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知识
广西青少年编程师资(柳州市少年编程培训班)
2023-04-11 22:55

“背心院士”苦熬42年,燃尽生命解开钱学森密码,为中国导弹装上了眼睛,让美国忌惮不已。他是谁?

他就是我国国宝级专家高伯龙。

高伯龙1928年出生于广西岑溪,从小就对物理情有独钟,特别喜欢钻研。

1975年,在钱学森的建议下,高伯龙被邀请加入了激光陀螺科研组。当时高伯龙已经47岁了,如此年纪,他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心爱的理论物理研究,从零开始进行激光的研究。

可他没有丝毫犹豫,反而坚定地说说:“不干就可能给国家留下空白,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

最开始,高伯龙也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资料就钱学森留下的两张纸,一点门路都没有。

不过高伯龙也没气馁,充分发挥了自己理论物理专业的优势,在一次次坚持不懈的计算中,竟被他反向推出了激光陀螺的计算逻辑。

仅仅1年多,高伯龙就从理论上突破了“钱学森密码”,令许多人意想不到,却也大大地振奋了人心。

1976年高伯龙撰写的《环形激光讲义》奠定了我国激光研究的理论基础。

但问题马上接踵而来,国家给高伯龙团队下拨的经费只有4万元,4万元能干什么呢?

经费不够,高伯龙就异常的“抠”,他们就把一间废弃的食堂改造成了实验室。实验设备则是用高伯龙推着板车从建筑工地上捡来的废料,拼凑起来的。

可高伯龙及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抱怨,高伯龙也坚信: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没理由做不到。

他像着了魔一样,没日没夜地泡在了实验室里,因为激光测试要保证环境密闭,无噪音,所以实验室里不敢开风扇,也不敢开窗,夏天的实验室就像个大蒸炉。

他也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身上长满了痱子。

为了解决许多复杂的数学推导和计算,没有设计软件的高伯龙在60岁高龄时重新当学生,自学了计算机编程。

在攻坚最关键的一年,高伯龙经常废寝忘食,不吃不喝熬过了无数个夜晚,已经上了年纪的他一下暴瘦了30多斤。

努力必将有回报,1994年中国第一台环形激光工程样机诞生了。从1971年得到那两张纸,出到1994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台激光陀螺样机,高伯龙他们花了整整20年,青丝熬成了白发。

但随后,高伯龙又盯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激光陀螺走向应用,成为真正的武器之眼。

于是已到退休年纪的高伯龙再次走上了专研之路,他常常穿着件背心,在电脑面前一个个地按着键盘,屏幕上是一堆的公式。

在高伯龙78岁这年,我国第一套新型激光陀螺的导航系统诞生,它的问世将激光陀螺的作用真正激发,在实验中导弹如同生眼,发发命中。

2014年,央视节目《军事报道》中,播放了86岁的高伯龙院士在电脑前工作的模样: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盯着屏幕,单指敲着键盘,神情专注认真。

高伯龙院士这一生,就像电影里的“扫地僧”,他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都燃烧给了祖国的科技发展,正因为他的坚守,拉近了我们与美国20年的距离。

2017年,这个为中国激光科技照亮一束光的老人离开了。你想问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他?永远都会有人记得他的,也永远记得那些和高伯龙院士一样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

参考资料:《国防科技大学高伯龙院士:一生为激光陀螺旋转》《他破解“钱学森密码”,让中国武器指哪打哪,否则会被美国卡脖子》

作者:小舒大人

编辑:剩草

#头条历史##历史人物#

高伯龙:身穿5元背心,20年砥砺前行,却干着为国为民的大事

出身书香门第,19岁入清华

1928年,高伯龙出生于广西。父母都是很有学识的人,家庭学术风气浓厚。良好的家庭家教养和优质的学习氛围让高伯龙在当时即使是动荡的年代也一直保持着学习的习惯。当时,北伐的队伍轰轰烈烈,国共两党合作北伐。百姓不免于战乱之苦,颠沛流离。高伯龙一家亦是如此,他们常常搬家。

因此,高伯龙能在一所学校待的时间都不长。在这样不安定的情况下,高伯龙在父母的辅导和自己的努力之下,依旧顺利地仅用5年时间就学完了6年的小学义务教育内容。在1940年,他在毕业考试中发挥稳定,进入汉民中学。

