【写好#特殊职业教育# 现代化发展答卷】
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将是我国教育领域未来的中心任务。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特殊职业教育必不可少。全面提升残疾人培养质量,应当写好特殊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答卷。
什么是特殊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
教育对象上,从“少数群体”到“全体共享”的全面性覆盖。特殊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是致力于实现全体残疾人共同接受高质量教育和残疾人就业能力全面进步互促互进的新文明。推进特殊职业教育现代化,要着力破解阻碍残疾人高质量教育的主要矛盾,努力在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中实现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协调。教育层次上,从“基础性惠及”到“高层次发展”的贯通性延伸。要制定一套面向残疾群体的贯通培养路径,突破普及基础教育的培养口径,打通残疾人教育的高层次培养通道,帮助残疾群体最大程度提高职业素养并构建高层次知识体系架构,最大程度促进残疾群体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教育体系上,从“传统”到“类型”的跨越式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开始从重视可量化技能操作到重视特殊职教人才适应社会能力的转向,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特殊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
如何实现特殊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锚定新体系、新类型的战略定位。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教育体系构建,强化教育内部转衔体系形成,突出教育类型重要定位。特殊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以适宜融合为目标,构建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相互融合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通过融合课程、融合社团、融合基地等相遇创设,促进残疾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特殊职业教育现代化还要打造一条针对残疾学生技能人才发展的培养通路,必须解决不同阶段间内部要素衔接不畅问题,从战略规划到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实现残疾学生的中高本一体化培育;特殊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更进一步强调类型特色。一是作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必须突出残疾学生的职业性培养,针对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科学谋划适配的专业设置及技能养成。二是作为特殊教育的类型特色,必须进一步强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有效应用特殊教育数字资源,形成特殊教育的类型教学。
聚焦新任务、新要求的战略目标。特殊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是以服务残疾人群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一方面,特殊职业教育必须重视残疾学生的“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发展选性原则,人才培养必须深耕于区域产业诉求。坚持产教融合,打造匠师协同的教师队伍、建设产学共融的教学资源,形成校企共商的教法改革,解决产教供需双向对接不畅的现实困难。另一方面,必须重新定义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理解。特殊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高质量培养,应主要体现在面向合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上。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及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分层教育及分段训练,锻造出多层递推的人才培养模式。
突破新赛道、新技术的战略执行。智慧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引发了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全面调整。职业教育必须跨入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人才培养赛道,而与之匹配的必然是数智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全面渗透。基于新赛道,特殊职业教育要从“硬性”的“流水”培养向“柔性”的“智能”培养转变,从“单一”人才输出向“复合”综合型人才培养转变。依托大数据分析,建立“一类别一方案”人才培养策略,对不同残疾类别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操作能力、职业适配等多方数据分析,精准锚定残疾学生发展特性;依托智能技术,以数智化发展与转型为引领,加快数智化学习资源建设与供给,推进特殊职业教育传统教学向新技术融合教学转变,推进特殊职业教育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现代化方向迈进。
(作者单位系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作者:黄宏伟 姚晓霞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27日第10版 版名:新闻·综合
一个国家的发达和强大,不是看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国民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我们坚持扩招,就是为了提升大众的教育水平,充实各行各业的人才队伍。
可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仍在艰难进行,市场不能提供足够多的高端岗位,有些年轻人拿到了博士学位,有了博士后研究经历,依旧不容易获得高端岗位。这肯定会影响大家的科研兴致,但普通人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没有能力改变社会形势,只能不断提升自己。
虽然形势严峻,但普通人又有什么办法,他们没有资源,没有背景,只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争取高考考上知名大学,然后争取拿到推免生资格,保送就读名校研究生。倘若高考没有考上知名大学,就努力通过考研考上知名大学,反正就是一路卷下去。
