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鏖战襄阳1 6(鏖战襄阳150隐藏招式选择)
2023-04-21 11:25

这是宋代词人杨佥判的一首讽喻词。

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至咸淳九年(1273),襄樊战役共一共打了六年,此时已经进行到了第四年,正处于鏖战阶段,战争异常惨烈,也是决定南宋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可是,反观当时的统治阶级,却日日笙歌,政治上极其黑暗腐败,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词人有感时政之衰,愤而提笔写下了这首讽喻词。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上阕这三句是说,襄阳樊城之战已进行四年多了,既不见百姓打鱼,又不见百姓砍柴,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写“百姓之艰难”。

“襄樊四载”,言战事胶着,时间之久。“干戈”二字,点出了时代背景,元军进攻襄樊之际。“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言百姓生活的艰难,无法正常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这三句是说,试问如今的国事是怎样的呢?金银财宝,谷物粮食,大多缴纳给敌人。这是写“时政之软弱”。

一问一答之间,就将国力衰败的原因指出来。朝廷不思进取,一味主和,投降软弱,用钱财换一时太平,可谓饮鸩止渴之举,最终必将导致国家进一步衰退,直至灭亡。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下阕这三句是说,《柘枝舞》再不要婆娑起舞了,丑事太多,恶事太多,让人满腔愤怒!这是写“政治之腐败”。

《柘枝舞》,最初流行于唐代,有《双柘枝舞》,用女童两人,衣红紫罗衫,胡帽上缀以金铃,随蛮鼓节拍起舞,腰肢纤柔,铃声与舞步相应,林转有声。白居易诗句,“柘家美人尤多娇,公子王孙忽忘还。”说的正是这种艳丽的舞蹈。宋代,演变为队舞,官乐还成立了“柘枝队”。这里显然借用了林升讽喻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之诗境。陈后主时流行《玉树后庭花》,而陈国亡;唐明皇时流行《霓裳羽衣曲》,而大唐衰;今宋朝堂上下流行《柘枝舞》,皆靡靡之音,亡国之声,恐离亡国也不远了。其讽喻寓意极其明显,词人忧国忧民之心也跃然纸上。

“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这三句是说,王公贵族,天天买歌舞美女,夜夜笙歌,纵情享乐。至于军事如何,国事如何,是一概不问了。这是写“权贵之奢靡”。

国事已经急迫,危难时刻,王公贵族不是想着如何退敌,而是“日日买朱娥”,只顾自己快活,置国事于不顾,颇有杜甫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悲愤。最后两句反问,让词人的悲愤上升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进一步发出对统治阶级的无情控诉。

纵览全词,通过“襄樊四载”这个小切口,让我们看清了南宋晚期的政治与军事情况,从而了解了南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过程,可谓以小见大,一针见血,切中时弊,是为讽喻词中的绝妙佳作。

【丹江路涵洞积水抽排完毕,主城区道路全部恢复畅通】

#襄阳# #襄阳头条# “水抽完了,终于抽完了……”

7月17日7时许,经过3天2夜的连续鏖战,襄阳市丹江路涵洞道路全部露出水面,清理好沉水道路垃圾后,主次干通全面放行。

至此,襄阳主城区道路全部恢复畅通。

早前的7月15、16日,襄阳遭遇持续暴雨袭击,低洼路段积水较重。

7月16日晚,市中心城区防汛指挥部调集6台泵机集中到丹江路涵洞攻坚作业,效果明显。

历史惊人的巧合,南北朝时的后梁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平政权,荆州、襄阳地区连通中原、江南和巴蜀,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再加上兵马钱粮充足,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成为混战时期中原与江南政权的缓冲地带。

历史上围绕荆州、襄阳发生过很多著名战争:三国时期魏、蜀、吴鏖战,关羽占据襄阳、樊城,水淹七军逼得许昌的曹操差点迁都,之后东吴吕蒙从背后偷袭荆州,关羽走麦城最后被俘杀;岳飞北伐中原,收复襄阳等六郡之战;南宋末年,蒙古骑兵南下,为夺取襄阳这个军事重镇,屡次派兵攻打,襄阳守军坚守孤城近十年,让蒙军损失惨重。

#微头条日签# #我要上头条# #历史冷知识#

一生必去的十大古城之一,距今2800多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的襄阳古城值得你专程为他而来!