此时,世界第二次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国内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抵御鞑虏,战争的炮火蔓延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高伯龙少年初长成,这时已经深深地明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有多大。他更加用功学习了,希望用所学报效祖国。在这时,一颗报国的种子已经在高伯龙的心中悄悄扎下了根。

中学毕业后,他没有进入高中继续学业,而是选择和伙伴一起进入军营为前线的战士提供后勤服务。在军营里的几年时光,高伯龙感触颇深。面对列强,他明白了"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之内。"只有祖国强大了,列强才不敢来犯。

所以,高伯龙又萌生了学习报国的想法,他希望以己之学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1947年,19岁的热血少年高伯龙顺利通过高考进入了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并且攻读于他感兴趣的物理专业。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愿意学什么"

在天赋和勤奋的双重加持下,高伯龙学习了更多更专业的物理知识。他如痴如醉、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然而,毕业后,高伯龙被分配到了从事应用物理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工作。一时没能在自己喜欢的理论物理研究上继续学习,高伯龙难免有点失落。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54年。新中国已经建立了,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国内经济也恢复了,但是我们却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新中国的诞生让外国资本主义国家虎视眈眈,都企图把这个刚建立不久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在这样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家开展一五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巩固国防。

于是,物理方面的人才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高伯龙便被调到哈军工从事教师一职。同年之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陀螺仪。一颗惊雷在世界范围内骤响。这意味着世界第三次革命即将到来,而我国却不断暴露出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虽然一五计划很成功,但是在科技领域,我们相较于美国还是望尘莫及。

1971年,国防科大收到来自钱学森写着激光陀螺仪大致原理的两张纸条。高伯龙临危受命,凭借扎实的物理基础带领团队开展了相关研究。

这其实与物理没有很大关系,但是高伯龙说:"一个人的想法必须和客观实际结合,真正的爱国是把个人置于与国家之下。"正是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让高伯龙甘愿坐冷板凳40年。

研究激光陀螺的重要性在于,有了它,就相当于给导弹装上了眼睛---指哪打哪。可是,当时世界各国都在孤立中国,等着看中国的笑话。殊不知"长江后浪推前浪",新生的中国,勇敢的中国人是不屈的,是有血性有骨气的。

砥砺20载成功研制激光陀螺仪

研究之初,设备简陋,没有外援,没有科技导向,甚至连基本的器材都没有。这相当于告诉你导弹的原理,要让你造成导弹来一样。刚开始很困难,因为什么都没有。

作为项目的顶梁柱,高伯龙以身作则整天埋头于研究所。没有可用的软件,高伯龙只能自学程序设计语言,亲自动手编程。庞大的工程,各种各样的技术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制造出一个和心脏一般大小的零部件。

夏天,只穿着一件5元白背心的他依旧汗流浃背,仍专心致志地在实验桌前研究。炎热尚且可以忍受,可是科研需要时间,更需要速度。国家等不起,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美国就会变卦对我们突然发起攻击。

为了早日研制出激光陀螺仪,高伯龙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不分昼夜的研究和攻克一个个难题。在技术攻关时刻,高伯龙瘦了近30斤。

他对团队里的每一个人说:"外国有的、先进的,我们要跟踪,将来要有。但并不是说外国没有的我们不许有。"

怀着赤子之心的高伯龙团队,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在1978年制成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成功不是必然,也有意外发生。

在1993年,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程样机出现问题。高伯龙语气沉痛地说:"我花了20年时间,国家花了那么多钱,搞成这样,我是有罪的。"字字珠玑,鞭策着他的内心,也拷问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内心。1994年,中国终于研制出属于自己独立的激光陀螺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

之后,我们的技术也一直在更新,高伯龙成为这一前沿技术的引领者。后来的20多年里,为了这方寸之间的国之重器,高伯龙更是呕心沥血。

一代国之脊梁虽陨落,却桃李满天下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28岁“退休”程序员:从留守儿童到实现财务自由

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郭宇就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成了留守儿童。父母缺席了他从童年到少年的一段重要时光。

