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知识
编程好的孩子可以保送吗吗(编程学得好的孩子)
2023-04-12 10:20

神童,保送清华[呲牙]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脑筋急转弯都适合你哦!小朋友经常做做脑筋急转弯,可以开发智力,训练大脑。

快来动脑筋了,红豆的孩子是红孩儿吗[呲牙]

欣闻中大校长卸任。有感而发!虽然我们大山东的孩子要最少考到640分,全省5000名才能报考。我们这最好的高中每年也就考1-2个。

学校之大,不是校园大,马路宽,而是有大师、有强专业、有大的学术氛围。

学校之强,不是出了一个院士,不是出了一个亿万富翁的校友、也不是出了一个某某高官,是整体学生、学术水平高。

综合院校就走综合路子,不要都硬改工科计算机强校。学校就应该和雪山一样,雪山一直在那里,都不能阻止登山爱好者对他的顶礼膜拜。如果学校也变成了网红,去迎合别人,去追逐段时间的效益,今天改成计算机为主,明天改成土木为主,后天改成医学为主,后果简直难以想像。

每一所学校都像参天大树一样,她都是有小树苗长起来的,作为一个校长不能短视,更不能拔苗助长,学校的许多强专业都是好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才做大做强的,不是你引进一个院士就可以能成的,更不是你把学校修建的多么大而能成为大学。我们需要的是润物无声的校长。不需要网红、不需要房地产开发校长,(我大山东某校长更是被称为某大房地产开发公司CEO)更不要目光短浅的校长。

其实,我们的好多的高中也走入这样的误区,一味地追求清北的升学率,动员大家都去学奥赛好降分、保送清华北大。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优秀的孩子倒在奥赛门外,本来踏实学习C9一点问题没有,因为被忽悠奥赛,连这个都考不到了。奥赛只适合很少的有天赋的孩子。还有高中的随意搬迁,几年后孩子们都找不到自己的母校了,因为拆了搬了!母校是根,都找不到了,那些学成归来的孩子到哪里去找自己的青春?自己最初梦开始的地方?

破解世界数学难题的天才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位不跟风、有坚持、做减法的父亲

最近被攻克世界数学难题的年轻小伙陈杲刷了屏,2021年,26岁的他加盟中国科技大学,任特任教授、博导。根据中国科技大学的网站,特任教授的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薪酬则按教授水平发放。

陈杲的成功离不开父亲陈钱林的教导有方。陈爸爸是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一双龙凤胎儿女培养得都非常出色。女儿陈杳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

而儿子陈杲成长的时间轴,更是令人赞叹。12岁,他以全国竞赛一等奖的成绩免试进入百年名校浙江瑞安中学。14岁,读高二的他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数学博士。23岁博士毕业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25岁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爸认为在他的教育经验中,最核心的地方是培养孩子的志向和自学能力。这两点确实重要,有了志向目标和学习的能力,孩子肯定不会差。但其中最触动我的是他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坚持自己,不盲目跟风、有选择地放弃。强化优势,排除干扰,可能是成就陈杲的最重要的一点。

发现孩子从小对数学很敏感,陈爸就有意识地在数学兴趣方面加以培养,开发了“筷子玩具“,把筷子锯断,用来摆数字、计算公式,经常玩24点游戏,锻炼数字思维能力。

同时,他也大胆地进行了取舍,比如艺术学习和书写训练,这在我们看来是有点不可思议的,特别是书写训练,估计没有几个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不做要求。但是在他看来,如果什么都想学得拔尖,看似得到很多,事实上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陈杲初三时迷上奥数,自学获得了浙江省一等奖,因此被瑞安中学录取。但是参加高一高二两次奥数比赛,均告失败。原因是孩子觉得学奥数没味道。这时有老师建议可以去辅导班强化一年,争取获得大奖,这样可以保送清华、北大。陈爸问孩子的意见,孩子说学习也可以,但觉得没什么兴趣。陈爸就让他放弃了奥数,把更多的自由时间用来学习其他课程。后来陈杲高二参加高考,被科大少年班录取。

陈杲只有一个,陈爸爸的教育方法也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个性化培养之路,不跟风、不盲从,有选择、有坚持,才是我们最要学习的天才培养经验。

#教育##教育微头条#

有家长问:“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老话,放在今天还适用吗?

当然适用啊。而且保守估计,未来100年都适用!

