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前苏联撤走援华专家后,我国毅然决然地在西北大沙漠竖起了第一座发射架。随即,西方某些国家就有人蹦出来嘲讽道:“瞎折腾!”
可不久后,那些曾经嘲笑过我们的西方人,就惨被“打脸”。
1965年1月,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向中央建议:我国是时候搞人造地球卫星了。
同年,周恩来亲自主持有关会议,代号为“651”的中国人造卫星工程撼世登场。
当中国工程师用运行速度只有每秒几十万次的老款计算机,编制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程序时,洋专家们再次臆断:“做白日梦!”
中国人历来不信邪!梦必须要有的,而且一定要实现它。
早在建国之初,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新中国领导人就下定决心勒紧裤腰带搞卫星。
曾在1959年,前苏联专家帮助我们进行导弹发射先期试验工作。当时,苏方专家直言中国自己生产的液氧不能作为推进剂用于导弹发射。
第二年中苏关系破裂,我国科研人员不等不靠,踔力奋发,在苏方专家组撤走的第20天,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了首枚东风导弹。
随后,卫星研制提上议事日程。1965年开始,钱学森、李福泽、杨国宇等一大批科学家全力以赴,向浩瀚宇宙发起了冲刺。
人造卫星攻关伊始,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十二字要求。
要“上得去”是第一要务。导弹能在天上飞,我国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但要把卫星带上天,让它飞出地球,就必须搞出个火箭来,这可是头一回。
在当时技术封闭的大环境下,工程师们从无到有,自立钻研,通过沿用东风导弹的发动机功能,在极限条件下测试推力,再加点节火箭筒储存燃料,终于解决了火箭加速器问题。
为解决“听得见”的问题,科研人员也是煞费苦心,通过转接方式,将卫星里传播的东方红歌曲转播到全球。
最后要解决“看得见”的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要在地球上看到茫茫太空里那直径仅一米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实在是匪夷所思。
可是,咱中国人民就是有智慧,既然敢“异想天开”,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尔后,科研人员们绞尽脑汁、别出心裁地在第三级火箭上包上了一只“铝镀气球”,借助第三级火箭与东方红卫星脱节之时产生的气流,将气球吹大。
于是乎,地球上的人便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闪闪发亮的点,而在它前面相近的那个稍微暗淡的亮点,即是东方红卫星。
不久,“东方红一号”卫星初具规模:它外观为多面形球体,直径一米,整颗卫星由外壳、仪器舱和承力筒三部分组成。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大晶球”,在发射之时竟然发动了全国数十万民兵持枪上岗,守卫着每一根电线杆。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由于那个年代的通信设施、通信线路都很简陋,测控条件尚不成熟,从发射主场到下面各观测站的指挥通信和数据传输,仅靠电线杆拉明线来工作。
如果一根电线出事,全部通讯就会中断。
为了确保卫星准确入轨及全国人民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来自卫星传出的声音,全国数十万民兵动员起来,确保每一根电线杆下都有人站岗,场面蔚为壮观。
1970年4月24日晚,酒泉卫星发射场灯光通明,如同白昼,见证奇迹的时刻即将到来。
21时35分,指挥长按下点火开关,一道桔红色的火焰直冲云霄。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长征一号”的托举下,伴随着隆隆轰鸣声徐徐脱离发射架,尾部喷射出一条几十米长的火龙,冲向太空。
祖国大地一片沸腾。随后,全国各地观测站纷纷发出“飞行正常”的报告。
21时48分,测控中心最后汇总宣告:“星箭正常分离,卫星成功入轨。”
21时50分,《东方红》乐曲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发出,通过电台转播,全世界都听见了从宇宙上传来的中国声音。
28天后,电池耗尽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停止发射信号,但它至今仍在轨道上围绕地球画着椭圆。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自主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从此无垠的太空有了属于中国的星星。
自此以后的50多年间,“东方红一号”卫星似星星之火,旺成“燎原之势”,中国卫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傲视全球。
2016年,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中国人就是如此,年年如一日,把一个个不可能都变成了现实。骄傲中国,国富民强!
