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知识
中学生编程培训教案(小学生编程教案)
2023-04-12 08:54

我的数学科普之路(5)

来到了新学校,开始了新征程,我一如既往地认真备课,悉心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开学初,城关镇教办室领导们来到这所新办初中进行调研。检查教案,进班听课,走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此后教办室给全镇中小学发了一份简报,简报要求全镇教师向我学习怎样备课、讲课,简报还附录了我的三篇手写教案的复印件。

领导之所以相中我的教案,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那学期我给新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开设了数学第一课《好玩的数学》,在其它教案中也有根据教材内容开发的饶有趣味的数学游戏,这些游戏新颖有趣,耐人寻味,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数学课。写出这样的教案,得益于我多年来的数学科普创作积累。

《简报》给我的不是荣誉,而是扬在身后的一根鞭打快牛的皮鞭,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不负众望,所以,我必须不懈努力,努力前行!

【五育并举绘彩图 赋能成长向未来】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百年老校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勇担使命,深挖“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值得终身回忆的优质九年一贯制教育”的理念内涵,以“礼和”文化为主线,与时俱进地提出“五育并举”的育人思路,以期人人出彩、人人成才,托举起莘莘学子更美好的未来。

    以德为先 落实有效德育

    “百行德为首。”礼河实验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以“礼和”文化为统领,以“两优工程”(优良习惯、优秀公民)为重点,着力建设“有效德育”,培育“知书达礼”的文雅学子,多次被评为武进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分阶段、有重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学校把养成教育作为“有效德育”的重要内容,从“讲卫生、守纪律、懂礼貌、会学习”等基本行为习惯要求入手,逐步提高行为习惯的标准;以“敦亲、重义、诚信”的校训教育为抓手,分年级、分阶段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活动、“美德之星”评选等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孝亲、明礼诚信等优秀品质。

    仪式化、活动化,培养优秀道德公民。学校以仪式活动为载体,开展入学、军训、升旗、入队、入团、毕业等仪式教育,让德育直击心灵,让文明落地生根;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设计公民教育系列主题,开发公民教育类校本课程,形成公民教育研究性课程,彰显了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核心内涵。

    以智为本 提升教学质量

    “立身智为本。”礼河实验学校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个生命线,努力改革育人模式,积极打造轻负高效的“礼和课堂”教学范式,充分发展每一名学生的智力水平。在“礼和文化”的指导下,学校以“有效的教,高效的学”为基本理念,抓实落好“学生为主,小组合作;积极思维,质疑发问;精讲精练,双边互动;因材施教,减负增效”的教学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教学设计,常态开展同课异构、单元整体教学、六七衔接研讨等教研活动,促进多媒体实现与教学深度融合,研制实施“礼和课堂”评价表,纵深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多年来,教学质量屡攀高峰,在武进区义务教育初中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中21次获一等奖,办学水平考核连续获优秀级。

    以体为重 增强身体素质

    “体魄是后盾。”礼河实验学校全面贯彻“建活力校园,铸健康人生”的体育理念,以校园足球为切入点,全力建场子、配班子、搭台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也稳步推进校园足球走上了科学化轨道。学校积极探索校园足球特色建设,以“一课、一本、一间、一活、一练”为抓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和健”足球课程体系:“一课”,指将足球纳入国家课程实施;“一本”,指开发九年一贯制学校足球读本;“一间”,指开展校园足球大课间活动;“一活”,指组织校园足球系列活动;“一练”,指每天一次足球队训练。如今,学校足球品牌业已形成,并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以美为贵 绽放个性风采

    “美是德之基。”礼河实验学校历来注重美育教育,通过内容丰富的社团课程和精彩纷呈的美育活动挖潜激能、发展特长,让“以美育人、美美与共”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所校园的审美是“生活力”培育更高级的表达,学校深挖第二课堂的美育内涵,不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与特长开发了50多个学生社团,还开设了精彩纷呈的校园艺术节、书画现场创作大赛、小达人音乐才艺大赛、校园书画展等美育活动,让学生的求知生活浸染艺术之美。

    以劳为基 强化知行合一

    “劳需常打磨。”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礼河实验学校充分利用独有的12亩土地资源,打造“范蠡农耕园”劳动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开设“和乐”田园劳动课程,打开了全面探索劳动教育的新局面。学校对田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形成了蔬菜区、果园区、草药区、水产区等区域,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责任田,让学生能够亲历劳动的快乐;定期举办“七彩种植节”活动,开展种植活动的征文、手抄报、绘画等活动,让学生收获别样的“丰收”;把“范蠡农耕园”作为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基地、科普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目前,这一课程已成为常州市新优质学校高品质项目、武进区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奋进在新时代的筑梦征途上,礼河实验学校必将紧扣“礼和”文化内核,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加大“五育并举”实施力度,为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而又个性成长的礼和少年而砥砺深耕,为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区域率先的优质品牌学校而奋楫笃行!

