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别传是不是虚构的#
《云别传》是南朝宋人裴松之对《三国志·赵云传》的有效补充,极大地丰富了《三国志》中关于赵云的史实资料,使其形象更完满,更丰腴,更有可看性。
裴松之是史学家,并非文学家,他的考据具有史料价值,而不是文学作品的虚构与映射。
所以,裴松之的文字还是比较可信的。甚至是可信度比较高的。
而陈寿在《三国志》中,简笔过多,多不详实。尤其是蜀汉部分,本就相照于《魏书》、《吴书》少很多,加之蜀汉之前不曾有文字传载,可参考资料就只有记忆,故而显得特别干瘪。尤其是细节部分,更显空洞。
而赵云是蜀汉中可以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的显赫人物,甚至人格更完美,表现更优异。故而《云别传》极大地丰满了赵子龙的个人形象,让我们越加钦服两千年前那个义贯金石、忠肝义胆的常胜将军威风八面的卓越表现,实为珍贵的史家贡献。
——在没有其他更为确凿的史实资料之前,《云别传》就是我们了解赵云、了解蜀汉最有效的史料。
战场上,一位将士被敌人重重包围,只见他怀揣婴儿,手握银枪与敌人周旋,正当数百敌人齐齐地拿长矛刺向他时,一匹白马冲进人群,把他带出了包围圈!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坂坡之战,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人们把赵云尊为“虎将”、“武神”,他的英武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成都武侯祠里,赵云却是文臣的形象。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赵云驻守大邑开始说起。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追随刘备近三十年,参加过很多战役,由于战功卓越,被称为常胜将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为了抵御外敌,赵云驻守在大邑的锦屏山。
那里有一个叫邛州的地方,位于青羌与大邑交界处。
有一天,青羌的首领梵布带领一队人马要攻取邛州。赵云带领大军击败了梵布,但是梵布不肯投降。他对赵云说:"我要与你比箭,如果你赢了我,我就服输"。于是,赵云便答应了他。
赵云与梵布先后比试了骑射、背射、走射、跑射、斜射、跪射、正射、仰身射等,都难以分出胜负。最后,双方互换了靶位。
只见赵云一箭飞出,穿透了梵布的箭靶。梵布大惊,赶忙跪下叩头并归降,他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再入侵。
赵云驻守在大邑的时候,为了防御侵扰,他在锦屏山上建了望羌台、平云亭,还修筑了土城。
为了筑牢御敌的防线,还根据锦屏山的特殊地势,建了“九寨联营”。不仅如此,他还爱民如子,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从而深受百姓的爱戴。
据《三国志·赵云传》记载,东汉建安十九年,刘备攻下益州后,想把益州的田地和房屋分给有功的将士。
可赵云却进谏说:“益州的人民,刚刚遭受战乱之苦,他们没有了田地和房屋,现在应该把田地和房屋归还给他们,让他们安居乐业,而不是分给将士”。刘备听后,当即便采纳了赵云的谏言。
229年,蜀汉建兴七年,赵云在成都病逝,因为赵云曾经在大邑戎兵防羌,所以被葬在锦屏山麓,今天的大邑城东。241年,他被追谥为顺平侯,得到了蜀汉政权的高度肯定。
赵云的英雄情怀,他的赤胆忠魂,一直被人们所敬仰。到了唐代,人们建了武侯祠,人们认为,赵云能文能武,不但武艺高强,智慧超群,而且儒雅风范,所以塑的是文官的形象,以展现他的文韬武略。
“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他墓碑上刻的这副对联,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高贵品行,和 “忠、义、智、仁、勇”的精神,为后人所敬仰。
今天的大邑县,四季景色优美。
而当年赵云驻防大邑,留下的很多遗迹都在其中。城中有子龙街,箭道街,城东有望羌台、平云亭,城外还有诸多古老的地名,都留下了他的传奇和他独有的精神文化。
无论是他的精神还是他留下的遗迹,都是我们文化的遗产。而我们看到的也绝不仅仅是美景,更多的是感受历史,感受岁月流逝之后,留下的独有的沉淀。
你还知道哪些三国里英雄人物呢?你最喜欢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看了半辈子三国,今天才终于看明白了:
刘备为什么不肯重用赵云?
因为刘备是位好主子,真心为了赵云好!
赵云是位既忠又勇,难得的将帅。但是,主子刘备却跟少给机会让赵云展示自己,甚至,白帝城托孤之时,还特意嘱咐诸葛先生不要重用赵云!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压制赵云这位上将呢?
《三国志.赵云传》有段记载:“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駮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翻译成白话文:赵云的政治情商很低,不懂得为官的道理。刘备一众拿下益州后,获得了很多上一任官员贪污的土地、房产和金钱。为了收买人心,刘备决定将这些“好东西”分给手下这些舍生忘死的将士。然而赵云却站了出来,劝刘备把这些财物还给老百姓。任谁都知道,赵云的观点当然没错。但是,那些跟着刘备出生入死的将士们,谁不想让妻儿老小的生活更宽裕些。也就是说,大公无私的赵云站在了所有将士的对立面。
即便今天,在一个单位里,如果有人站出来说,把咱们的福利全部捐献给灾区吧!虽然没人反对,但是,是不是所有人从内心都赞成他的提议,愿意自己吃点亏呢?
