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万园之园蚂蚁庄园(蚂蚁庄园百宝箱)
2023-04-19 07:33

1860年10月6日傍晚,英法联军攻到圆明园。当他们打开贤良门后,发现里面只有20名太监倒在血泊里。

从1707年开始,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陆续用了100多年时间,才建成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里面有历代帝王收藏下来的珍贵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无一不是稀世珍品……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正在圆明园的咸丰皇帝一听,吓得魂飞魄散,不顾众人反对,很快就带着后妃和王公贵族连夜逃出圆明园,跑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躲了起来。

按理,圆明园该是咸丰皇帝派重兵,保护列祖列宗呕心沥血留下来的传家宝才对,可他就这样跑了。

皇帝先跑了,部署在圆明园附近的一支规模几千人的队伍,听说英法联军推着大炮,带着洋枪,朝着圆明园进发时,同样也撒腿跑了。

英法联军毫不费力就直达圆明园了。

偌大的圆明园里,最后只有“技勇八品首领”任亮和20名技勇太监进行了唯一一次抵抗的战斗。

1983年,在清华大学教职工宿舍下,出土了一块墓碑,上面记录着这次战斗中,唯一有名有姓的任亮,和他经历的事迹,这才让世人知晓史书中没有提及过的战斗。

技勇太监是从康熙开始设立的,这群人,大多出身贫苦,为了生活,当了太监,皇帝从这群太监中,选些身手不错,忠心不二的人,教以武艺,以保护皇帝为目的。

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可到了1860年,习武的技勇太监手上的武器,也依旧是弓箭这类冷兵器。

1860年10月6日,有人慌慌忙忙地跑来,告诉担任首领的任亮:“洋鬼子已到了门口,马上就要攻进圆明园了!”

任亮听完,想了想,很快将手下的20名技勇太监召集到了一起,对这20名手下说: “我等在这宫中,食君俸禄,就必定要忠于这职份,虽然外面的敌人比我们多,但我们终应一博!”

这群从小就简单的人,听罢,点头,任亮将他们都安排在贤良门内,他们每个人手中紧握着弓箭,全神贯注地盯着贤良门周围的动静。

贤良门外,英法联军指挥官也不知道园内到底有多少驻军,于是便派了一个法国士兵上前去,打探园内情况。

这个法国士兵爬上墙头,刚刚探出头,守在门内的任亮,这时早已拉开弓,对准了他,“啪”的一声,射中了法国士兵的头,法国兵从墙上滚了下去。

等在旁边的英法指挥官一看,以为门里埋伏着大批清兵,“打!”英法联军随即对着贤良门,一阵狂轰滥炸。

过了一会,指挥官叫停,听了听,门内没有什么动静,指挥官挥手,让士兵们冲进去查看。

撞开大门,门后不是大家以为的士兵,而只有20个太监,他们手中拿着过时的冷兵器,躺在血泊中。

这些太监以他们的生命维护着圆明园的最后一份尊严。

相比不战而逃的王公贵族们,他们生前也许身份卑微,他们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尽忠职守的心,无论力量如何弱小,也尽心竭力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更在乎把生命付在自己愿意执守的信念上,哪怕这信念只是忠于自己小小的职份,“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总是让人为之肃立。#头条创作挑战赛#

横店圆明园浏览攻略,真的有被惊艳到

这里按照1.1的比例恢复了北京圆明园群的百分之九十五,总体花费了300亿。新园现在分为:新圆明园、新长春园、新绮春园、新畅春园,又称(春苑、夏苑、秋苑、东苑)

游圆明园建议一定要去西部园区,只去西洋楼遗址根本不算到过圆明园,因为那只是乾隆皇帝修的一座炫耀自己好大喜功的小型西洋主题公园,而圆明园的真正核心主体还是以圆明园四十景为中心的中式园林,包括皇帝上朝理政的正大光明、勤政亲贤、皇子读书学习的洞天深处、皇帝和后妃的寝宫九州清晏、天然图画、碧桐书院、茹古涵今、万方安和、别有洞天,帝后举行宗教活动的慈云普护、日天琳宇、月地云居、方壶胜境,帝后在园子里自己种粮食种菜的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杏花春馆,帝后欣赏荷花的濂溪乐处、多稼如云,帝后看戏和感受老百姓市井生活的坐石临流、鱼跃鸢飞、北远山村。帝后用膳、读书、赏玩书画的西峰秀色、长春仙馆、汇芳书院、四宜书屋等。

