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家乡的冬景#
我的家乡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涌泉镇是千年古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涌泉经济、文化、教育较为发达,诸多方面居于临海乃至台州的前沿。在凤凰山麓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是迄今为人们所了解临海境内人类活动的最早信息。西岙村吃酒坦古窑址发现,证明东汉晚期的涌泉,以陶瓷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已达到相当水平,工业经济处于萌芽状态。管岙成为临海最大的砖场。晋代出现涌泉地名,建起了佛教圣地-------延恩寺(又名涌泉寺),成了临海佛教的发祥地。唐代,涌泉是临海的重要港口和商贸中心之一,在新亭头设盐监,成为台州的盐业集散地。南屏书院是宋、明、清三代很有名气的书院,也是涌泉文化教育的发祥地,成为培育人才的摇篮。宋代宰相杜范、明代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清代左侍郎冯甦都在这里念过书。唐代大诗人顾况、高僧怀玉等名人名士,也在涌泉留下足迹和身影。尤其是明末清初,涌泉的文化、教育,称得上台州、临海之冠,涌现了不少文人显宦。据史料记载,有侍郎1人,进士4人,举人29人。出现了列传正史的第一个台州人任旭,唐代名僧怀玉,明代抗倭烈女冯光奴、抗倭名将王士琦的老师冯良念、著名女诗人陈珍,还有勤于学术的清初左侍郎冯甦、著名旅游文学家冯赓雪等。人文荟萃,造就了涌泉从古到今的人文古迹,也推动着涌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涌泉主要景区有延恩寺、南屏山、兰田山。古寺古院和山水风光交相辉映,人文与自然并存,已吸引众多的游人。延恩寺以寺院建筑为核心,柔合了四周秀丽的自然环境,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优美的园林风貌,供人观尝、休闲、聚会、佛事等多种功能活动,也成为今天佛学教学的摇篮,现就学弟子近百名。该寺院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坐落在三面青山环抱的山岙之中。前几年,该寺院又得到大规模修建,整个寺院占地面积扩大到20亩。如今面貌全新,气势恢宏。被称为“延恩八景”也得到相继开发。站在宝塔内俯观,古井、瀑布、低丘、溪流、凉亭,尽收眼底,“佛果园”与成片的橘林,并驾齐驱,中间的古柏群错落有致,好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图。而东南面的南屏山景区,以南屏书院为代表作,形成了以山为景,景外有景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南屏山10景是清代地理学家冯赓雪的点晴之作,有“星湖漾水”、“双尖插笔”、“天柱擎云”、“九龙雷泉”、“楼石栖霞”、“凤台远眺”、“西江泛月”、“鳌峰倚汉”、“紫岩映日”、“天门云梯”等,且一景一诵,一诵就是一首诗,每首诗都是对南屏山每个景物、景像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从延恩寺北上的兰田山景区,由众多山头组合的天然景观,有的形如大船,有的形如石柱,还有的石头给人一种无穷的想象。人文景观中还有历史遗存的古田园、古桥梁、古宅院、古村庄、古城垣等。在这里你不但可领略到一处古乡风、古韵味甚浓的历史见证,还可以找到古人使用的石制工具和原始的农耕方式,甚至还可寻觅到刀耕火种的痕迹,更可体味到以前山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古代灿烂,现代辉煌。1958年,涌泉获得农业十大丰收,成为台州唯一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的公社。改革开放以来,涌泉,又成为文化名镇、教育强镇、农业重镇、工业新镇。特别是衣食之源,关系民生的农业,涌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柑橘面积、产量跃居全市第一,粮食生产名列全市前茅。在接受农业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方面,涌泉也棋高一着,在全市第一个办起小农场、农牧场、奶牛场,率先改种矮秆稻、无核橘、白毫茶,最早采用短材扦插法殖茶、半机械化制茶,茶农选育的藤茶被定为省级地方良种茶、推广到全省和安徽,水古茶还作为全国良种茶树,在昆明世博园中示范种植。2007年12月4日,作为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建设,全省现场会涌泉召开,在全省推广;浙江省农办和浙江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新农村冲击播”特色乡镇评选,涌泉又进入全省前十名;还有台州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现场会也在涌泉召开。省委组织部专门发文推广涌泉“学分制管理”做法。这些先进典型,都充分说明了涌泉对农业的改革创新。 以农带工,以农养工,使涌泉经济繁荣,结构合理,工业快速发展。目前,涌泉工业以船舶修造、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绣衣等为主导产业。全镇拥有大小企业150家,规模上企业22家,工业产值以每年13%以上的速度实现平稳增长,在全市创下了“涌泉速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一些外地客商趋之若鹜,纷纷看上这片热土,争相落户,引进资金总额达8.05亿元。2007年,全镇工业产值24.5亿元,工商税收6110万元,其中地税1593万元。各企业都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研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创业创新和产品研发、销路上有了新突破。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的造船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市实力企业--------浙江沙星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主导产品环丙系列中间体,占全国总量的6成以上