大学考入暨南大学读政治与行政专业, 读书仍是他当时最能排遣的方式。读得多了,郭宇萌生了成为职业作家的想法。但高考后,他没有勇气往这个方向走,因为没法养活自己。

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达到某种平衡,这很早就在郭宇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大一时,他在网上看到一个程序员的故事,那个人也读行政管理,自学编程,很早就开始做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并且赚到一些钱,在广西买了房,后来退休做自由职业。这对郭宇的冲击很大,他给对方写了一封信:“我主要是想确定,他读这个专业,我也读这个专业,他是自学的,我也是自学,他能成功,我应该也可以成功吧。”

2011年大三,他拿到了支付宝的实习。他看到了更多不是科班出身、却很厉害的程序员。他的领导是学英文的,自学编程,成为支付宝的技术专家。

郭宇参与了2012年支付宝年度个人账单项目,获得了CEO特别荣誉奖。大量时间自我积累,不懂的东西随时可以问同事,几乎所有人都会解答。

最难的不是努力还没能产生效果,而是不断地怀疑自我。 北京给人带来的体验和最大的教训就是,在这个时代生活,人不能主动限制自己。”

2014年12月,郭宇准备离职创业,接到了公司被今日头条收购的电话。不久,他的办公桌从中关村搬到知春路的盈都大厦,一待就是六年。有大厂工作背景以及出众的能力,郭宇获得了一定的期权。

6年间今日头条飞速发展,并改名为字节跳动,规模也从他来时300人左右,到2020年年底全球员工涨到10万人。

互联网行业总有做不完的事。郭宇逐渐成长为技术专家,他参与过许多项目,有时也临时主导项目。有的项目失败了,有同事选择离职,但是郭宇觉得没有必要。他认为项目失败是无法归咎于某个人的,很多时候和运气、时机有关。

去年他把从2013年开始一直定投地翻了近10倍的腾讯股票卖了,又卖了持有的其他几个公司的股票,开始认真关注不动产投资市场。

他把股市的钱移到日本,做不动产投资,获得资金流动性,当收入积累到一定程度,能与工资持平时,他觉得,是时候辞职了。

避免成为油腻中年的一个自觉是不要反复谈论人生的高光时刻,而用省下来的时间去努力创造人生的下一次高光时刻”,郭宇在微博中写道。

郭宇现在住在东京,每天睡到自然醒,下午去朋友家锻炼健身,晚上一起吃饭,再晚一点回来看书、写作。

出了“名”后,有了更多温泉相关的约稿,他依然想延续高中时的梦想,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他认为自己就是张一鸣口中“务实的浪漫主义”者,有了立命之本后,可以轻易转身。

“只活一次等于没活”,米兰·昆德拉的这句话是郭宇的人生格言,激励着他做下一步的选择。

#职场达人炼成记#

“我国必须重视。”上世纪60年代,西方各国纷纷斥巨资研制激光陀螺,我国也在钱学森提议下紧锣密鼓地进行,但被西方强国大肆干扰,研发陷入僵局。不料,1个半老头子仅凭两张纸条,花1年多时间就破了局。

 

这个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的高伯龙。

 

激光陀螺也叫“环形激光器”,是自主导航系统的最关键部件。它能让导弹、飞机、舰船等武器拥有“火眼金睛”,可以说是国家和民族的“重器”。

 

我国最先敏锐察觉到此技术重要性的人,是钱学森。他不仅倡导建立激光陀螺研究实验室,还把记录了激光陀螺大概原理的两张小纸片交到国防科大,并嘱咐他们研究、突破此技术。

 

然而,只根据纸上的描述来制造实物,却是难于登天。

 

1971年,在钱学森的提议下,高伯龙被调至激光陀螺研究实验室,接过了研发重任。

 

那时候的高伯龙已经47岁,但在这项研究上,却还只是一个“新人”。

 

不过正是这个“新人”,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反向推断出激光陀螺的核心理论知识。

 

他还提出符合我国当时实际水平的研制方案——四频差动陀螺。而这份方案,我国独有。

 

随后,他的著作《环形激光讲义》出版,直接奠定了我国激光陀螺的理论基础。

 

理论解决了,接下来是研制实物。只是这激光陀螺虽小,研制起来却困难重重,它涉及一些全新且未知的领域,包含了光、机、电、算等许多尖端技术。

 

但高伯龙和同事们并未因此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逐个击破”。

 

因资金有限,而研发激光陀螺又花费巨大,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把废弃食堂改造成实验室。

 