作者:侃坎
编辑:青草
#历史##科技#
石家庄又要被淹了
也有可能是蒸锅里加点水
#天气# #石家庄天气#
一批90后越野摩托手,化身赵子龙,在火场杀了个七进七出,向高山灭火一线送去无数急需物资。说实话,好久没看到这么多民众,自发的军民携手,众志成城了。 重庆的山火,牵动全国的心。灾害面前,消防员和官兵冲锋在前,但后方的百姓也是八方支援,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的。 骑越野摩托的潮男,瞬间变成赵子龙,七进七出火场。店面加班加点,给前方战士连夜做饭。“要是每个会油锯的人都不去,这个火怎么办?”,说服妻子的丈夫就这样走上了灭火前线。需要物资时,一呼百应,食品矿泉水瞬间堆成小山…… 这种危机面前,群众展示出来的自发性和主动性,真是让人感慨万千。陌生人之间在这时也充满信任,没见过面的人协作无间。类似的情况,从98抗洪、512地震、20抗疫、火神山医院建设中都能找到,这其实是国人之间血脉里的一种纽带,是发自心底的爱国爱家奉献精神,是深入骨子里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些精神帮助我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无数奇迹。 这种共同的精神纽带,并不简单的只是精神和士气上的鼓舞,实际上可以迅速将民间基层的海量物资与力量,迅速转化成战力,快速响应饱和投入,最高效的解决问题。 这或许就是“家国”二字的意义所在
秦蓁评论 军事评论员一批90后越野摩托手,化身赵子龙,在火场杀了个七进七出,向高山灭火一线送去无数急需物资。说实话,好久没看到这么多民众,自发的军民携手,众志成城了。 重庆的山火,牵动全国的心。灾害面前,消防员和官兵冲锋在前,但后方的百姓也是八方支援,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的。 骑越野摩托的潮男,瞬间变成赵子龙,七进七出火场。店面加班加点,给前方战士连夜做饭。“要是每个会油锯的人都不去,这个火怎么办?”,说服妻子的丈夫就这样走上了灭火前线。需要物资时,一呼百应,食品矿泉水瞬间堆成小山…… 这种危机面前,群众展示出来的自发性和主动性,真是让人感慨万千。陌生人之间在这时也充满信任,没见过面的人协作无间。类似的情况,从98抗洪、512地震、20抗疫、火神山医院建设中都能找到,这其实是国人之间血脉里的一种纽带,是发自心底的爱国爱家奉献精神,是深入骨子里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些精神帮助我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无数奇迹。 这种共同的精神纽带,并不简单的只是精神和士气上的鼓舞,实际上可以迅速将民间基层的海量物资与力量,迅速转化成战力,快速响应饱和投入,最高效的解决问题。 这或许就是“家国”二字的意义所在。
开学季到了,校长讲话可以采用3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开场
又到了新学期即将开学的日子,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正在加班加点准备着各类校长讲话稿。比如:学校行政会上的校长讲话,全校教师第一次大会上的讲话,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许多的讲话如何开场更能够吸引人?如何开场更能展现校长的自信、才华和情怀,教育好文分享3种好方式:
方式一、金句开场
校长可以一开始用一句古诗一句名言作为开场白。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年年岁岁总相似,岁岁年年各不同。”
方式二、热点开场
校长可以列举在过去的这个寒假我们共同经历和见证的重要热点事件,如:北京冬奥会的盛大开幕,冬奥冠军谷爱凌的夺冠瞬间,春节联欢晚会上《只此青绿》等精彩节目,中国女足夺得亚洲杯冠军……
还包括一些热门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奇迹笨小孩》等。
方式三、祝福开场
因为是春季学期,所以校长在讲话的过程中也要对新的一年表达一份祝福。可以采用拜一个晚年,讲一段祝福语的方式作为开场。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送别了牛气冲天的牛年,我们进入到了虎虎生威的虎年。在这里,祝全校师生虎虎生威,威风八面,面貌一新,新春快乐,乐福齐全,全年幸运……
关于开学季高品质的校长讲话稿,教育好文有一个特别精彩的专栏《开学季校长高品质讲话稿》,很多粉丝都很期待这学期的开学季讲话稿会有怎样的金句,怎样的结构,怎样的热点,欢迎点击下方专栏卡片。你会发现那些很棒的可供借鉴参考的开学季校长讲话稿,快去看看吧。
飞机坠毁爆炸也主要是来自于油料的爆炸,航空汽油燃烧完全不一样纯度高,所以,这个燃烧温度,好像不会使人体气化。
我感觉,汽化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现场残骸里面还有许多证件,要知道证件跟钱包还有手机之内的物品都是乘客随身携带的,假如说身体被瞬间汽化了,那为什么这些物件会完好无损?