#大有学问#
【航天信息荣获中国证券“金紫荆奖”多个奖项】2022年12月20日,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联合北京上市公司协会、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香港国际金融论坛暨中国证券“金紫荆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等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经过网络投票、组委会审定和专家评审,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荣获“最具投资价值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奖项,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天晖获评“2022年度卓越企业家”。
中国证券“金紫荆奖”已成功举办十二届,通过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所有上市公司及其高管进行对比和综合评测,表彰其中年度特色突出、成就显著的上市公司和管理者,现已成为业内规模大、层次高、公信力强的两地上市公司公开评选活动。航天信息脱颖而出,荣膺两项重量级奖项,充分体现了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对公司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成绩的认可。
近年来,航天信息瞄准成为世界一流的信息技术集团的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从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到科技创新核心支撑、再到运营机制管理变革,构建起了一套产业转型方向明确、机制保障到位的全方位、立体化改革创新体系。公司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调整卓有成效,运营质效稳中有进。连续两年获评标杆“科改示范企业”、荣获“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称号。
后续,航天信息将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着力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战略新高度、创新新速度、产业新维度、改革新动能、精神新面貌”的全方位崭新姿态,大步迈向新征程,成为国家信息安全的“守护者”与国企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以更稳健的经营和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来源:航天信息) #科技#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中国中车集团彰显企业作为】
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王铵介绍了中车集团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相关情况。
王铵表示,中车集团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率先牵头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共同牵头,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率先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构建新体制、形成新模式、探索新机制。
积极发挥产业优势,为共同体内职业院校提供平台与资源。围绕中车“一核三极多点”业务,集团推进企业大国工匠、技能大师、技术技能人才进校园,技术培训、技术课程进课堂,推动职业学校优秀师资力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进企业,实现优秀人才互动,人才资源共享,人才高地共建。
“持续萃取企业管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技术技能等方面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让科技创新前沿、行业发展前沿与职业教育改革联动起来,实现协同发展。把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与产业发展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创新合作模式。”王铵说。
此外,集团积极发挥企业办学重要作用,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中车将在推动共同体建设的同时,办好中车直属职业院校——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努力建设“校企融为一体、产教充分融合、职培相互融通、育训有机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在共同体内部,中车将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与其他职业院校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并做好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产业的匹配度。
作者:张欣 程旭
【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国内#疫情反弹短期制约工业企业利润恢复#,“三重压力”对工业经济影响仍然较大】11月份,受疫情反弹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有所放缓,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但利润结构持续改善。1—11月份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工业企业营收保持增长,利润有所下降。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企业销售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受疫情反弹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降幅较1—10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个别行业及少数重点企业对工业企业利润下拉影响较大。其中,钢铁、石油加工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较大,两家疫苗重点企业由于利润同期基数较高,利润同比大幅减少。剔除上述行业及企业,其他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6%。