又因实验只能在密闭空间进行,所以实验室里没有空调,也不能使用电扇。一到夏天,他们就得承受如同蒸笼一样的高热工作环境。

 

另外,他们还从废旧仪器上拆了零件做加工;去建筑工地捡大理石废料,再用板车一点点往回运。没有适合的软件程序,快60岁的高伯龙,就自学了计算机编程。

 

除了工作环境的恶劣,他们还要遭受外来的质疑和压力,但高伯龙对此毫不在意,依然目标坚定,一条道走到底。

 

1993年,团队遇到最严峻的难题,需要研制一种被称为激光陀螺“命根”的薄膜,这是一种具有极高反射率和极高透过率的光学薄膜。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高伯龙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来到实验室,一直工作到凌晨才离开,为了节约更多时间,他甚至为了不上厕所,连水都尽量不喝。

 

由于常常10多个小时地连续做试验,他的脚经常肿得连袜子都脱不下来。这一年,他为了攻克这个难题,真是拼上了命,直接瘦了快30斤。

 

1994年,我国第一台激光陀螺终于研制成功!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

 

其实,此时的高伯龙,早已过了退休年纪,可他并没有选择功成身退,而是又开始研制新型激光陀螺。哪怕参考资料只有一张图,他也毅然带着团队,继续从零开始。

 

同时,他还悉心指导并鼓励博士生袁保伦,研发旋转式惯性导航系统,而激光陀螺最主要的应用,便是体现在此系统上。

 

2006年12月,国内首套单轴旋转式惯导系统面世。几年后,双轴旋转式惯导系统也被成功研制出来,精度在国内排第一。到现在,这种系统还在我国惯导界广泛应用。

 

2014年,央视新闻节目播出了国科大激光陀螺研发团队的许多感人事迹。其中一幕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头发花白的高伯龙,身穿5元钱一件的廉价背心,坐在电脑前,全神贯注地在工作……

 

网友感叹:高伯龙院士虽然穿的是5块钱的背心,干的却是上亿元的大事。

 

2017年12月6日,89岁的高伯龙躺在病床上,直到弥留之际,他还在为不能继续完成新型激光陀螺的研制,而感到遗憾和惋惜。

 

他历经40余年的持之以恒,发挥出超越常人的毅力与坚守,全力以赴地推动激光陀螺事业的发展,穷其一生将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好、做专,甚至做到极致!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作者:羽羽术

编辑:红袖添香

 

参考资料:1.《广西日报》之《方寸之间铸重器,以身报国追光明——追记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院士》2019年9月14日第001版;

2.《中国科学报》之《用生命转动“至强之光”——追记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2019年9月18日第005版。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三菱FX5U PLC,FX5U PLC编程手册,第316页-第333页。

三菱FX5U PLC,FX5U PLC编程手册,第270页-第287页。

我做了二十几年的模具工作,说到广西人做模具独服玉林人。我以前在深圳模具厂上班,我们模具厂总员工一千多人广西玉林人占了1/3,广西玉林工模师傅在模具厂里吃香喝辣没有人惹,玉林是中国武术之乡传承了广西“狼兵”的品质,是不好惹的。

我70后广西钦州人,1996年我入职深圳模具厂当模具技工,刚入厂前几个月人生地不熟,没少受人欺负。我的模具加工零件经常被别人插队抢先加工,害得我经常不能按时试模,不能按时试模没少挨批。一天一个玉林模具技工阿亮用铣床加工一个1/4圆的R,弄得他满头大汗,搞了几个都不合格。我对玉林阿亮说:“铣床上铣R不是你那样铣的,现在是用卡西欧计算机配合电子尺一起铣的。”

我给玉林阿亮示范了一下操作流程,玉林阿亮跟着做,果然做出来的工件很好,玉林阿亮还被车间主任表扬了。在这之后玉林阿亮带我入了广西玉林团队,原来模具厂内有那么多玉林人,还有很多是组长、领班、模具工程师、模具项目工程师、抄数3D画图工程师、手板师傅、数控铣床CNC电脑锣编程工程师、成型机试模调机师傅等等。我跟着玉林团队在模具厂内吃香喝辣的,从原来的模具技工升到技师。

2000年的时候我觉得做模具太难了,我出厂转行做模具设计。出厂后我到了东莞市一间模具厂当模具设计师,发现广东珠三角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有大量模具工人是玉林人。广西人做模具的确实是玉林人多,不得不佩服。

感谢阅读!