#你见证了农村的哪些新变化#
#如何用一句方言形容你家乡#
我的家乡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涌泉镇是千年古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涌泉经济、文化、教育较为发达,诸多方面居于临海乃至台州的前沿。在凤凰山麓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是迄今为人们所了解临海境内人类活动的最早信息。西岙村吃酒坦古窑址发现,证明东汉晚期的涌泉,以陶瓷为主的手工业生产已达到相当水平,工业经济处于萌芽状态。管岙成为临海最大的砖场。晋代出现涌泉地名,建起了佛教圣地-------延恩寺(又名涌泉寺),成了临海佛教的发祥地。唐代,涌泉是临海的重要港口和商贸中心之一,在新亭头设盐监,成为台州的盐业集散地。南屏书院是宋、明、清三代很有名气的书院,也是涌泉文化教育的发祥地,成为培育人才的摇篮。宋代宰相杜范、明代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清代左侍郎冯甦都在这里念过书。唐代大诗人顾况、高僧怀玉等名人名士,也在涌泉留下足迹和身影。尤其是明末清初,涌泉的文化、教育,称得上台州、临海之冠,涌现了不少文人显宦。据史料记载,有侍郎1人,进士4人,举人29人。出现了列传正史的第一个台州人任旭,唐代名僧怀玉,明代抗倭烈女冯光奴、抗倭名将王士琦的老师冯良念、著名女诗人陈珍,还有勤于学术的清初左侍郎冯甦、著名旅游文学家冯赓雪等。人文荟萃,造就了涌泉从古到今的人文古迹,也推动着涌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涌泉主要景区有延恩寺、南屏山、兰田山。古寺古院和山水风光交相辉映,人文与自然并存,已吸引众多的游人。延恩寺以寺院建筑为核心,柔合了四周秀丽的自然环境,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优美的园林风貌,供人观尝、休闲、聚会、佛事等多种功能活动,也成为今天佛学教学的摇篮,现就学弟子近百名。该寺院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坐落在三面青山环抱的山岙之中。前几年,该寺院又得到大规模修建,整个寺院占地面积扩大到20亩。如今面貌全新,气势恢宏。被称为“延恩八景”也得到相继开发。站在宝塔内俯观,古井、瀑布、低丘、溪流、凉亭,尽收眼底,“佛果园”与成片的橘林,并驾齐驱,中间的古柏群错落有致,好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图。而东南面的南屏山景区,以南屏书院为代表作,形成了以山为景,景外有景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南屏山10景是清代地理学家冯赓雪的点晴之作,有“星湖漾水”、“双尖插笔”、“天柱擎云”、“九龙雷泉”、“楼石栖霞”、“凤台远眺”、“西江泛月”、“鳌峰倚汉”、“紫岩映日”、“天门云梯”等,且一景一诵,一诵就是一首诗,每首诗都是对南屏山每个景物、景像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从延恩寺北上的兰田山景区,由众多山头组合的天然景观,有的形如大船,有的形如石柱,还有的石头给人一种无穷的想象。人文景观中还有历史遗存的古田园、古桥梁、古宅院、古村庄、古城垣等。在这里你不但可领略到一处古乡风、古韵味甚浓的历史见证,还可以找到古人使用的石制工具和原始的农耕方式,甚至还可寻觅到刀耕火种的痕迹,更可体味到以前山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古代灿烂,现代辉煌。1958年,涌泉获得农业十大丰收,成为台州唯一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的公社。改革开放以来,涌泉,又成为文化名镇、教育强镇、农业重镇、工业新镇。特别是衣食之源,关系民生的农业,涌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柑橘面积、产量跃居全市第一,粮食生产名列全市前茅。在接受农业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方面,涌泉也棋高一着,在全市第一个办起小农场、农牧场、奶牛场,率先改种矮秆稻、无核橘、白毫茶,最早采用短材扦插法殖茶、半机械化制茶,茶农选育的藤茶被定为省级地方良种茶、推广到全省和安徽,水古茶还作为全国良种茶树,在昆明世博园中示范种植。2007年12月4日,作为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建设,全省现场会涌泉召开,在全省推广;浙江省农办和浙江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新农村冲击播”特色乡镇评选,涌泉又进入全省前十名;还有台州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现场会也在涌泉召开。省委组织部专门发文推广涌泉“学分制管理”做法。这些先进典型,都充分说明了涌泉对农业的改革创新。 以农带工,以农养工,使涌泉经济繁荣,结构合理,工业快速发展。目前,涌泉工业以船舶修造、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绣衣等为主导产业。全镇拥有大小企业150家,规模上企业22家,工业产值以每年13%以上的速度实现平稳增长,在全市创下了“涌泉速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一些外地客商趋之若鹜,纷纷看上这片热土,争相落户,引进资金总额达8.05亿元。2007年,全镇工业产值24.5亿元,工商税收6110万元,其中地税1593万元。各企业都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研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创业创新和产品研发、销路上有了新突破。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的造船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