本书从基本理论、相关技术、软件操作三个层面对客户关系管理进行了系统介绍。在阐述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本书详细介绍了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以求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本书共分十章,分别为客户关系管理概述、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基础、客户关系管理技术基础、客户开发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客户分级管理、客户沟通管理、销售过程管理、客户服务管理以及客户流失管理。每章均设有理论框架、知识与技能目标、实训项目、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等项目。本书提供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日历、实践教学软件免费教学账号、补充习题库和模拟试卷等资料,索取方式参见配套资料索取示意图。另外,本书提供配套的在线学习和在线测试平台。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老师教了,学生不会?问题出在哪里?#

1.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传统教学是“教为中心”的设计立场,注重从“教“到“学”的信息传递,轻视从“学”到“学会”的信息精加工过程。这就导致了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课堂上听得了然,做作业时茫然。

2.素养是习得的,不是教会的。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能力素养考察是重点。不再是靠大量机械刷题获得套路,然后在考试中考“套路”红利一飞冲天。而素养培育超越了知识点和技能的训练,它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建立学习内容与真实情境之间的关联,打通知识学习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3.颠覆传统,从“教之案”走向“学之案”。

传统教学的学习投入方向是知识学习,行为表现主要是刷题,学习结果只对考试分数有直接意义。能力素养的重要表征是懂得在什么情境下选择什么知识去“做事”。所以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必须把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和体系化;学习过程必须是“持续建构+反思”;学习态度的必须是高投入、高表现;学习结果必须是会应用。而要打通从学习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需要从“教之案”变成“学之案”。学之案的三大特征:设计立场是学生立场;逻辑起点是学会;方案用户是学生,是学生“何以学会”到过程方案。

4.从“教之案”到“学之案”,需要集体智慧力量,需要学校机制体制的建立,去激发老师们的开发意愿,提升他们的开发能力,关切他们的开发利益,三者缺一不可。

从教案革命到教学转型到课堂落实,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顶层设计、机制体制健全、教师理解和行动。好在我们已经找到方向并开始行动,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

【服务社会发展】广西2022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研修班顺利开班

11月6日下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联合承办的“广西2022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研修班”顺利开班。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院长唐锡海教授出席致辞,本项目培训班班主任黄洪辉老师主持,以及来自全区职业院校思政和德育课专任教师代表共计90余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唐锡海教授首先代表学校向全体学员能够克服困难从全区各地来参加培训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唐教授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同时点明了教师师德师风教育与本次专题培训班的重点之处。其次,唐教授介绍了学院的办学历程、办学成就、发展规模、师资力量、近年成果等情况。与此同时,针对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研修班的工作开展情况作了全面说明,对课程方案设计、专家团队遴选、培训活动策划、培训方式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据悉,广西2022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研修班采取集中培训、案例分析、实操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教学,由知名专家、名师承担培训专业相关理论课程,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有关要求、教师师德养成、疫情防控、心理疏导调适、健康卫生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质量评价、教案及教学案例开发设计、班级管理等内容,提升中高职思政和德育课专任教师的教书与育人能力,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专业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服务“双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总结“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运行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升级改版,于近日正式上线,目的在于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更好地服务“双减”发展需求,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首先,平台汇聚了各类优质资源。为扩大优质资源的来源,平台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制度;为了提升资源的质量,平台不仅完善了资源建设质量标准和审核机制,还借助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资源的呈现方式。

其次,平台建立了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分发机制。依托“三通两平台”建设,平台借助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省级教育平台建立了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分发机制,力争实现优质资源在全国的分布式部署。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分三步走,首先是系统完善平台整体架构,其次是开发汇聚各类优质资源,最后是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应用。随着平台的完善,利用平台开展教与学将成为未来学校教育的新常态。

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改进后的课程资源包括国家统编教材和人教版、北京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科版、外研版等版本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全国各地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得相关的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补充课堂教学的学习。

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教师研修板块的开设,为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更多的研修资源。如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优秀案例,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参考。为此,应鼓励学校教师积极使用智慧教育平台,对不熟悉平台技术操作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

服务家校协同育人。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帮助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的教育能力,能够为家校协同育人带来很大的帮助。学校应积极引导家长自觉使用平台开展相关家庭教育的学习,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新局面,有效落实“双减”工作。