所以说,赵云的政治情商很低,很容易得罪同事。作为一名战将,和其他将士隔着心,战场上是很容易吃亏的。
主子刘备看好赵云,清楚知道赵云本事大,够忠诚,所以当然要保护好这个难得的好兄弟了。
而最好的保护,不就是让赵云少上战场,完好地活着吗?
#头条中国史#
按照史书的记载,蜀汉五虎上将的死亡顺序是什么?
一、关羽
关羽是第一个阵亡的五虎大将,公元219年关羽奉命发动襄樊之战,进攻曹军的襄阳、樊城。一开始打的很不错,不仅打下了襄阳,还用水攻之计打败了支援樊城的于禁和庞德军。后来关羽受箭伤,战事进入胶着状态。曹军再次派徐晃帅领军队救援,同时派使者说服孙权偷袭了关羽的荆州,关羽军几乎溃散,败走麦城。
公元219年12月关羽父子突围,被潘璋部将马忠擒获,后被孙权斩杀。
由于219年12月份是农历纪年,转换成阳历是公元220年1月或者2月。关羽的卒年一般记为公元220年。
关羽的卒年争议不大,出生年不详,不少史学研究者认为关羽的年龄要比刘备略大。
二、张飞
关羽被杀后,张飞力主伐吴报仇。刘备同意出兵后,张飞苛令部将范疆、张达三日内给全军准备好白衣白甲,二人无法限期完成,害怕被张飞以军令处斩,于是二人趁着张飞醉酒,砍掉张飞头颅投了东吴。
刘备伐吴是公元221年,所以张飞死于公元221年。
三、黄忠
伐吴之战刘备带上了老将黄忠,但后来可能是考虑到黄忠年老,因此没有委派什么任务。黄忠不服老冲杀吴阵,被潘璋部将马忠暗箭射中肩窝,因年老血衰,不治身亡。
按照演义的描述黄忠死于公元221年,比张飞略晚。
但实际史书记载黄忠死于公元220年,并未参与讨伐吴国的战争。
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
黄忠死因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按照黄忠当时的状态可以参照《岳飞传》中岳飞的义父周侗。周侗同样是高龄,身体状况较好没有什么要命的病症。岳飞和县令之女定了亲,老人家一时高兴,和岳飞赛了一场马,出了一身热汗,后被风一吹得了风寒。不久病故。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值得参考,法正也是死于公元220年。细心的三国迷可能会发现这么一点三国时期的名人大批的死于公元220年前后。造成这一奇怪现象的是公元217年全国爆发了瘟疫,这场瘟疫持续时间很长。
黄忠和法正曾合作打下了定军山。有可能是在当时染上了瘟疫。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219年正月,染上瘟疫的话不可能挺过1年的时间,仅做参考吧。毕竟瘟疫传播性强,有人传人的特征,或许当时逃过了一劫,但如果军中还有瘟疫呢?
四、马超
演义中刘备伐吴时,安排马超防御羌人并辅助魏延镇守汉中;在刘备去世之后,马超参与诸葛亮的安居平五路;诸葛亮平定南中时,马超又奉命镇守阳平关;诸葛亮北伐前病故。
却说孔明率兵前至沔阳,经过马超坟墓,乃令其弟马岱挂孝,孔明亲自祭之。祭毕,回到寨中,商议进兵。忽哨马报道:“魏主曹睿遣驸马夏侯楙,调关中诸路军马,前来拒敌。”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28年,马超之弟马岱尚在挂孝,说明马超刚刚去世不久,所以演义中马超的死亡时间应该也是公元228年,但史书记载马超在公元222年就去世了。
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唯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
二年是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刘备公元221年称帝,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
马超传还记载了马超临终前写给刘备的一封信,托付刘备帮忙照看弟弟马岱。
马超死时年岁并不大,47岁。很可能是因为在刘备手下不得重用,大仇不能得报抑郁所致,再加上年轻时多次受过重伤,岁数不大就早早亡故。
五、赵云
演义中,赵云死于诸葛亮二次伐魏之前:
时孔明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正要出师。听知此信,即设宴大会诸将,计议出师。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皆大惊。孔明就占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将未信。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
诸葛亮第二次伐魏是公元229年。这与史书《三国志》赵云传记载的赵云死亡年份并无出入。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七年是建兴七年,建兴是刘禅的第一个年号这一年是公元229年。关于赵云的死因可参照周侗死因说。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赵云是被老婆用针扎死的。说是赵云征战一生,从来没受过伤。老婆手欠扎了赵云一针,赵云便流血不止而亡。
总结:按照演义,五虎将的死亡顺序,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按照史书,五虎将的死亡顺序是关羽、黄忠、张飞、马超、赵云。
三国第一强军,屡次救刘备于险境,神秘的特种部队,白毦兵。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出现了许多知名的猛将和大才,但我们都知道,一将功成万古枯的道理,那些三国名将和大才之所以能够成名,离不开他们所指挥的精锐部队。
在三国精锐的部队很多,精锐的特种部队也很多,如马腾率领的西凉铁骑、高顺率领的陷阵营、曹纯率领的虎豹骑、曹操挖坟崛墓的摸金校尉、张郃率领的大戟士、公孙瓒率领的白马义从等,这些特殊兵种都是三国时期较为出名的特种兵部队
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刘备身边最神秘的一支部队,只受命于刘备的白毦兵。
说起这只部队,大家对它的名字很奇怪,我也是对它的名字很奇怪,我连夜翻看整理史料,终于弄明白了白毦兵名称含义和来历。
一.白毦兵的名称来历和来历
白毦兵这个名称很有特点,没有杀气血腥气,倒蕴含着一种古老的图腾文化气息,有明显的民族地域特点。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当时汉人的军队,会具有少数民族色彩呢?
