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报表上的错报
1、未据实报告资产金额:资产是会计核算的核心,未据实报告的资产金额会影响会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会计师需要正确错报资产金额,例如在财务报表上报告超出核算活动范围的虚假资产。
2、未按税收法规定报告所得额:根据税收法规,公司收入特定的税收比率必须遵守,在报表上未按税收法规报告所得额时,可能会造成收支不考虑税收的情况,因此,会计师需要引起注意,避免未按相关规定报告所得额,以避免造成危害。
3、购买物质资产并报告错误:在错误报告中,如果公司购买了物质资产,但是在财务报表上没有遵守核算要求,或者报告错误,例如把资产价值记录在负债一侧,这样就会造成错误报表。因此,会计师需要注意购买物质资产的核算要求和报告规范,以确保未报错的准确性。
二、传统账本上的错报
1、未按税务要求报告企业支出: 按税务规定,企业发生的费用要在记账凭证中正确报告,但是有时候会把可以报税的费用归类成无能报税的费用,这样就会造成税收支出不正常,因此,会计师需要及时审核确保企业报告税务支出正确无误。
2、记录错误账目:应在账薄上准确记录业务凭证,否则可能把资金转移到非营业性账户,从而变相给自己加钱把钱移出,而非损益账户也会被错误记账或其他类似问题,会计师就要及时对此进行审计,以检测是否有账目记账错误的情况存在。
3、未履行核算程序:会计专业的核算程序,如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可能会造成财务报表上错报情况,因此,会计师需要按程序进行核算,以避免错报。
三、报税报告上的错报
1、减少税收额报告错误:即当应纳税额不一致时,需要会计师正确报告,如果错误报告税收比率和金额,就会造成税收减免,从而最终增加企业Taxable Income,所以会计师需要正确报告税收,以确保支付的税款正确无误。
2、未按审计准则报告收入:会计师需要按照审计准则对收入账目进行分类和记录,否则就有可能把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混在一起,从而造成无法报税的情况。因此,会计师需要按税务审计准则报告收入,以确保报税税务正确无误。
一、通报性质
1、“通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发现企业存在财务错报的情况,在正式的书面文件中对企业的失信行为、违法行为及其他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说明,向公众通报。这种通报通常是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在审计报告中作出专门的说明。
2、注册会计师有义务将发现的财务错报情况在有关审计报告中反映出来,以“通报”的方式,告知其审计对象以及其他关注者,以便及早发现和遏制财务错报行为。
二、错报内容
1、企业账户资料不真实,会计资料记载不实。包括企业的资产增加、负债增加、利润增加等,企业为达到给出的财务报表而编造假账户等错报。
2、非法操纵会计科目,主要指企业利用自身对资产负债科目可控性,采取多种手段,如开具空白发票、换票、错算账、开立不合法账户等,非法操纵会计科目的内容。
3、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财务管理费用,比如不正当支出资金,未按照指定目的使用资金,未按规定及时缴纳税收的应纳税额等。
4、记载虚假交易,主要指企业伪造合同、发票等,为了编造合法收入而制造虚假交易行为。
5、忽略重大事项,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隐瞒或忽略重大事项而发表不真实财务报表。
6、利用数字处理系统秘密修改财务报表,指通过使用计算机系统,企业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修改的行为。
三、错报后果
1、注册会计师所发现的财务错报行为,会产生重大后果,假账户带来的风险性故障,会严重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使客观审计结果注定失真。
2、财务错报产生的后果,会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引发资金流动性危机,同时也会对资金市场产生影响,影响货币市场中的关键功能。
3、财务错报行为不仅会使企业付出经济代价,也会使企业在法律上受到惩罚,甚至招致民事诉讼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