会不会,飞机下落过程中,人员全部挤在飞机的前边,埋在土里了?
看到搜救人员加班加点的搜救,还有搜救犬参加,祈祷,有奇迹发生!#民航局:东航载132人客机确认坠毁#
当年拍《举起手来》时,男主潘长江说:大家想象不到,拍这么大战争喜剧片,全组一共不到三十个人。
由于剧组太穷,请不起群演,导演一喊,开始全是鬼子兵,完事之后全是干活的。
为节约花销,导演冯小宁身兼数职,编剧、制片人、特技、美术、摄影、剪辑都是他,最后干脆连电影的主题曲《老少爷们》,冯小宁也一并给唱了。
一开始冯小宁是拒绝演唱的,剧组便提议让潘长江来唱,但导演一想,让以鬼子兵唱中国人的歌,这算怎么回事呢?
当即就给否了。
后来演员们又让郭达唱,可惜他那首卖大米过于深入人心,魔性属实不合适,谁也指望不上。
导演心想,反正要找个正宗农民来唱,我不就是个农民吗?
硬着头皮就上了这一唱,意外唱成了经典,也算是因祸得福。
当年冯小宁偶然间翻看影评,发现了一句话:中国导演永远拍不出《虎口脱险》这类经典电影。
当即就怒了,闭门谢客,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构思出了《举起手来》的剧本。
好在最后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收视率创造了奇迹。
在当年没有宣传,主流院线又不支持的情况下,连续九年成为全国农村院线典型第一名。
九年当中,农村院线一共放映了整整100万场,让我们看到了冯小宁在电影的追求上信仰的力量。
扮演太君的胡晓光简直就是《举起手来》的搞笑担当,本是北京电影学院讲师的他,来到剧组后就后悔了。
导演竟要求他骑猪,这还不得被学生笑死,没办法,剧本如此,硬着头皮也得上。
不光是胡晓光愁,剧组工作人员也崩溃了。
原来剧组原先找了只最安分的小猪,可只要导演喊开机,一松开猪绳,那猪就像是发了疯似的往前跑,完全控制不住。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让太君坐在凳子上拍完了这经典的一幕。
胡晓光丢的是面子,郭达则差点把自己的命给断送了。
当年潘长江邀请出演,由于对好兄弟的信任,郭大爷剧本都没看就进组了,到了之后才发现全是坑,尤其是最后拿锅盖挡子弹的戏。
郭达慌了,赶紧问冯导:这会出人命的。
冯导便劝他安心:这用的是道具,不是真子弹,锅也是很结实的。
郭达便咬着牙上来,炸点一过来郭达就赶紧去档。
结果导演不乐意了:郭达你闭眼睛干什么?
郭达说:我没闭眼啊?