@百越阿四 聊机械工人模具人生,欢迎你点赞、评论、转发、关注。

#玉林头条#

#广西#

#我要上头条#

三菱FX5U PLC,FX5U PLC编程手册,第251页-第269页。

2015年卢森堡退休警察尼克,爱上了广西。2018年去乡村义务搭建百里香果园,决定留下来义务扶贫。屯村不通路,无自来水,住土房。国家给乡村指派扶贫村长,在村长的带领下,修路修水塔建果园。蔬菜水果多了,老外去市里帮着吆喝卖,可火了。三年后,家家新楼房,生活大变样,可爱的老头也感受到,中国乡民的勤劳和淳朴

高强我昔日的同事,老婆和人私奔跑去广西了,他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了,原本以为他的天塌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司派他来深圳学ABB机器人,回去就给他升级加薪。

高强一米八的大个子,是土地工搭进我们公司的,那个时候要进我们国企公司很难,何况我们是央企,现在研究生进来也是当操作工。

90年代公司要发展,买了农民的土地,也要给他们一些工作指标,高强以土地工指标和我一天进了我们公司,待遇和正式工是一样的。

我大学毕业分到公司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和高强一个组,负责成品搬运,每天要搬2000多箱,每箱30公斤左右的货,我那小骨板一次只能搬一件,高强一手抱一件,一次可以搬两件。

他在农村干习惯了,一直下力气锻炼的缘故吧,我下班累的像死狗一样,高强下班回家还要挑水浇灌家里的菜园,他家菜园就在我们公司院墙外。

我和他的感情是在一次帮他维修电视机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他家里一台长虹29寸老式彩电被雷劈坏了,找了一个修电视机的师傅几天没修好,那天周末,他让我去他家里修电视机,死马当活马医。

除了电源部分被烧之外,这部分已经被别的师傅修好了,它家电视机雷电从天线高频头那里串进来的,我是这样想的,查了一下,就花了25元给他换了一个新的高频头,没想到,好了,可以收到电视台了。

从此后,高强经常带新鲜蔬菜给我,放假了就让我去他家玩,他家就在我们公司的院墙外面,挺方便的,冬天去他家吃地道农家烤红薯,那真是一个棒棒香。

高强的老婆网恋被人骗到广西去了,丢下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两年没有音讯,后来才知道是被人控制住了,加入了什么销组织,我们都劝他再找一个,这好的条件,他家五层楼,又是城中村又有好单位,一找一个准。

可是三年后,高强得到老婆的亲笔信,单枪匹马去广西百色把老婆带回来了,夫妻恩爱如初。

他用行动证明了,一熟的饭好吃一些,再说孩子需要亲妈,过往的事不再提了。我在搬运组得到了高强很多的照顾,他真是一个朴质善良的人。

后来,我适应了车间环境,领导让我做电工,我就离开了搬运组,而高强还在搬运组,再后来国企改革,我买断工龄离开了原来的公司。

听高强说,原来的搬运组解散了,公司引进了机器人搬运码堆,搬运线上加了条码机,成品运输线上有自动识别条码的设备,将不同的成品送到不同的机器人手下,机器人自动抓箱,自动码堆自动入库!效益提高了,他现在只是开叉车把整堆的货物叉上货车就可以。

我问:那原来那些搬运工都去哪里了?

高强说:有的去机台学辅助工,有的去清洁班搞卫生,有的去仓库学电脑入库出库,他现在是学机器人的操作和维修。

我说:那真好,机器人操作都是自动的,会按开始和停止按钮就可以,里面的程序厂家都设计好了,出了故障把备用BACK UP的程序重写一遍一般就会还原到初始设置。

高强说:要会修机器人,这还真有点难啊,以后要请我多多指教。不过领导透露他学会后,回去就给他升级加薪。

我说:那是应该的,只要你愿意学,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你先在深圳好好听老师讲课,主要学习三维立体空间的动作,X,Y,Z三维空间坐标是编程的基础,找本书先看看吧!

国企好混,有机器人也不怕,领导会给你培训重新安排工作,不然那么多研究生抢着去应聘某些行业国企车间操作工,是有道理的,同岗同酬,高强还是挺知足的。

#哪些工作正在被机器人替代#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