二是装备制造业利润继续恢复,工业企业利润行业结构持续改善。重点行业较快发展、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带动装备制造业盈利持续增长。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3%,增速较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3.1%,较1—10月份、上半年分别提高0.9和5.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行业结构持续改善。分行业看,电气机械行业在新能源产业带动下,利润同比增长29.7%,增速较1—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行业利润增长8.2%,保持较快增长;专用设备行业在半导体设备、医疗设备等产品带动下,利润增长3.2%,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
三是基本消费品行业利润保持增长。各方面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强化重点产品生产供应,基本消费品行业利润保持增长态势。1—11月份,酒饮料茶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1.5%,保持较高增速;烟草、食品制造、文教工美、皮革制鞋行业利润分别增长5.9%—8.6%。
四是采矿业、电气水行业利润保持较高增速。1—11月份,采矿业利润同比增长51.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26.1%。其中,煤炭采选业利润同比增长47.0%,保持快速增长;油气开采业受石油价格同比上涨带动,利润增长113.1%;电力行业利润同比增长47.2%,增速较1—10月份加快19.1个百分点。
总体看,国内疫情反弹短期制约工业企业利润恢复,“三重压力”对工业经济影响仍然较大。下一步,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着力扩大内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网站)
汕头澄海区今日挂牌工业用地①
地块产业定位:专项用于“智能机器人制造和海陆空模型生产、教学竞技基地项目”的建设、经营,不得生产经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规定限制类、淘汰类的产业类型;投资强度≥632.3万元/亩;2026年(含)至2030年(含)工业年总产值须不低于3.16亿元(即不低于800万元/亩,以澄海区统计局纳统的数据为准);2026年(含)至2030年(含)年纳税金额不低于1581.48万元(即不低于40万元/亩)。采取逐年考核的方式,对项目进行连续5年[2026年(含)至2030年(含)]的税收考核。
美丽乡村广西罗城:“草莓经济”+“农旅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罗城是全国唯一仫佬族自治县,近年来,该县结合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不断探索市场需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村群众特别是公路沿线村屯群众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产业,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电商+合作社+农户”等农旅结合模式,因地制宜种植无公害草莓、新品种葡萄、红心火龙果等水果,在水果成熟时期,结合实际开设进园采摘体验、生态农家乐等开辟乡村游项目,有效拓宽了农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明年起,农民工男60岁,女55岁或将无工可打,全部清退,真的吗?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们,正是因为有大批的农民工到工地去打工才让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当时也让更多的农民们有了额外收入。为了保护目前农民工们的合法权益,有消息称,预计在明年将超过60岁的男性农民工和超过55岁的女性农民工全部清退。那么这项政策到底是真是假呢?
一、农民工们的困境
受到教育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农民工们在城市当中就业空间十分狭窄。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能从事劳动强度比较大的工作,而这类工作的待遇也往往比较低。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们就业越来越困难。
尤其是近两年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各类企业的资金短缺,市场订单与消费不足,以及经营成本和税费过高等问题造成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大幅度降低,尤其是建筑行业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前的农民工们的外出打工收入直线下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农民工们的平均月收入可以达到3238.69元,但在今年全面复工之后,农民工们的每月平均收入降低到了2346.73元,收入降低的同时农民工们的基本权益也越来越得不到保障。
部分农民工们由于年纪过大或体力不支等因素没有办法完成在工地的各项工作,甚至还会造成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要采取措施保障大龄农民工们的合法权益。而近日有消息称即将在2023年全面落实清退令,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二、清退令的具体内容
这条消息是真的,其实2021年开始,我国的多个地区就已经推进了施工人员用工年龄规定。比如天津、广东、深圳这些城市在2021年开始就已经要求超过60岁以上的人群不能够在工地上工作。在今年最新颁布这条清退令之后,预计在2023年我国全国都会逐渐落实这项政策。
其实清退令的具体内容很简单,主要就是要求60岁以上的男性农民工,以及55岁以上的女性农民工不能再进入到工地打工。不同的地区在对年龄的限制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比如江苏泰州以及湖北黄冈等地要求60周岁以上的男性和50周岁以上的女性人员,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广东深圳是禁止年龄超过60周岁的工人进入到施工现场当中。
国家颁布清退令的本意是为了保障农民工们的基本权益,那么在2023年全面落实这项政策之后,60岁以上的男农民工以及50五岁以上的女性农民工将要面临无工可打的局面。在面临这种局面时,超龄农民工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三、怎么解决超龄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第一,推行合适的就业政策,引导超龄农民工们二次就业。对于不少的超龄农民工来说,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外出打工。清退令的落实无疑会影响到家庭的经济收入,因此政府需要对部分仍然愿意劳动的农民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引导这些超龄农民工们二次就业。