从西洋楼遗址往东南方向走就是狮子林,是乾隆仿苏州狮子林移天缩地而建,风景和布局远高于避暑山庄狮子林,狮子林的虹桥上留下了大量了乾隆御笔石刻,旁边儿有小湖,水鸟栖嬉拍照借景也很美。再往南还可以到达长春园里的三处园中园,即仿江宁(今南京)明代中山王徐达西花园“瞻园”修建的如园,扬州“趣园”而修建的鉴园和仿杭州汪氏“小有天园”修建的小有天园。再往南走就是乾隆皇帝在长春园里仿紫禁城宁寿宫修建的含经堂,其中的淳化轩曾经是乾隆珍藏和鉴赏历代名人书画的地方,并在大殿周边儿墙壁上镶嵌《重刻淳化阁贴》。含经堂前面就是圆明三园中最大的牡丹园,等牡丹盛开之时可见国色天香之艳丽。

游逛西部主园区的湖光山色可以感受到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的家国情怀,从福海到后湖九州清晏的九个岛,从仿照无锡寄畅园建造的“廓然大公”到万字房“万方安和”,从仿照陶渊明《桃花源记》意境建造的“武陵春色”到仿建浙江海宁盐官镇的安澜园的“四宜书屋”,从仿照杭州天一阁建造的北方四座皇家藏书楼之一的文源阁到赏荷塘美景的“多稼如云”和“濂溪乐处”等一百多个园中园,无不彰显“万园之园”的真正风采。

圆明园一个“古衣柜”,给谁谁不要,老外“捡漏”后转手卖9315万

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四十七年,一直到150年后的道光时期才基本完成。

圆明园占地3.5平方千米,极具奢华。主要是分为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部分组成。

喜欢看清宫剧的都知道,在道光以前的皇帝,都喜欢带妃子去圆明园住一阵子算是休假。但是在道光帝以后,尤其是到了慈禧当政的时期,他们一般去的都是承德避暑山庄,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圆明园在道光帝在位期间被毁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时的中国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安徽的捻军也在反抗着清朝统治,国外还有列强虎视眈眈,此时的清政府内外交困,人民水深火热。

这时英法找到清政府,趁着清朝内乱要求给予对英法在中国更大的通商权利。此时的清政府虽然已经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利,但心里仍旧是有些看不上英法。于是清廷断然拒绝了英法的无理要求,这正中英法下怀,既然谈不拢,那就打吧。

1860年,早就准备的英法联军天津登陆,击败当地驻军,威胁京师。清王朝下了血本,派遣当时的铁帽子王僧格林亲带领当时清帝国最后的精锐前去御敌。

此时清军这边是蒙古铁骑7000人,陆军两万余,总兵力约为三万人。英法联军5600人,兵力上看,清军绝对占优势。

但是清军的武器落后也就罢了,战术同样落后,过于重视肉搏战。一开打,蒙古铁骑冒着英军的机枪冲锋,死伤大半,联军的火炮也开火炸死大量清军,不远处的英国军舰也开炮助威。仅仅两个小时后,清军崩盘,阵亡六千余人,英法联军死伤仅数十人。

北京失守,圆明园被毁

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吓怕了,带着妃子跑到了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一路势如破竹,顺利攻进北京。

但此时的清政府仍不愿意接受英法的要求,于是英法决定给清政府一些颜色看看,原本他们打算的是洗劫皇宫—紫禁城。

后来考虑到毕竟只是让清朝承认自己在中国的特权,并不想和清朝继续打下去。毁了皇帝的家,到这样可能会激怒道光,弄不好事与愿违,再三思考后英法联军把矛头对准了圆明园。

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大肆劫掠了两天,甚至北京的很多传教士都拿上步枪也去分一杯羹。