倒不是说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学科有多有用,而是通过学习它们,就能拥有强大的科学逻辑,又叫理科思维。

拥有了理科思维的孩子,总能化繁为简、直击本质,做起事来一通百通,自然走遍天下也不怕。

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最强大脑》的“神童”孙奕东在比赛上闯进12强,拿下的奖状比人还高。他妈妈却说,“我儿子只是普通孩子,就是逻辑思维比较强,对思考特别有兴趣。”

6岁上数学兴趣班,12岁跳级读高中,14岁保送进清华的天才少年胡宇轩,同样也是一个从小就养成了强大理科思维的孩子。

被北大、清华同时抛出“橄榄枝”安徽理科状元鲍文楚,也曾说:最大的感悟是,强大的思维力比刷题更重要。

还有武汉理科状元龚然说:我就喜欢钻研数学、物理,体会科学逻辑之美。

所以说,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从来就不是智商,而是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日本著名的脑科医生和田秀树研究发现,人脑从6岁开始进入高速发育时期,12岁左右脑重已经与成人相当,各项功能也都趋于成熟。

也就是说,错过了12岁之前的“窗口期”,再想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开发和点亮孩子大脑潜能,就真的挺困难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经验的高考老师都说:

一个孩子未来有没有机会进清华北大这样的好学校,其实很早就能看到苗头。高中阶段是用来冲刺的,不是用来助跑的。

很残酷,也很现实。

真心提醒家长们,别等到孩子上了初高中,等到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科目计入升学总分了,才来重视。那就真的太晚了!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帮助家长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窗口期”,为培养6~12岁孩子逻辑思维打造的一套数理化启蒙书。

《数理化全都难不倒我》全10册

匹配大脑发育的黄金7年

每天3分钟,爆笑中点亮理科思维

全套共10册,包括四大大学科:

数学《数字的魔力》《图形与几何》

物理《各种各样的力》《奇趣物理学》《神秘的电》《万物的奥秘》

化学《化学元素》《化学实验室》

生物《生物大家族》《我们的身体》

一学数理化,别说孩子了,就算是已经毕业10年的我们,恐怕也很难忘记被数理化支配的恐惧。

这套书,就是妥妥的“数理化克星”。

全套书一共6000张漫画,全都是这位段子手爸爸精心创作的“科普漫画经典”。里面每个人物,每个故事场景,都完全符合6~12岁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口味。

不需要一点点强迫,也不需要家长反复地说教。家长要做的,只用打开这本书放在孩子面前。剩下的,放心交给孩子就好。

90个科学原理+312个中小学知识点

中科院专家审定,力求科学严谨

正如前面提到的,这是一本有点难度的漫画科普书。

因为我们不希望孩子阅读科普书只是简单地看过、笑过就结束了,而是真正能学到知识,为考试、升学做准备。在思辨过程中,培养受用一生的理科思维。

这套书一共10册,分为10大主题,里面暗藏了90个与中小学课本相匹配的312个知识点。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可以说,一个人的思维方法、想象力和创造力,决定了他能走多远,想象力是创新活动的心理基础。

湖南师大附中潘周捷被保送清华大学,这位进入生物奥赛国家集训队的孩子,初中时就迷上了科幻小说,在丰富想象力的同时,对于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在国赛中幸运地入选了国家集训队。

浙江宁海中学的赵启琛以705分的优秀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他表示自己很喜欢看科幻小说,收集了许多大师的作品 。因为喜欢科幻,他选择的大学专业是自动化。

德州一中数学“满分”学霸李智超考入北京大学,高中时期,除了学习,他并没有放弃“看闲书”的爱好,高三每天午休前,还会看几页科幻小说,缓解一下紧绷的神经。

科幻书籍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增加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脑洞大开,思考当下,更着眼未来。很多学霸都在看科幻作品,挑战大脑,开发想象力。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有关研究发现,想象力服从于“用进废退”的法则,如果方法适当,多多练习,孩子的想象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强。

如何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赞]鼓励孩子自由画画

儿童心理学家表明,2-12岁是幻想性特别强的阶段,适合用自由式绘画来发展想象力,2岁的孩子就开始喜欢画画,而且喜欢在墙上信手涂鸦,父母可以提供纸张和画笔让孩子自由绘画,鼓励讲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讲画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都在得到不断的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想到什么画什么,看着像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必要变成专业的技能训练,要求形似。

[赞]开展辩论演讲活动

学前阶段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种话题,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就某一个事情进行延伸讨论,能触及多远就触及多远,孩子对父母的话也可以质疑探究查询,鼓励找到正确答案,增强孩子的思辨能力和想象力。

上学之后,鼓励参加演讲和辩论活动,在“唇枪舌剑”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好胜心,促使孩子必须扩充知识面,博闻强记,才能找出好的论点论据取胜。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思路出新,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和提高。

[赞]多读科幻书

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建议:“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最好在9岁或10岁,且不能晚于11岁。

科幻作品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符合孩子的阅读特点,不用催促孩子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缘于兴趣,兴趣则是激发孩子追求知识最好的方式。

推荐《神奇树屋》这套带有魔幻色彩的书,已经被翻译成38种语言,全球销量过亿册,被美国教师委员会和美国教育协会推荐为“世界100部经典童书”,是帮助儿童走上自主阅读之路的必备书。#科幻#

