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知识
编程的孩子不沉迷于游戏(为什么学编程的孩子不沉迷游戏)
2023-04-11 22:13

继制裁马云之后我们还应制裁马化腾!

腾讯游戏使大量青少年沉溺其中,使大量原本的栋梁之才走上歧路。你可能会说,孩子被游戏误导走上不归路,都是父母的职责,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有时间和空间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的。无数本来应该去研发科技的985毕业的程序员美工策划,为了孩子能沉迷他们的游戏夜以继日地给马化腾打工,作为普通人父母在这种资本主义浪潮前并没有还手之力。是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只有关闭腾讯游戏,才能使这一现象得到遏制,祖国的花朵才有美好的未来。

#沉迷游戏真的会改变大脑结构吗#刚刚,一个专家的观点令人直呼荒谬,这年头居然还有人大肆宣扬游戏有害论!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牛雅娟说,玩游戏会损伤孩子的大脑前额叶,影响控制力,但又没有表明科学依据的样本和来源。这个观点乍看是科学研究,但细看实是有失偏颇了,过度夸大了游戏的负面作用,而忽略了其积极的方面。

其实学界玩游戏有益大脑发育的研究一直不断,例如电子科技大学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宫殿坤博士,他在2014年曾发表过《动作类视频游戏可增加脑岛的灰质体积并增强其功能连接性》的论文,并刊登在国际顶级刊物《科学报告》上。宫殿坤博士通过80余位游戏玩家经过2年得出的实验数据表明,与业余玩家相比专业玩家大脑神经元数量有明显的增加,且功能连接性有明显增强。也就是说该项研究证明了玩动作竞技游戏提高了注意和感觉运动功能。

事物都有一体两面,对于科学应该保持一种客观严谨的态度,这是一个学者的本分。游戏的本质其实就像水一样的特性,看人怎么利用和怎么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水利用好了就是生命之源,但是泛滥起来那是山洪涝灾;适度游戏的话对智力发育和思维方式的养成肯定有积极作用,关键还是在使用者的控制。把玩游戏上升到损伤大脑的程度过于以偏概全,游戏尚且如此,那么每天在电脑面前搬砖的程序员、码农,前额叶不知又是几级伤残呢?

很长时间以来,关于“网络游戏”的讨论就从未停息过,前几天央媒将网游称之为“精神鸦片”更是将这个话题推上了顶峰。有些人觉得言过其实,但我觉得这种说法丝毫不为过。

有人宣称:孩子游戏成瘾,和游戏公司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家长管控不利导致,同时声称如果没有游戏,孩子也会转向其他,并且用电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进行类比。

其实作为一个过来人,@全脑开发程老师也曾着迷于武侠小说(电视倒很少看),也曾着迷于游戏。也曾经有过和有三五好友通宵游戏,或者挑灯夜读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小说的场景,但令人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因此而耽误学业,或者工作。那为什么现在人们会将“网络游戏”称之为“精神鸦片”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那时候我们并不认为游戏或者讨论游戏,会成为我们与周围人交往,或者需要融入一个新的团体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话题。

再看看今天的中小学生,在一起闲聊的主要内容是游戏,同学聚会除了吃吃喝喝,除了有些人相约打打篮球,踢踢足球之外,大多数还是在一起人手一机,联机大战,口中还不停地喊着“WC”。

如果一个孩子不玩游戏,或者说一个孩子连游戏是什么都不知道,他真的很难融入圈子,很难与同学(朋友)们打成一片。

有人说,孩子沉迷于游戏是因为自控能力太差,或者说家长没有教育好。那么我就想问一下,那些为了和同学(朋友)之间有共同话题,从看游戏视频走向玩游戏的孩子们又该如何评价呢?