把值钱的东西都搬走,其中就包含了十二生肖的兽头,将圆明园劫掠一空后英法联军放了一把火,大火烧了三天才熄灭。

古衣柜流失海外

英法联军在洗劫圆明园的时候秉承着能搬走就搬走的原则,甚至把皇帝的床都搬走了,在这些被盗走的文物当中,有一个大衣柜也被几个士兵抬走。

从圆明园劫掠的文物足足装了四艘船,这些“战利品”被运到巴黎时,欧洲人痴迷于金子、银子瓷器和丝绸,这个占地面积略大且颜色并不是老外们喜欢的亮色,被大家晾在一旁无人问津。

老板怕这个大家伙砸在自己手里,打算以极低的价格出售,问遍眼前所有的人大家都对这个衣柜嗤之以鼻。

此时丹麦著名的收藏家马易尔发现了这个衣柜,他看见这个衣柜体型庞大,雕刻精美,图案还都是龙。

龙在古代是皇上的象征,马易尔敏锐得察觉到这个衣柜的主人绝非等闲之辈,这个衣柜绝对价值不菲。

因为这个衣柜无人问津,所以马易尔只花了200法郎把这个衣柜给买了下来。

马易尔后来才偶然间得知,这个衣柜就是当初乾隆专用的衣柜!代表着18世纪中国最顶尖的家具制造工艺!

消息传出后震惊整个丹麦,有人甚至愿意出价50000法朗买这个衣柜,却被马易尔拒绝了。

马易尔将这个衣柜作为收藏品传给了自己的子孙。直到2012年电影《十二生肖》在中国上映后,中国掀起了一股“海外文物回家”的舆论。

这个流亡了一百多年的大衣柜,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2012年,中国保利集团得知马易尔家族拥有这件藏品的消息后,便希望能够拍卖这个古衣柜,但被马易尔家族给拒绝了。

此后保利集团一直没有放弃和马易尔家族关于这件事的商榷。终于在2013年,马易尔家族最终松口,表示愿意将这件藏品在中国拍卖。

保利集团得到此消息后,立刻着手准备拍卖会受事宜,此次拍卖会筹划了半年多,在2013年年底开始拍卖。

拍卖当天,到会场的有两百多名全国各地的顶尖收藏家。保利集团和马易尔家族商议后,决定将起拍价格定为2800万人民币。

一个衣柜,2800万,这在拍卖界已经算是极高的价格了。但是即使如此,仍不断有收藏家给出新的价格,甚至有的一次性价加500万,最后达到7000万。

这时只剩下了两位中国收藏家还在不断竞价,最后将价格抬高到8100万成交。时隔近150年,这个衣柜终于结束了在外漂流的生活,回到了家。

此次拍卖算上拍卖的中介费,一共是9315万,简直是天价,和当时200法郎相差了几万倍,马易尔家族赚得盘满钵满。

经过此次拍卖,很多人感叹,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国宝,被人家抢走,现在却花高价买回来不值得。

但是这些文物没有错,是我们把它们弄丢的,我们有义务替先辈把这些文物找回来。

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不久之后,这些海外流失的文物都会陆续回家。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皇帝官员都跑了,一个工匠家族却挺身而出,冒险救下了数万张珍贵的图纸和模型。

这个工匠家族就是被称为史上最牛“包工头”的样式雷家族。

雷氏家族给清王朝修了200余年的房子,有7代人担任了内务府营造司样式房总设计师,大型皇家宫殿和园林都是由他们设计并修建,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段奇迹和神话。

这些皇家建筑中最著名的有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故宫、颐和园、清东陵、清西陵等。因为其独特建筑风格和样式,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样式雷”。

作为大清最牛的建筑设计品牌,其祖先在明朝就开始从事木工,到了清初,才拉开了手艺的辉煌序幕。

1683年,朝廷为了修建皇家宫苑,向全国招募工匠,此时,年过花甲的雷发达前去应征,加入了队伍。

雷发达在主持紫禁城重修时,他大胆创新,保留中轴线上的大殿建筑严格对称,轴线两侧的建筑大致对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样式“样式雷”。

这种“居中为尊”统一而又有主次的建筑思想在数百年后都对中国建筑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雷发达晚年时,他还写下了《工程营造录》,被称为我国古典建筑设计的指导典范。