[玫瑰]故事讲述了一对兄妹的奇幻探险之旅,在神秘的蛙溪树林里,哥哥杰克和妹妹安妮发现了一个装满书的神奇树屋,每打开一本书,就可以穿越到不同地方冒险。

[玫瑰]冒险幻想故事融合人文历史、神话传说、自然地理、科学实践,非常符合孩子的口味,从独立阅读到独立思考,让孩子思维更敏捷,阅读理解更轻松。

[玫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期教育是在2-12岁,家长不要错过黄金年龄段。《神奇树屋》进阶版的故事涉猎广泛,不但能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提升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为已经到来的大语文时代做好准备。#童书上头条#

家有小学生,推荐阅读这套书,进阶版共4辑16册,书本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物超所值,感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下单。

开局拒绝保送,上交光刻机 书评:先来个五星,再提几个个人建议一个是主角最好给个开发脑域的任务,高考状元哪怕是保送的,独立短时间完成这么多大型科研任务,看着有点失真,虽说有系统给,你也要看得懂是不,更何况你是全学科的天才。二是致敬老前辈可以,对话中开玩笑也可以,别写成一帮就知道大惊小怪的人。和我们只会喊666的咸鱼还是要区别的三是别再扯直播了,别再扯啥后宫或者几角恋了。四是,作者倒是快更啊,只要没死就往死里更(・᷄ὢ・᷅)嗯?

201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如今已经毕业七年。

室友A是一位湖南长沙人,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我当时觉得大学老师选的专业那肯定差不了。但现在回头看看,其实他不管学哪个专业,应该都能混好。

因为他不仅努力,而且非常有规划。当我为了发传单挣几百块而沾沾自喜时,他已经拿了奖学金,考了雅思,保了研,毕业后去了一所211院校硕博连读。如今在一所985院校做博后。

室友B,重庆人,城市工薪家庭,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衣着高档,性格高冷,所以大一时,基本没跟他说过话。后来才发现,他人其实挺好的,就是有点闷骚。

据他说,他在高中班里倒数,不得已,才选了这个大学,但他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强。后来保送去了四川大学读研,研究生毕业后,回老家从事教育行业,年收入十几万。

室友c,贵州六盘水人,煤矿职工家庭,年龄最大,宿舍里的老大哥,性格成熟稳重,善于人际交往,热衷参加社会活动。

大一刚来时,我说话都不怎么利索,跟着他去跑商家,拉活动赞助。看着他自信的与商家侃侃而谈,我自愧不如的同时,甚至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

毕业后回了老家,现在是一家市属国企的分公司副总。

室友D,贵州黔西人。普通农村家庭。报道时,戴个鸭舌帽,感觉像个小痞子,但后来发现他其实是个热心肠,而且心直口快。最令人佩服的是,他曾在学校附近租房,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受伤的父亲。毕业后先在一家冰淇淋店打工,后来回到了贵阳。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目前已经是公司技术骨干,年收入十四万左右。

室友E,贵州贵阳人。英语很好,四六级都是一次性高分通过,也经常练口语和听力。他是真的喜欢英语,但可惜老爹不让他报英语专业,他属于会玩,也会学的那种类型,最后差点就保研了。毕业后,辗转各家单位,后来凭借英语的优势入职了贵州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在国外项目上,又当技术,又当翻译。去年回了贵阳,应该是挣了不少。

室友f,贵州兴义人,普通农村家庭,买了电脑后,就迷上了斗地主。我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不加倍”,性格和人品都挺好。典型的工科直男,学习也还可以拿过三等奖学金,毕业后先回老家工作了一年多,然后跳槽去了贵阳一家水利公司,从事水库,山塘设计和防洪评价等工作,年收入也是十几万。

室友G,贵州威宁人,普通农村家庭,思维活跃,喜欢挑战和尝试,大一时报了北大土木工程自考,大一下学期报了Java软件开发班。大二下学期去了游戏公司兼职,之后,又跟培训机构合作,搞计算机培训,后来选择考研。第一志愿西南交失利,调剂回了本校,但读研期间,科研能力突飞猛进,保送去了东南大学读博。去年年底,博士提前毕业,而且得到了业内知名教授的赏识,通过人才引进去了浙江一所高校任教,据说安家费就上百万。

最后是我自己,贵州纳雍人,山沟沟里长大的,上大学,是第一次去省城,入学后感觉自己跟同学们格格不入,各方面都不如他们所以怯生生的。

大一消沉了一段时间,被心理老师打电话辅导过。好在大二调整了过来,开始拿奖学金,学java,开发手游,生活逐渐变得充实。后来跟风考研,幸运的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拒绝了贵阳勘察设计院,签了一家地产公司的管培生。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所以通过人才引进,去了一家市直事业单位,现在在一个小城市,综合月收入一万左右。

全寝室是最低的一个,但胜在稳定,也不想再折腾。这就是我们宿舍八人,毕业七年后的生活现状。经过这几年的观察,发现我们这个专业其实并没有那么差,只要能学好专业课,社会上的用武之地还是蛮多的。

很多人质疑衡中,看看衡中毕业的学生们!是不应该给衡中点赞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