1.经过我翻看史料发现,三国时,刘备的势力益州包含今四川(川西部分地区)、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以及缅甸北部,还有湖北河南少部分地区,从这里我就明白了刘备势力范围主要是如今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融合居住的地方,这支部队的名称,有这种浓厚的民族色彩,我也就明白了。
2.白毦兵中,吸收了不少西南少数民族。如戴白毦的羌兵,个个彪悍善战。
另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引注《魏略》记载,刘备“性好结毦”。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诸葛亮去见刘备,正巧有人给刘备送了牦牛尾,刘备也不问诸葛亮要说什么,就自顾自用手编结。于是诸葛亮说:“开明的将军应当有远大的志向,但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说:“和你怎么说呢,我不过是用来打发闲时间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对结毦的喜爱,这里也就是说刘备对毦有一种偏爱,主公对一件物件有自己的喜爱,所以说取名的时候就想用上它,这就跟我们今天给孩子取名字是一样的。
3.毦是一种由髦牛尾编织的饰物,在古代被应用于军校和军官的盔甲之上,属于高级的装饰物品,而白毦兵身上的装饰物就是白髦牛尾,白髦牛尾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装饰物品。髦牛就是牦牛,我们都知道,牦牛是极度耐饥饿,而且极其凶猛依照部队的特性起名字,到这里我就完全明白了,这支为什么叫白毦兵了。
到这里大家应该不会对白毦兵的名称再有什么不明白之处了。
二.白毦兵的统帅
1.提起白毦兵,很多人或许不清楚这是一支什么部队。
2.但要说起白毦兵的统领者,就算是不熟悉三国的人,大家也一定知道他是谁,白毦兵的统帅共有两人,一个是不知名的陈到,另外一个就是经过《三国演义》神话了的赵云。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正史上记载的,陈到为刘备的侍卫长,统帅白毦兵自然是他。另一种说法,也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是,白毦兵统帅是长山赵子龙。大家感觉呢?
三.选举
1.白毦兵的选举是十分严苛的,在选举:在三国志中,对于白毦兵的选拔,有这样的描述,赵云征南(将军),陈到征西(将军),统时选士,白毦猛将之烈。”
2.这句话的意思是,统帅选士时,白毦猛将之烈,说的是赵云与陈到二人挑选的白毦兵,每一位都堪比猛将的实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选拔之严苛。
四:职责
职责:白毦兵可以说上是蜀国最精锐的一支部队,但是战绩却不显赫,这是因为他们的职责是时刻护卫着刘备的安全,他们从不参与两军对阵和攻城掠地,只承担着护卫刘备安全的。
刘备征战多年,最后又成了蜀汉的皇帝,他不仅没遭到刺客的刺杀,而且全须全尾地寿终正寝,这完全就是白毦兵的功劳。
五:战绩
1.白毦兵在历次战役中都保护了刘备的安全,例如公元208年的长坂坡之战,刘备能脱身,其家属多能得以保全,和白毦兵的舍命保护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白毦兵以一敌百掩护刘备撤退,宁死不退,挡住了曹操的兵锋 让刘备顺利逃亡。
2.又如张飞率领二十多名精锐据水断桥,喝退曹兵,赵云保护阿斗,其中都显示着白毦兵的力量。
3.尤其是公元223年,刘备败退白帝城,东吴军队追击到永安时遭2万白毦兵袭击,五十万大军忽然撤退从这可以看出白毦兵实力之强横。
4.“赵云传”有记载,“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又是在永安,赵云带兵在这里阻击,击退东吴。虽然白毦兵的战绩并没有斩敌多少万人,这样的数据,但是从白毦兵能够从历次险境中就刘备于升天,不可谓不强呀。
五:结局
关于白毦兵的结局有这么几种说法
1.白毦兵在刘备去世后就留在了夷陵,驻守在边境,防范魏吴大军的袭扰。
2.公元223年6月10日,刘备去世,刘禅即位,白毦兵又开始保护后主刘禅,成为刘禅的禁卫军。公元263年,刘禅向魏军投降,蜀汉政权灭亡,这只白毦兵在一夜之间,也彻底消失了 ,有些白毦兵他们完全潜伏了下来成为了刘禅的影子部队,护卫刘禅的后半生。
历史很有趣,我是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