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是再走近一点,我就要投水。”他被父亲追着跑到了一个池子旁边恫吓着说的话。这个他,不是别人,而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他大约13岁的时候,与父亲发生争执,被父亲骂懒而无用时的话。这是当年斯诺采访毛主席时回忆的场景。
六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田地上的工作。父亲毛顺生,原本是一个贫农,因负债过多被逼投军,当了几年兵。后回到乡里,做些小买卖等,克勤克俭,买地,从中农变成富农。但父亲是不会给钱的,对于雇工偶有鸡蛋,对于自己是既没有肉也没有鸡蛋。
八岁的时候开始在小学校里读书。当认得几个字以后,白天上学,晚间就要开始给父亲记家里的账,学习打算盘。不记账时就要去地里干活。
这样一直到小学读到十三岁。父亲责骂时,就会在工作上更勤快,账仔细地记,好让父亲没有批评责备的口实。在学校除了背诵《四书》,还偷偷读了《岳飞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离开小学,就开始长时间地在田里工作,要完成一个成人所做的全部工作。晚间依旧记账,但会吞咽一切能找到的可以读的书。在中国旧小说和故事里,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就是没有看见过耕种土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些战士们,官吏们,或者文人们!之后就开始分析小说内容。
《盛世危言》,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也许是这本书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要跳出去,外面还有更广阔的天空。书中有讲中国之所以弱,是缺乏西洋的铁路、电话、电报、汽船等实用的东西,可这些东西当时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就是天方夜谭。要恢复学业的愿望愈演愈烈。
说起毛主席年少时期学习的愿望,学什么在哪里学,也是一段美谈。想法连篇,想到做到,或边做边想。
十六岁,第一次离家在五十里路远的地方,湘乡上学。这里有个新学校,实行新教育改革,新学教得多,方法也很“维新”,还能读到自然科学和一些西方学问的新科目。并且读到了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还听到了康有为的改革运动,读了一本《世界英杰传》,还读到了拿破仑、叶卡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
那年冬天,渴想去长沙,出乎意料地顺利进到了长沙一个由湘乡人办的大的中学,但因政治事变,仅停留了半年。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登载着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黄兴起义。和朋友一起剪辫子,掀起剪辫子大辩论。
听了黎元洪的一个官吏在学堂做了一次惊人的演讲后,过了几天就决定要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因学生军太混杂,就改换正式军队。在这里看到了鼓吹革命的《湘江日报》,读了 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原理的小册子。后因南北统一,战争取消,觉得革命是过去了,从军队退出,当了半年的兵。
还是想回到书本子上去,于是又开始找学校。看见了一个不需要什么学费,供给膳食,还有些许薪水的“制造肥皂学校”,就交了一块钱的注册费。后又听一个法政学生的朋友说,去法政学校将来可以做法官或者是京官,于是又交了一块钱的注册费。后来另一朋友又介绍说现在是经济战争,需要经济专家,然后又在商业中学付了一块钱的报名费。还在继续看广告,看到一个说公立高级商业学校。在那能学成一个商业专家,于是又付了一块钱报名。父亲赞美经商,所以进了这个学校,但在这个学校发现大部分课用英文来讲授,所以只进了一个月就退学了。后面又在省立第一中学用一块钱报了名,并且取得了头一名。一位教员借给我《御批通鉴辑览》。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想要自学。6个月后离开了学校,然后每天都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读书。每天除了午餐时间,早上图书馆开门进去关门的时候才出来。除了许多的书,还有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有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还有一些伦理学的书等。后来终于在湖南第一师范抵住了各种诱惑,当了五年的学生,拿到了毕业证。
至此,毛主席的学生生涯结束,意气风发的少年像被书籍,知识魔怔一样,贪婪地吸收着里面的各种养分,造就了一代伟人,造福了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