比如可以放宽一些对体力、能力要求较低的岗位限制,让更多的超龄农民工们有机会从事一些低强度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农民工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能够保证超龄农民工们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第二,合理提高养老待遇。每一个人都想要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超龄农民工们的存在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因素影响。同时这一部分超龄农民工们的养老保险缴费时间较短,额度不高,在退休之后光靠养老金很难过上稳定的生活。
所以国家必须要重视提高对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各类保险的覆盖率,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的提高养老保险的补贴水平。只有让这一部分被清退的超龄农民工们享受到国家发展的成果,才能够让其真正的安享晚年。所以在落实清退令的同时,我国应该同时落实各项辅助政策,解决农民工们的后顾之忧。
四、总结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农民工总数已经接近3亿。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为了保证农民工们的整体权益,首先就必须要保证解决好超龄农民工的基本保障。清退令的落实已经成为必然,那么为了保证超龄农民工们的基本生活就必须要合理的落实各项政策,保证这部分群体在被清退之后能够有所依靠。
【抢抓机遇 把海东建设成为农业强市】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把加快农业强国摆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日程。这对作为全省农业大市的海东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对海东从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具有重大意义。
纵观历史发展规律,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倾斜是促进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有力推手,在这些推手面前,谁先抢抓住了机遇,谁就抢得了先机,谁就能够率先踏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海东作为全省农业大市,无论是在区位还是产业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业大市地位可谓不可撼动。同时,海东农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深远意义,可以说农业对海东的支撑作用毋庸置疑,大力发展海东现代农业既是出路,也是硬道理。
此次农村工作会议释放出的强烈信息表明,现代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保障供给、乡村特色产业、现代化宜居和美丽乡村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头等大事。在这方面,海东不仅有数千年农耕文化的优良基因,而且具有青藏高原农耕文化发祥地的渊源,农业四大支柱产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在海东均成体系,在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上也是得天独厚。特别是近些年,海东不仅在粮食安全、农产品保障供给、乡村特色产业、现代化宜居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且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必须还要清醒地看到,海东离农业强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的根本问题在于过去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农业整体家底薄,较为突出的是农业基础建设欠账多、起步晚,产业结构尚不完全合理,农业技术人才匮乏,特色农产品供求矛盾依旧存在。只要敢于面对现实,差距也未必完全是坏事,从另一个方面去理解,差距恰恰给发展留出了巨大空间,关键是怎样去抢抓机遇了。
首先,要把加快农业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要深刻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吃透会议精神实质,厘清思路,做足农业大市这篇文章,一切从优势出发,做到知己知彼。其次,要抢抓机遇,要在农业发展规划上下功夫,做到长远规划,立足优势,着手短板,致力补齐,特别是在项目争取上要下好先手棋,在宏观上要有掌控力,在微观上要有精准度,在整体上要有系统性。同时,要放眼大市场,将农业产业结构与大市场结合起来,解决好发展与供求矛盾的问题,特别是在优势产业发展方面,要夯实发展基础,拓展市场空间,扩张对外输出,坚定不移走外向型发展道路,让海东农业品牌效应不断释放。只有这样,海东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步伐才能更加稳健有力。本报评论员 董健人
湖北服装产业有望进入全国前三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有大量人员在沿海广州杭州苏州等地从事服装产业。特别是广州及周边从事服装产业的天门人特别多,有十几万人。
2020年以来,受疫情和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影响,1000多家纺织服装类市场主体落户天门,承接返乡就业人员近2万人。仅今年11月下旬以来,从广州返回天门的务工人员已超过3万人。
天门市积极打造国投产业园、龙腾服装小镇、天门电商产业园等6个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大批服装企业回流,其配套供应商也随之而来,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增强。
截至目前,全市有服装企业2284家,各类服装年产销量2.5亿余件(套),吸纳就业3.2万人左右。2021年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124亿元。
服装电商类市场主体达1869家,占有绝对比重。今年元至9月,全市快递业务量达到8305.33万件,约85%为服装电商快递,同比增长35.41%。今年服装电商年销售量2亿件,年交易额可达120亿元。
此外汉川,孝感,仙桃,黄陂,黄冈黄石一些县市从事服装产业的人也不少。特别是汉川孝感服装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加上天门仙桃,湖北的服装产业已经非常可观了,有些人嘲笑说湖北服装产业大而不强,质量一般,其实十几年前港澳台人士也是这么看广州服装业,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武汉周边的服装制造+汉口北批发市场+武汉纺织大学设计人才,湖北服装产业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