雷氏家族真正辉煌的时代是雷发达的儿子雷金玉。

康熙年间,当时修缮紫禁城太和殿,在上梁的关键时刻,官员却发现卯榫牢牢的卡住了梁柱,脊檩怎么也合不上,这时正遇到康熙前来检查,工部官员门被吓得满头大汗,生怕康熙帝大怒,自己因此丧命。

此时,一位官员找来了雷金玉,只见雷金玉手持斧头而上,啪啪几下就将大梁稳落入位,康熙见到了全过程,对雷金玉表示欣赏,当场就封雷金玉七品官员,成为样式房的掌案。

得到赏识后,雷金玉很快就接到了一个大工程——修建圆明园。雷金玉继承了父亲样式雷的设计,打造出的圆明园建筑风格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备受赞誉。

一片空地,在雷金玉的打造下,让圆明园成为了“万园之园”,精巧设计名垂青史。

雷金玉的一生都是与圆明园连在一起的。从少年时期开始初建圆明园,一直建造到自己中年,后又因雍正想要扩建规模而再次设计制作圆明园。

可以说,从雷金玉开始直至雷氏后来的几代人都对圆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圆明园是雷氏家族的毕生心血,可这些却在后来被毁于一旦。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开始疯狂抢掠火烧圆明园。而此时,皇帝和官员都跑了,只有雷氏这个工匠家族站了出来。样式雷第五代传人57岁的雷景修看着天空烈焰如血,火势越来越凶猛,随即作出决定:抢救圆明园样式房里的图稿、烫样模型。

这些图纸、模型,包括了三山五园,即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圆明园、畅春园、紫禁城御花园、避暑山庄、清西陵等皇家重地的设计方案,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珍贵无比。

战火中,雷家人不顾危险,舍生忘死,冒险去圆明园样式房抢救图纸,雷景修女婿被侵略强盗乱刀刺死,长女带领全家老幼誓死抗敌,14口人殉园。

最后,经过多次往返,雷家人把图纸、模型运到了西直门内东观音寺,并筑储藏之所,最终救下了堆满3间屋子的珍贵图纸、模型。

“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如今,我们只能看见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从这些斑驳的历史痕迹我们能想象当年的圆明园何等气派与辉煌。虽然这些建筑不复存在,但雷氏家族留下来的珍贵的图纸和模型,成为了后人研究清代皇家建筑和圆明园的重要资料。

样式雷,世界级建筑世家,中国六大世界文化遗产的设计者

“一部样式雷家族,半部中国古建史”。康熙年间出生于今江西永修县的建筑工匠世家的雷发达,为保家族兴旺应募供职宫廷样式房。从此雷氏家族开启长达200余年清朝宫廷首席建筑设计师的荣耀历程,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工匠神话。

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是年64岁的雷发达,进京入职宫廷样式房,因重修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有功而被封营造所长班(样式房二把手),后担任样式房掌案(总设计师),为此留下"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徽照令,金殿封宫"的歌谣。

第二代“样式雷”:雷金玉。康熙二十六年(1687)被康熙封为样式房掌案,完成了清代第一座皇家园林“畅春园”的建造。雍正三年(1725),年过六旬的雷金玉开始主持扩建圆明园,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建设立下头功。

第三代“样式雷”:雷声澂。三十岁左右凭借其精湛的技艺,重掌样式房,“三山五园”的建筑格局,就是在他任职期间完成的。

第四代“样式雷”:雷家玺。嘉庆元年(1796)雷家玺担任样式房掌案,样式雷迎来了最辉煌时刻。雷家玺修建了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群即“三山五园”,包括万寿山、玉泉山、香山,清漪园、静宜圆、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同时还主持扩修了承德避暑山庄。

第五代“样式雷”:雷景修。咸丰二年(1852)雷景修担任样式房掌案,主持修建了昌西陵、慕东陵与圆明园。

第六代“样式雷”:雷思起。同治十二年(1873)雷思起担任样式房掌案,设计修建定陵(咸丰帝陵寝)、定东陵(咸丰妃嫔陵寝包括慈禧、慈安太后),同年重修圆明园(遭洋务派反对而停工),后又修建了惠陵(同治帝陵寝)。

