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首都治沙20年造林922万亩
2022-10-01 23:37

原标题:首都治沙20年造林922万亩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

  自2002年正式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迄今已整整20年。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共完成营林造林922万亩。截至2021年底,首都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8.8%,比2000年增加19个百分点,昔日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彻底治理,山区森林碳汇量、林木蓄积量以及生态服务价值持续增加,京郊大地生态屏障更加厚实。如今在北京的北部和西部,千万亩林海环抱京华大地,抵抗风沙的侵袭,护卫着首都北京。

  西山森林封山育林超10万亩

  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草木葱茏,鸟语花香,成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成效的一个缩影。

  据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经营科科长任云卯介绍,西山森林是北京西北部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同时地处西山风景区,为进一步增加森林覆盖率、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功能,西山林场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从2000年至2017年历时近20年,共完成爆破造林2600亩、低效林改造26000亩,建设种苗基地811亩,累计实施封山育林108000亩。

  通过近20年的建设,森林覆盖率从92.01%提高到93.29%,单位面积蓄积从32.32立方米/公顷提高到56.23立方米/公顷,森林质量得到了巨大提升,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功能得以更有效发挥,为人们提供了高品质的森林游憩和科普场所,让人们尽情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福祉。

  任云卯说,随着森林质量的提高,西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加,比如豹猫、野猪、花面狸等,有15种两爬类、23种哺乳类、100种鸟类、300多种昆虫在这里生息繁衍。可以说,西山森林真正成为一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

  20年完成造林营林922万亩

  “曾几何时,北京曾饱受风沙的侵扰。40多年前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沙化会议上,北京曾被列为沙漠化边缘城市。1995年第一次沙化普查时,全市沙化土地面积达到87万亩,主要集中在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的沿河两岸和南口、康庄两大区域,号称‘五大风沙危害区’,是北京主要本地风沙源,当地群众总结为‘无风一片沙,有风地搬家’。”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站长杜建军说。

  为了还北京绿海蓝天,一场旨在遏制风沙危害的国家级生态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实施,门头沟、房山、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7个工程区开始了一场人与沙的艰苦搏斗。

  据统计,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一期累计实施造林营林708万亩,植树1.5亿株。2013年国家批准了京津风沙源二期规划,截至2021年底,二期工程完成造林营林213.9万亩,20年来,工程共完成造林营林922万亩,构建起了北京抵御风沙的绿色防线。

  首都沙化土地减少六成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版图,既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也是北京沙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域。

  杜建军介绍,工程开展20年来,宜林荒山基本实现绿化,沙化土地“应绿尽绿”,有效逆转了沙化扩展势头。据北京市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报告,首都五大风沙危害区全部实现治理,全市沙化土地较建设初期减少了51万亩,降幅近60%,而荒漠化土地面积仅剩 5.5万亩,且全部属于轻度荒漠化,北京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显著降低。风沙走了,蓝天来了,北京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从工程实施初期的年均13次减少到近年来年均2-3次,由沙尘天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加强区变为减弱区。

  工程区茂盛的植被将宝贵的水资源牢牢锁在京华大地,首都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据测算,每年可减少单位面积水土流失量54.3吨/公顷;有效降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率。北京地区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最高年发生7起,到目前最高年发生1-2起。工程区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后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密云水库水质连续十年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

  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不仅提升了森林质量,更实现了固碳增汇的生态功能。据研究估算,工程区乔木和土壤碳储量达到1500余万吨,相当于累计吸收二氧化碳5500余万吨,累计释放氧气4000余万吨。工程区内乔木碳汇量约300余万吨,20年来碳汇量增长378%。

(责编:孙红丽、杨迪)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