服务农村提高质量。通过使用平台如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等优质教学资源,利于农村开好国家规定的有关课程。为保障农村学校顺利使用平台,应检查农村学校现有相关配套设施是否能够满足使用智慧教育平台的条件,加快对农村学校教师平台使用的培训。

服务“停课不停学”。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既能够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保障“离校不离教”,确保按时完成教学进度,也能够在常态化教学情况下为全体师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新形势下,平台应提高技术保障能力,避免由于访问人数过多导致的系统崩溃,落实平台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

助力“双减”工作提质增效。升级后的平台更新有6个资源板块,特别是新增的课后服务资源、家庭教育资源均是对“双减”工作新需求的及时回应。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这次升级建设的新平台重点聚焦关键的“三个提高”。

提高作业的设计水平。“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控制作业总量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为应对这一需求,平台在新增的教师研修板块专门开设了作业设计专栏,不仅提供了分学科的作业设计指南和案例辅导报告,还提供了大量精品课后练习作业供教师选择和参考。

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双减”政策颁布后,学科类培训机构被勒令禁止,提高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水平,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减轻经济负担的重要举措。平台新增的课后服务板块,遴选了大量种类丰富的课后服务资源,并连接了多家线上博物馆,这将对课后服务资源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是减少学生、家长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内在需求的根源所在。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平台制定了“三管齐下”的计划。首先,平台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新增的不同教材教学资源将极大地扩大资源使用的地区覆盖面;其次,平台丰富了教师研修板块的资源,助力教师专业提升,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最后,平台在教改实践经验的板块专门设立了“双减”工作栏目,提供优秀案例供各校学习和参考。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化教学专委会委员,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2年03月30日第4版 版名:信息化·智慧教育

作者:袁磊

#深圳统一为中小学老师准备授课PPT等#【#深圳为教师减负#:统一为中小学老师准备教学微视频、教学设计教案和授课PPT】“深圳教育”微信公众号消息,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优化完善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市教育局组织学科专家和名师为全市中小学老师开发了4382个包括教学微视频、教学设计和授课PPT的中小学在线教学资源包,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共45个学科。(“深圳教育”微信公众号,嘉玛)

华为人才培养有5个特点

1.聚焦关键岗位和人群

经过实践发现,培训资源创造价值,一定不是全员覆盖的福利性质培训,而应聚焦在业务发展需要的关键岗位、人群上。这样公司全体员工也能更加重视培训。

2.非常重视对干部群体的培养

干部群体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群体,如果他们的能力发展不到位,对核心价值观掌握不到位,会严重影响作战效果的。所以华为对干部的培养是没有放松的。这也是华为在人才培养上的一个重心和拳头产品。

3.项目制

所谓项目制的核心是要拿项目管理的方法和逻辑进行人才培养,并不是把培训班换一个名,叫项目就可以。在项目管理当中有很多很好的理念和工具,应用之后才能称之为项目。

4.案例教学

觉得培训没有作用,是在于内容设计的问题。怎么样更好的能够跟业务有机的融合起来?华为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上就是八个字,“仗怎么打兵怎么练”,在落实的时候采用的就是案例教学的方式。

5.技术手段

华为的e-learning平台,并不是单独的进行运营的,更多的是结合到华为大学本身的业务活动当中去。另外一点是LVC——虚拟教室。

#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兰州市教科所10条建议:做好复课后线上线下教学衔接】

为了做好全市中小学校复课后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工作,确保整体教学质量,4月5日,兰州市教科所发布《关于做好复课后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10条建议》,就全市中小学校复课前后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提出10条建议。

复课之前做好线上教学的调研工作

1.全面摸排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各学校在复课之前,通过调查、作业检查、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师以班级和学科为单位梳理学生网络学习上线情况、学习状态及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相关内容掌握情况,及其存在问题和想法,分年级、分学科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居家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帮助学生实现从居家线上学习到课堂线下学习的平稳过渡。

2.系统梳理学科知识点和能力点。各学校在复课之前,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回顾梳理线上教学期间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及反馈情况,针对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分析学科关键知识点和能力点有无疏漏之处。教师要根据线上教学期间受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的学习进度统一与学生学习层级分化的矛盾,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复课之初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衔接

3.制定好线下教学的周密计划。各学校要根据线上教学摸排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学校学期教学整体计划;任课教师在摸清任课班级、学生线上学情的基础上优化学科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细化课堂教学,精准作业辅导,耐心释疑解惑。