第七、八代“样式雷”:分别是雷廷昌和雷献彩。则先后修建了天坛、皇宫三海(北海中海南海)摄政王府(恭王府)、颐和园以及最后一座皇帝陵寝——“崇陵”。

在雷氏家族主持参与设计的皇家建筑里,有故宫、天坛、颐和园、清东陵(西陵)、承德避暑山庄等五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雷氏家族独创的建筑烫样(建筑模型)“样式雷”技艺,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巡遍古今中外,又有哪家工匠能够同时拥有六大世界文化遗产?

样式雷,代表着中国工匠艺术的最高水平,成为中国工匠精神的不朽传奇!

历史上的今天

161年前,随着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清政府当时的执政者咸丰皇帝逃往避暑山庄。联军对北京城开始了长达数日的劫掠,在这场劫掠中,有着万园之园称号的圆明园也被付之一炬。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代表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与英军代表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条约内容包括:割让九龙予英国并纳入英属香港,增开天津为商埠,并承认1858年《瑷珲条约》有效,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40万平方公里永久归予俄国所属,从此中国丧失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虽然香港已经于1997年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库页岛、海参崴等地却永远也无法回来了。#北京条约##鸦片战争##圆明园##咸丰##奕䜣##历史##老照片#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但却有这么一个家族,八代人绵延200多年都在干着同样的一件事,这个家族就是赫赫有名的“#样式雷#”。

“样式雷”究竟有多牛?盗墓系列的小说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机关世家。小说当然有人为夸大的成分,现实中的“样式雷”虽然没有那么厉害,却也绝对称得上是个传奇家族。

“样式雷”家族起源于江西,元朝年间兴起,不过那时候的雷家还只是个耕读传世之家。明末时,为了避战乱,当家人雷玉成带着妻儿辗转来到金陵。

因是逃难,就带了贴身的衣服,幸好金陵富人多,房子也多,雷玉成带着儿子现学了木匠的手艺,以此为生。肯吃苦,有文化,又愿意琢磨,雷家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巧手木匠,但也仅限于一个手艺好的木匠,仅此而已。

1683年,为了重修紫禁城三大殿,朝廷面向全国招聘能工巧匠,雷玉成的孙子---雷发达应招进了北京城,原本就想打个工,一不小心,却拉开了一个传奇建筑世家的序幕。

手艺好的雷发达很快在工匠中脱颖而出,主持设计重修紫禁城。雷发达大胆提出了“居中为尊”,中轴线的大殿严格对称,两边的建筑物却在细节处追求变化。

雷发达的这一建筑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古典建筑,以至于后来的很多雷家人设计的建筑上,都有这个明显的“雷氏”印记。

雷发达去世之后,儿子雷金玉子承父业,继承了营造所长之职。

雷金玉青出于蓝,他认为一个营造所的一个小头目并不是自己的终极目标,他潜心专研手艺,耐心磨炼心智,终于迎来了一个在大老板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

当时的康熙皇帝主持太和殿上梁仪式,因为尺寸的问题,大梁迟迟不能上榫,危急关头,雷金玉挺身而出,“啪啪”几斧子下去,木料稳稳地落在了梁上。

雷金玉高超的技术挽回了皇帝和朝廷的面子,被康熙皇帝亲赐“样式房”掌案,自此,“样式雷”的名声才真正声名鹊起。

雷金玉也没辜负这个名号,他主持设计了畅春园、圆明园、颐和园。

小到一扇门,一道走廊,一个房间内碧纱橱、博古架、屏风,大到一个建筑群的布局格调等等,无不考虑周详,做到既美观又实用,这就是中国的建筑美学。

引水成湖泊,挖土堆积成山,再将中国各地的著名建筑容纳其中,楼阁与山水交融,道一句“天上人间”亦不为过,这就是备受瞩目“万园之园”---圆明园。

除此之外,还有废墟上重塑新生的佛香阁,转折起伏彰显江南秀丽的畅春园,完美融合园林和寺庙的承德避暑山庄,还有紫禁城的重修、设计与维护等等。

简单来说,“样式雷”家族承建了中国五分之一的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

“样式雷”的建筑曾经无比辉煌,这些设计图纸同样无比珍贵,甚至有日本商人想出高价将所有图纸运回日本,幸好被及时发现。

这些图档中有大量的建筑设计平面图、侧面图、旋转图、等高图等等,有些图纸的尺寸精确到寸。而早在清朝时期,中国已经不局限于平面空间的划分,而是有了空间流通等先进的设计理念。