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并不是单纯几个程序员、几个美工就可以设计出来的,这个在设计之初就融合了心理学家、程序员、美工人员,还有编剧人员的集体智慧。

心理学家在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让玩游戏的人更容易沉浸其中;

编剧人员则是让游戏脚本更加符合情境要求,台词更符合人物形象或情节走向;

程序员和美工人员,则负责具体的效果呈现。

正是因为如此,那些现实中没有得到满足、缺乏成就感的人(无论是中小学生、大学生、甚至包括部分成人)就会为了追求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奖励、更好的装备、更高的级别,而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当年电子游戏的扛鼎之作《仙剑奇侠传》风靡全国,其间也有奖励设计,想要打通关,除了要掌握秘诀走对路之外,打怪升级也是必须,但毕竟还是有个最终环节,总有结束的时候。

但现在的网络游戏又是什么情况呢?环环相扣,无穷尽也,始终打不完的关卡,掉不完的装备(甚至会有些随机出现可以售卖的装备),还有不断刷新的排名,所有的一切瞬间产生的积极反馈都会刺激玩家大脑中的多巴胺,让他们能够更努力地去完成更艰巨的挑战。

但当他们从虚拟的网游世界中退出来的时候,现实中的种种又会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弱小与无助,丝毫没有在虚拟世界中那种“一剑在手,天下我有”的万丈豪情,还有那不断收割怪物性命的畅快。

于是,他们只好在与“网友”之间互相吹嘘的时候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或者继续回到虚拟的网游世界,去享受那虚无的快感,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学习与成长之外,还受到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如果大环境不改善,并不完全具备辨别能力的他们,又怎么能够不受到“网络游戏”的侵袭?

所以,对网络游戏行业的整顿和监管势在必行,这种整顿绝非是加强身份验证,或者说控制游戏时间。有人说要将未成年人的身份验证年龄控制在12岁,每天游戏时间控制在1.5小时,但我就想问一下,初中生(15岁以下)、高中生(18岁以下),难道就不应该控制吗?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我要上头条##微头条日签##央视点名批评!网游是新时代的精神鸦片吗#

家有高三生,正在陪读中。

昨天在头条谈了下,一个老师写给马化腾的那封信。没想到的是评论区有朋友直接说:你家孩子学习不行,怪马化腾有什么用?马化腾搞出来的游戏又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

也许这个朋友没有仔细看我写的观点吧。虽然我家孩子也曾经陷入到游戏中,我也曾经为了他玩游戏而烦恼头疼过,但现在的他应该算是迷途知返,已经很多年没有沉迷游戏了,而且学习成绩比我预想的好很多。

实际上我也没有全盘否定这个手机游戏,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游戏让他们玩玩,也许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只会更有好处。只是任何事情一旦上瘾都不是好事,尤其是游戏程序员们,更不应该利用人性的弱点,在设计游戏时步步为赢,让孩子们欲罢不能。如果一款游戏只是用日活量和收益来衡量它是不是成功的游戏,而忽视游戏背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那绝对称不上是一款好游戏。

当然如果你认为玩游戏耽误学业影响健康只是因为家长监管不力造成的,我作为孩子家长肯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现在玩游戏成为家长们口诛笔伐的一种普遍现象,我想游戏公司本着社会责任心,就不得不要检讨一下,那些

所谓的防沉迷系统是不是真的起作用,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是不是也该改进一下一些游戏的玩法,我相信凭游戏公司的技术,这个很容易做到的。

有人跟我说,孩子马上进入大学了,你也解放了。其实作为孩子的家长,哪有轻松的时候,一旦孩子成了脱缰的野马,我也担心那些曾经让他痴迷的游戏会不会再度让他痴迷,毕竟现在仍然有不少的大学生因为玩游戏而遭到退学的,想想那些孩子,只要他没有成家立业,做家长的哪敢对他监管上的放松。

不知道我的这些想法,能得到多少家长朋友的认同,又有多少家长持反对意见,欢迎大家说说各自的高见!#王者荣耀[超话]# #陪读# #高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