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出了优化传统品种结构、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增强品牌培育能力等九大方面的重点任务,旨在促进原材料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更好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
有色金属作为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行业,正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实施方案》的发布实施,切合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对行业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了精准指引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装备、工艺、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铜、铝加工材占全球总产量近六成,主要品种自给能力超过90%,包括铜、铝、钛、镍、钴、锂、钨、硅、镓、锗、稀土等在内的众多有色金属材料,在高速列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家重大工程中正日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总体看,当前行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发展还面临资源环境紧张、转型升级迫切、消费峰值临近等多重约束。
《实施方案》提出,要“系统梳理现有标准和产品类型,提升传统产品供给档次和水平”“实施关键基础材料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为优化有色金属品种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有色金属行业将在“优化传统品种结构、丰富新材料品种”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在“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材料、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等材料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加快淘汰工艺低端、性能落后的产能产品,聚焦高性能、功能化、差别化的新材料产品,不断提升供给高端化水平,以优质供给赋能需求升级。
《实施方案》还强调要“发展绿色低碳产品,强化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实施,发布绿色低碳方向鼓励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目录”,将推动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促进产业“双碳”目标的实现。
――为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不断健全标准质量体系,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有色金属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立,2021年坚持开展活动的QC(质量控制)小组有3351个,累计登记注册的小组共计62090个;截止2021年底,行业34家企业获得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产品称号,10家企业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27家企业、28个产品、15项服务获得全国市场质量信用等级AA级荣誉称号。
《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提升过程控制的智能化水平”“推进有色金属等行业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体系建设”“完善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建设更加先进适用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和过程管理,真正把质量打造成为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培育建设品牌,争创国际一流营造了良好氛围
品牌是行业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赢得世界市场的重要资源。一流行业必须有一流品牌。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市场化程度高,早已融入国际化市场的竞争,中国制造的精密铜管、高铁铝材等已经在国际市场形成品牌影响力,航空钛材、铝材等也已经走向世界,高档CTP版基、铝易拉罐罐体料、电容器用高压阳极箔等高端民用产品已开始出口国际市场,龙头企业的头雁作用和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在国际上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但总体看,我国有色金属的品牌建设还存在明显短板,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受限。
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强化企业品牌和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一流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加强与国外知名高端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协作,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重大交流活动,传递品牌理念,不断增强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原材料企业、产品和商标品牌认同”,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发展中,行业企业要从注重生产向注重质量转变,从注重规模向注重品牌建设转变,全面提升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品牌。
《实施方案》还明确提出,要“支持行业协会及专业机构开展质量标准活动”“支持行业协会编制原材料重点行业品牌发展报告”,这既是对协会的信任和重视,也对协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为最贴近、最熟悉行业企业的机构组织,在推动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上,是大有可为的。
下一步,有色协会将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抓好《实施方案》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做好宣贯工作。要利用行业主流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实施方案》宣贯工作,通过舆论导向,使行业企业真正理解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核心思想和现实意义,把《实施方案》的主要任务自觉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中。
二是做好产业引导。针对“增品种”,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扩大有色金属应用为突破口,以补齐高端材料短板为方向,加强上下游产业联动,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打造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应用的完整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进一步拓展市场潜力。针对“提质量”,要以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创新平台载体的支撑作用,在鼓励做大做强做优一批具有全球综合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的同时,围绕先进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等着力,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针对“创品牌”,要提升文化感召力,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树和宣传,实现品牌价值提升。同时,支持国内相关区域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
三是做好桥梁纽带。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当好参谋助手,积极反映并推动解决行业企业在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过程中,面临的如市场要素分配不均、上下游衔接不紧、产品市场良莠不齐、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现实问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质量品牌建设的主体作用,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继续组织行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实物质量认定和标准建设等工作, 引导企业增强质量诚信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投入,推动行业标准质量建设迈上新台阶。(作者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