对于这些图纸的研究,打破了国外学者认定中国古代建筑是没有图纸的谬论,事实证明: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水平是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不接受反驳。

“样式雷”家族的命运和清朝息息相关,王朝没落,家族衰败,一切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那些珍贵的图档和建筑,让我们在感叹祖先智慧之时,亦不忘一代又一代的建筑人,怀揣着同样的梦想,并付出一生的努力,这就是大国的“工匠精神”。

#纪录片中国##大国工匠#

作者:浅笑安然

编辑:蓝橙

1860年八月初八日晨,咸丰帝在郑亲王端华、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等人的护驾下,带着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和五岁的儿子载淳,从圆明园乘舆向承德避暑山庄仓皇逃窜,美其名曰‘北狩’热河…

为了避免被英法侵略联军发现并追击,特令僧格林沁和瑞麟移师海淀殿后;并令恭亲王奕訢为钦差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但此时的奕訢和桂良等均在圆明园内并未进城,城内的大臣们群龙无首乱如麻;英军也因为巴夏里被扣而未便轻举妄动…

八月十五日,行至密云罗山行宫的咸丰帝,还是没有放弃遥控军事,他接连发出上谕,令大学士桂良和户部尚书周祖培严守外城;紫禁城内由豫亲王义道和吏部尚书全庆管理,又急调军机章京曾协均等六人速往密云听用…

八月二十二日,僧格林沁撤往海淀,英法联军占领了齐化门,又绕过安定门和德胜门直扑海淀,清军不战而溃,致使侵略者们很快就攻占了圆明园。奕訢、大学士瑞麟和步军统领文祥等人也因兵事战乱,城门紧闭而无法回城,也只好暂驻在城外万寿寺…

此时形势,英法联军兵临城下,破城只是时间问题了。以奕訢为首的清朝大臣们为了显示议和的诚意,主动送还了巴夏里,并约次日议和。谁知,巴夏里等人一回营后,英法侵略联军就再无顾忌了,他们贪婪的目光盯上了堆满珍宝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1860年,咸丰帝密信曾国藩:“英法联军逼近京师,即刻调集3000精兵进京勤王,交由胜保调遣。”曾国藩此时手握12万湘军,收到信后却选择违抗皇命,见死不救,因为他觉得自己有比保卫京师更重要的事情。

 

1860年,北京郊外八里桥,曾格林沁率1.7万蒙古骑兵与英法联军展开激烈厮杀。面对这群侵略者,曾经叱咤草原的蒙古骑兵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仅几个小时,清军全军覆没。可英法联军只是死伤数人。或许这场战斗的结局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那时候的清军无论在武器,军队纪律和指挥作战上,都和欧洲军队有着天壤之别。

 

曾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在晚清算是满清贵族军队最后的杀手锏了,最终被打得全军覆没了。噩耗传到紫禁城,咸丰帝首先想到的不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是带着他后妃“北狩”避暑山庄。

 

咸丰跑了,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想要抓住大清皇帝,可占领紫禁城后,却发现皇帝跑了。为了羞辱大清,他们冲进圆明园,抢走了众多宝物,带不走的就毁掉,最终放火烧了圆明园。

 

历经大清几代帝王修建,其中收藏珍宝无数的“万园之园”最终被焚为灰烬。当时,清政府所能依靠的只有两大势力,一个是满清贵族手中的八旗军和绿营,再有就是曾国藩的湘军。

 

可清朝的腐朽,八旗子弟的堕落,八旗军和绿营这两支曾经让满清引以为傲的军队,早就已经烂到根了,根本不堪一用。可皇帝是要面子的,即使如此,咸丰帝还是将这两支“有编制”的军队捧上了天。