4.线上线下教学做到无缝衔接。提倡“一校一案”“一班一案”“一科一案”,统筹制定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方案,做好教学内容的承接、教学节奏的承接、教学方式的承接、管理方式的承接等“四个承接”。要依据校情,科学而有创造性地选用教学方式,做到科学过渡,无缝衔接,确保在每个学生都较好掌握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教学。

复课之后及时地做好教学调整工作

5.恰当选用教学方式,做好查漏补缺。根据复课初的诊断情况,采用小专题的方式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强化。运用混合教学模式,继续利用线上教学开发的教学资源,辅助线下教学,弥补学生学习遗存的缺漏。

6.提倡分层分类教学,做好同步提高。关注线上教学可能会产生新的差距与差异,采取必要的补缺补差补弱,做到教学进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难易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提倡将日常课时教学与单元教学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和结构化。

落实双减持续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7.落实“双减”不停歇。线下教学复课后,应进一步参照《兰州市作业设计10项原则》《兰州市作业批改10条建议》《兰州市优秀作业10项标准》,继续从单元教学整体思考,加强作业优化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减负增值、减负提质。

8.加强校本教学的研究。学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已经上线的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聚焦课堂教学,统筹组织好学科教学的校本研究,在教学教研管理上有新思维,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有新拓展,在优质教育资源分享上有新办法,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有新方向,在学生学习样态上有新变革,在学情精准分析上有新路径,在育人质量提升上有新范式。

聚焦毕业年级加强初高三教学备考指导

9.考虑高三、初三年级学生的特殊情况及受到疫情一定影响的现实,增强毕业年级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兰州市高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兰州市新中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制订科学的备考教学规划,有序安排好各项教学活动,提高复习效率。

10.教师创新复习备考教学方式。备考应立足“知识为基、能力为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原则,基于知识的体系化,进行单元大系统下的课时复习教学;基于学生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建构注重学生体验的复习样态;基于作业的结构化,开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复习引导;基于备考实战的精准化,明确聚焦于新高考评价的复习方向。(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武永明)

【牢记嘱托上好“大思政课”】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上好“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要担负起的时代责任。

  一、领悟“大”之要义,把牢大思政课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可以看出,大思政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思政课,“大思政课”本质上是围绕思政课改革创新展开的。大思政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与传统思政课相比,其最突出的特质就是“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其意蕴。

  首先,上好大思政课要有大历史观。教师要把思政课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和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18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100年的中国共产党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是大思政课展开的中国历史长河,这决定了大思政课必须有历史的眼光。同时,6000年世界文明史的演变历程,尤其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我国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是大思政课展开的世界舞台,这决定了大思政课必须坚持用世界眼光来讲授。

  比如,教师讲“中国梦”内容时,会讲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要从历史的角度让学生在回首过去和审视现在中深刻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中华民族明天,理解“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教师还可将中国梦与美国梦比较,理解“由于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国梦、美国梦以及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内涵不尽相同,实现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也可能不完全一样”,让学生用世界眼光进行比较和鉴别,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上好大思政课要有大系统观。大思政课的核心要义是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使思政课从内容与形式、纵向与横向、时间与空间等各方面不断向社会拓展和延伸。“大思政课”坚持开门办思政,在内容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形式上要强化实践教学;纵向上要贯通大中小学学段思政课,横向上要打通学科壁垒使各学科同向同行;在时间上要善于因时而变,利用好社会历史与时代背景素材,在空间上要利用好社会上的各大育人场所和各类有益资源。

  实践中,教师要紧紧扭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个大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思政课在育人导向上没有年龄和学段的本质区别,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青少年在不同学龄段的思想、心理和认知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性和层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每个学段开展大思政课教学必须具备“一体化”的意识和思维,必须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比如,我和同行曾围绕“百年党史中的伟大精神”主题开展大思政课教学设计与展示活动。小学生来到新四军纪念馆,听老战士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红色故事;初中生则考察小岗村,对话“大包干”发起者,同时参观浦东开发陈列馆,对话上海改革开放,在梳理改革开放历程中体悟改革开放精神;高中生则来到了浙江安吉余村,在“两山理论”的发源地讲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故事背后蕴藏着的脱贫攻坚精神;大学则现场联动中共一大会址中的大学生讲解员,课堂中与红色场馆内,师生共同剖析伟大建党精神。从新四军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再到伟大的建党精神,学生在行走中体悟以建党精神为起点的精神伟力,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的感慨。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备课时,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还按照中小学“学科德育”和高校“课程思政”的要求,与历史、语文教师一起研讨,让各门课在价值引导上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这样在知情意行的引领上就更加有效。

  详见原文:网页链接

  (陈明青 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人民教育》2022年第17期#教育##教育微头条##思想政治##思政课##教学#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