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互联网+挑战杯?
老师也没有办法,既要教学又要科研,而且科研压力更大。主要还是本科阶段学校里学的,和实际用的跨度太大,粗俗点讲就是水课太多,不接地气,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都是类似的,只不过师资好的学校教学水平会有保障,期末考试难度也更大,绩点含金量高。但这样一来,终究还是唯成绩论,而现实是工科的学生就业需要实践能力,不仅仅是做科研更需要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可惜本科期间很多学校培养学生时就不注重这一点。工科实践能力欠缺的学生,实验课可以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可以买,比赛可以挂名,期末考试连编程都可以靠背(划题了呗),甚至读了研究生可以继续找论文复现代做,代写等等……教学乱象数不胜数,被举报曝光的也绝非个例。那么这种评价体系的意义是什么,最终大学四年过去了,对学生优异程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还不就是最后保研了,考研上岸了才属优秀毕业生,才算得上是被选拔出的人才,当然不排除无论多么卷,还是会有能力高的本科直接大厂就业(这种谁都佩服)。但想必肯定有更多的学生面对的,是保研失利,考研失败,连拿个小厂offer还能被说是不体面的问题,毕业时还是会自我怀疑,大学四年里的付出和结果是否并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