 

湘军的出现不过是清政府用来打击太平天国的工具,在大清军队中,湘军属于编外人员,为了突出他们“二等兵”的身份,八旗绿营的兵服上写的是“兵”子,而湘军的兵服却是“勇”字。

 

如此一来,两者的地位可谓天壤之别,再加上咸丰帝更加偏袒“自己人”,每次遇到硬仗就让湘军先上,等到胜利摘桃的时候,就会让八旗绿营来收果子。时间久了,湘军和八旗,绿营的矛盾日益变深。

 

于此同时,咸丰帝还经常敲打曾国藩,甚至发敕书责骂湘军将领不懂规矩,弄得湘军虽然对皇帝不满,也是敢怒不敢言。直到太平天国一时间席卷了大清半壁江山,咸丰帝慌了。

 

无奈之下,咸丰帝为了保住他的江山,只能对他不太信任的曾国藩委以重任,还将他任命为两江总督。没有了咸丰帝和那些八旗子弟掣肘,湘军发展迅猛达到12万之多,还是兵强粮足,士气高涨。

 

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湘军围困了安庆,此地是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屏障,一旦攻下安庆,那直取天京就指日可待了。这时候,已经到了覆灭太平天国的关键时刻了。

 

此时的安庆城已经被湘军围困的弹尽粮绝,破城指日可待。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咸丰的“求救信”到了。曾国藩看到皇帝的手书,心中可谓是不痛快。

 

咸丰帝不但要让曾国藩派出湘军猛将鲍朝带领3000精锐去护卫京师,竟然还让自己的人归胜胜保调遣。要说这胜保,就是带兵打仗无能,却是个嫉妒心强,搬弄是非的好手。

 

以前,胜保就经常嫉妒曾国藩的功劳,在咸丰帝面前搬弄是非,诋毁湘军,让本来就对曾国藩不十分信任的咸丰帝,对其更加忌惮。看到这样的旨意,曾国藩知道,如果一旦让鲍朝率军前往京师,拿自己的猛将精兵势必会被胜保吞并。

 

曾国藩一来不喜欢胜保,再者,鲍朝在军中地位重要,如果率军北上,很可能导致安庆无法攻下,长期的筹谋必将付之东流。因此,一向以“忠君爱国”自命的曾国藩,最终还是为了一己私利,决定违背皇命,没有派兵北上勤王。

 

或许在曾国藩看来,也是攘外必先安内,消灭太平天国,远比洋人作战保卫京师更重要。太平天国旨在灭亡大清,而洋人不过是求财,即使攻破了北京,无非就是给地赔款,大清也不是没干过这事。

 

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湘军,为了能够成就自己灭亡太平天国的丰功伟绩,曾国藩最终选择了背弃民族大义,拒绝北上打击侵略者,护卫京师。

最终,曾国藩以“鲍朝人生地不熟,贸然远行,肯定无法按时抵京,再者,鲍朝品级太低,对侵略者起不到什么威慑作用。”啰啰嗦嗦一堆,无非就是去不了。

 

如果,咸丰帝看到他这封信,估计心里会十分崩溃的,不过在他的信件被送到京城之时,北京已经沦陷,咸丰早就跑了,留下了恭亲王奕訢主持议和事宜,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既然已经议和,曾国藩也不用派兵勤王了,不久安庆告破,城中一万多人军民,全部被曾国藩下令屠杀,一时间生灵涂汰,太平天国的灭亡进入了倒计时。曾国藩激动得给咸丰帝去了一封奏折,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不过咸丰帝不等知道这个消息,就驾崩了。

 

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无心抵御外敌,却将屠刀指向了自己的同胞。死后被清王朝赐以“文正”的谥号,这个古代士大夫最高级别的谥号,用在他身上,或许是有些不合适了。

 

再看咸丰,即位初期,也曾勤于国事,想要挽救清王朝,可收效甚微之时,不是自强振奋,而是选择沉溺酒色,在他手里,大清失去了半壁江山,连都城被英法联军侵占了,可谓是奇耻大辱,终究成了一个可悲可恨的失败帝王。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