襄阳古城在汉水中游,背山面水,汉江是天然的护城河,地理位置独特,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说。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池,是历史上最完整的古代城池防御体系之一。

从北门进入古城,厚重的大门就仿佛古城厚重的历史。青石板的路面宽阔古朴,两侧的店铺低调含蓄,博物馆、石牌坊、古老的银杏树,各个有渊源的街头雕塑无不在诉说着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襄阳也是诗词烂漫之城!半部唐诗在襄阳!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都在诗作中描绘过襄阳!老杜的那首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下襄阳向洛阳”便是此襄阳。

沿着石阶登上城墙,城墙上无数的垛口,还有陈列着的古炮,都能使人感受到古战场的炮火纷飞,兵戈铁马!

想当年白起、关羽、岳飞、李自成等都曾在襄阳城鏖战!

还记得《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静黄蓉镇守襄阳吗?金庸老先生的三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中的剧情均与襄阳城有着密切的联系。

站在城墙上遥望远方,江水滚滚,似千军万马守卫着一方水土,不禁想起《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公元219年,关羽北上攻襄樊,以水攻之计大破于禁庞德。其实一开始,关羽对于庞于二人不想杀害,都想招降。但庞德却大骂:呸,魏王带甲百万,威名赫赫,刘备算什么东西,一介庸才耳。我宁可做国家鬼,也不做贼人将。

庞德在三国历史上出场是很少的,他唯一一次以主要人物出场就是在这次的襄樊之战,此战,他虽然兵败被杀,但是留下的气节和忠义程度是非常让人动容的。

庞德,字令明,祖籍西凉,是土生土长的西凉铁骑。他和他的哥哥庞柔因为作战英勇,为人豪爽,非常得到马腾的赏识。马腾曾经十分欣慰的和庞德说到:令明为人英果而忠勇,实乃是我最喜欢的外姓翘楚啊。所以说,在马腾的心中,庞德就和自己的儿子是没什么区别的。

而庞德也十分感谢马腾的栽培之恩,一直在西凉兢兢业业的戍守。但是随着衣带诏事件的爆发,马腾被斩,曹操也把势力范围伸向了凉州。庞德无所依靠,只能跟着马超一起四处奔走。公元212年,曹操破马超韩遂,庞德便随马超逃入汉阳,保守冀城。

转过年来,马超又依附汉中张鲁。而此时,庞德对于马超这种朝三暮四,频频转会的行为十分看不上,他对马超说到:先主当年就是因为您的错误行为而被曹操斩杀,您应该厉兵秣马,成就一方霸业,为何要辗转四方,处处看人颜色呢?

而此时的马超,心中只有一个复仇的理念,所以他才会频频转会,不仅没有理会庞德的劝告,还厉声呵斥他的不忠行为,将庞德降级处理。庞德本来就不是很看得上马超这种不忠不孝的思想,于是这次也是彻底看清了他的真实面目。于是就在215年,曹操平定汉中之时。庞德选择率众投降曹操。

而曹操十分感动,他很早就听说庞德骁勇善战,于是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为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庞德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虽然马腾对他有提携之恩,但是马超对他的猜忌已经让庞德失去了耐心;虽然哥哥庞柔跟随马超投降了刘备,但是在庞德的心中,从一而终的忠君思想还是让庞德坚定站在了曹操的阵营之中。

但是庞德来到曹操手下,却是屡屡受挫,他本来就是降将出身,加上哥哥庞柔,旧主马超都在刘备帐下,所以在曹操的手下没少遭到白眼。直到218年,襄樊之战爆发,关羽率领着自己的水军一路北上,曹仁多番告急,眼看就要拿下襄阳城了。曹操这才慌了手脚,因为此时,正是曹操的武将集团青黄不接的时候,老一辈宗亲武将不是过世,就是抽不开身,新一代年轻武将又没有战场经验。

而且,能和关羽硬拼的,也就这么几个人。其中,曹休曹真资历尚浅,夏侯渊已经战死,夏侯惇在合肥抽不开身,张辽和臧霸在抵御孙权,张郃驻守陈仓盯着刘备动向,文聘需要镇守江夏,徐晃刚刚经历汉中鏖战,也急需休整。这样看来,能指挥作战的,也就只剩下于禁了。

曹操也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才选择了于禁来统帅七军。而在选择副将时,曹操居然第一时间想到了曹植,可是当命令传到曹植府上时,曹植居然喝得大醉。曹操这才万般无奈,选择庞德。而交接先锋印时,曹操也是十分犹豫,他还是以庞柔和马超为由,表示担忧。但庞德眼神坚毅,他愤愤说到:旧主马超无勇无谋,刘备更是一阴险小人,我自追随大王,得遇明主,自当以死报答。曹操听他说话这般恳切,这才放心的把先锋印交到了他的手上。