太紧张的郭达下意识地往下看,镜头捕捉的都是他闭眼的画面,连续拍摄了好几次都没能通过。
好在旁边的潘长江支了个招:郭兄啊,这里拍电影,你不要真的看,你往前看一米,试试。
镜头终于算是过去了,由于每次锅都是实打实的扣在腿上,这导致他第二天早上差点没起来。
其实郭达不是最惨的,拍活吞青蛙戏时,原本打算用个道具,但潘长江却说:太假了,必须用真的。
导演拗不过,只好答应,安全期间冯导便给他安排了半只青蛙,其中滋味恐怕也只有潘长江知道了。
除了青蛙的戏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件超短裤了,原本潘长江的裤子是完整的,潘长江却又不乐意了,主动找到冯小宁要加点戏。
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在裤子上做点文章,便让道具组负责把裤子做旧。
结果道具组一个不小心把裤子给扯成了两半,潘长江看了后表示就是这个feel。
大结局在山巅上举起手来的情节,罗圈腿配上超短裤,成为了这部剧的名场面之一,这大概就是老生常谈的失误造就经典吧。
由于腿部罗圈了两个月,从此潘长江走路还落下了病根,风吹雨打还会有感觉。
努力换来了回报,《举起手来》成为我国传看率最高的电影之一。
但随着网络的发达,评分也出现了两极分化。
许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把日军描绘得呆傻愚笨,故事情节夸张失真,更有人表示丑化敌人的同时就是在贬低自己。
但小编觉得,这片就是来搞笑的呀,是喜剧片,导演想用喜剧表演的手法表达,中国劳动人民巧用智慧与侵华日军斗智斗勇的故事。
所以这样的喜剧片抗战神剧的头衔并不太适合它。
而外国网友在看了这部电影后也纷纷表示笑哭了,越南网友说,,我已经笑到抽筋。
大家会给这部电影怎样的评价呢?喜欢哪个桥段呢?#娱评大赏#
一个认识多年的温州某边贸鞋厂老板,上个月看着乌市逐渐好转的疫情,心一狠预投产了10几万双鞋子,车间每晚灯火通明加班到深夜,期望疫情一解封快速占领市场,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乌市的疫情不仅没有解封,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如今看着满仓库的成品鞋,他恨不得狠狠抽自己几巴掌[捂脸][捂脸]。
今年40几岁的邵总是我的前领导,零几年我刚来温州进了双屿某内销鞋厂,他是公司的副总,他对我特别照顾,在他身上我学了很多技术和管理经验,三年后我们我们从这个厂出来了,虽然没有再在一起共事,但我们经常联系,偶尔也会出来小聚一下。
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8年前邵总从一个大厂辞职出来了,随后创办了一个外贸鞋厂,专门生产边贸鞋子,主要出口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国家,后来有了一定资本之后,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就在乌市开了一个档口,租了一个很大的仓库,温州这边鞋子生产好后,通过物流运到乌市仓库,然后他再批发给那些老毛子。
事实证明他的思路是对,短短四五年他就赚得盆满钵满,那个开了N多年一大火就像拖拉机一样的老别克,终于说再见了,买了一辆很骚气的玛莎拉蒂,好车就是不一样,我开了一两次确实很不错。
反反复复的疫情三年了,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很大大冲击,有的工厂和店面为此再也看不到了,但说实在话这三年做边贸生意还是蛮可以的,前两年全国各地疫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下,乌市市场上前来洽谈生意的老毛子依然多如牛毛。然而时间来到8月10号,乌市这边的疫情突然间就严重了起来,随后就开始静默封城,截止今天马上就快两个月。
疫情虽然来了但生活还得继续,邵总一天到晚盯着新闻,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乌市今天的疫情情况,上个月初觉得乌市疫情逐渐好转之后,结合以前其他城市的先例,邵总心一狠就预投产了10几万双冬款订单下去,然后让车间加班加点赶货,期望疫情一结束马上就把货铺到乌市市场,然后快速占领市场。
有时人算不如天算,邵总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月过后,乌市的疫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此次流行的毒株传染性强、潜伏期短、扩散速度快,短期内感染者人数可能还会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就在昨日,乌市就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5例,其中天山区10例、沙依巴克区6例、高新区6例、水磨沟区9例、经开区4例、米东区10例。好在这些无症状感染者是在高风险区、闭环管理单位和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例行核酸筛查中发现的。
这几天邵总整个人就像魔怔一样,一天到晚看着新闻期望奇迹出现,在车间里转了一圈又一圈,看着满仓库的成品鞋心里别提有多难受,昨天去他公司找他有事,以前很臭美的他,胡子拉碴头发像鸟巢一样,一点精气神都没有,坐在茶几旁烟一支接着一支抽着,看着他这个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因为这些10几万成品鞋的金额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砸在手里买不出去,工厂都有可能会倒闭,原本早已准备好的退路,那个合作了多年的莫斯科大采购商,如今人都联系不上了,据在那边做生意的华侨说,那个大采购商公司早已人去楼空,公司没有一个人都找不到。
做生意有风险,特别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更是要慎之又慎,希望朋友们不要邵总的后尘,我个人觉得宁愿保守少赚一点,也要安全第一资金链第一。
被封控在家的滋味我经历过,这种日子真的是太难熬,已经静默了快两个月的乌市朋友们,真的很不容易,希望疫情早日得到控制清零,大家都恢复正常生活。#温州头条# #乌市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43年8月15日,美军登陆基斯卡岛,突然在日本军营里发现:鼠疫病人隔离区。这让美军大惊失色,急忙撤退。
1942年6月,美军集中兵力在中途岛海战取得胜利,但北边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守备出现空虚,日军趁机占领这两个岛屿,并在上面开始修筑防御工事。
美国人不能忍了,因为这两个岛虽然是不毛之地,但却是美国直辖领土,这个脸他们可丢不起。
所以美军积极备战,准备一举夺回失地。当然他们也懂得“柿子要先拣软的捏”,抢先登陆的是阿图岛,结果招来了岛上2千6百多日本兵,自杀式的拼死抵制。几天激战下来,虽然消灭了敌人,夺回了领土,但是美军也损失惨重,连登陆作战的指挥官都阵亡了。
美国人一看:“这哪儿行啊,2千多日本守卫都这么棘手,在基斯卡岛上的5千多人,那还了得!”
于是这次,美军决定用牛刀杀鸡,他们开始调集将近4万人的兵力,加班加点地训练。8月,3万多士兵出发,在100多艘战列舰的掩护下,登陆基斯卡岛。
这一天大雾弥漫,由于有了阿图岛的前车之鉴,美国大兵上岸以后,丝毫不敢放松,听见雾里面有什么动静,马上就是一梭子弹打过去。
就这样,还是有24名士兵阵亡。其实啊,这些美国兵都是死在自己人的枪下,完全属于误伤,他们都不知道,早在十几天前,日本人都已经撤光了。
而在之后几天里,又有不少美军被日本人留下的地雷和诡雷炸死炸伤。最可笑的是,美国人还在废弃的日本军营里发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鼠疫病人隔离所。
美军还以为日本人在这散播鼠疫呢,赶紧撤退士兵,又从后方调疫苗来。之后让人一检测,这纯粹是日本兵吓唬人的,美国人气得直瞪眼:“这小日本可真够鸡贼的。”
就这样又过了好几天,美国人才最终确信日本人已经都走了。而这次基斯卡岛之战,美军一共出动了1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众多驱逐舰,3万多士兵,而他们的“辉煌战果”则是俘虏了3只日本的狗。
后来,这场战役就被美国人自嘲地称作“史上最大的实战登陆演习”。而作为在此耍尽手段的日本人,别提多得意了,他们称这是太平洋的奇迹战役,还曾专门在国内拍了一部电影,讲述他们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溜走,让美国大兵“吃瘪”的。
但熟悉历史的朋友们也都知道,此时是1943年8月,距离战争结束,日本人无条件投降,刚好还有两年的时间。而他们这次小小的胜利,也将被后来的悲剧宿命淹没得无影无踪。可见,能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对此,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关注柴叔一起评论留言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