不过,庞德的忠义是没有问题的,于禁的统兵能力却又短板。于禁一直都是负责小规模战役,指挥能力不强;而且他为人倨傲,不喜欢听取他人意见,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短板。就这这次的襄樊之战中,他的两个短板暴露的淋漓尽致。他将营寨屯驻在低洼之地,这本来就是很大的漏洞;庞德多次劝阻,他又不以为意。最终七军被淹,于禁投降。

而庞德,亲眼目睹于禁被擒之后,他反而越战越勇。手下两位裨将劝他投降,被其斩杀。庞德自清晨与关羽决战至中午,眼看就要被擒,他对手下将士说到: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于是意怒恶战,气概愈壮,然而水浸太盛,最终被关羽所擒。

而关羽,十分欣赏庞德这种忠君爱国的思想,他对庞德说到:足下的哥哥在汉中,本帅也想请足下去做将军,为什么不快快投降呢?结果庞德大骂:你这竖子,说什么混账话!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所向无敌。你们刘备算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庸才罢了,哪里是我们魏王的对手!我庞德宁愿做魏王的鬼,也不做贼人的将!关羽知道庞德忠义,于是将其斩杀。

而曹操在听说庞于二人的表现之后潸然泪下:文则追随我多年,竟做出这种事。反倒是庞德,在我手下不过四年而已,居然能以死殉国。真真让人感动。于是当即封庞德的两个儿子为列候。

说到底,三国的战争都是华夏民族的内部战争,曹刘孙三方没有谁是真正的正义方一说,庞德即使投降也算不得丢人,但是他在曹操手下仅仅四年时间,就能做出这样的举动,着实是令人汗颜的。也正因如此,庞德作为一位“典范”,可以请入曹操的太庙,和曹氏宗亲,谋臣勋贵并受祭祀,也算是对他最大的尊重了吧。

1947年刘邓大军42万人,为何挺进大别山后仅有7万人?剩下的人去哪了?

1946年,蒋介石公然撕毁了重庆谈判中的《双十协定》,发动了策划已久的“内战”,全面进攻我军的解放区。在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部署下,在各大解放区对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进行反击。

这一年中我军奋力反抗,消灭国民党军队近百万余人。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全力合围的局面被打破,蒋介石不得不调整计划发动对重点战区逐个击破的计划。在这种部署下,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中央领导人所在根据地延安也被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所占领,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我军只能主动撤出延安,在陕甘山区继续指挥作战。

但唯独有一支部队的压力是比较小的,它就是刘伯承带领的晋冀豫鲁野战军。

这支部队的前身正是在太行山上打游击的晋冀豫八路军,许多老兵在抗日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作战经验,而且从日军手里缴获的装备是我军里最多的,因此当时刘邓大军的战斗力是我军中最强的,得益于出色的战斗力,刘邓大军多次在河南一带挫败国军的攻势,而且还留有余力支援压力很大的山东解放区。1946年下半年开始,刘邓大军与华北野战军在鲁西南地区展开尝试性反攻,结果直接击溃了国军6万兵力,一举扭转了山东解放区的被动局面。

中央看到了刘邓大军的战斗力,最终决定安排他们挺进大别山,之所以要挺进大别山,是为了将我军主力从内线打到外线,替华东野战军分担外线作战的压力,并且南下突破扭转战局,将了蒋介石的军,好剑走偏锋、出奇制胜。而精锐部队占比较多、长期后方作战的刘邓大军显然最适合挺进大别山的这个任务。

临行前,刘伯承和邓公也根据粮草补给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计算,最终只带了12万多人轻装上阵南下挺进大别山,其余人则驻守晋冀鲁豫地区的根据地,顺便充当后备力量牵制胡宗南、协助陕甘宁军区,以备不时之需。也就是说,消失的35万刘邓大军里,有将近30万人都留在晋冀鲁豫地区,并没有在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全军覆没。

大军穿过黄泛区,后面的困难越来越多。蒋介石怕刘邓大军一路南下,抵挡不住,于是让白崇禧亲自指挥部队拦截。大别山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地北接中原腹地,南连江汉平原,西可威胁襄阳、武汉,东可出皖南入长江,直逼南京。

在面对孤军深入的刘邓大军时,1947年底国民党军队发动针对大别山解放军的全面进攻,并占领了大别山地区的全部县城。

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后先是鏖战鲁西南。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又几乎将所有的重型武器都丢下了,属于轻装上阵并且当地缺乏群众支持,不可能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兵源、粮源都成了大问题,再加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围剿,中野在重压之下自然无法立足。更加槽糕的是,很多战士接受不了这样的困难局面,出现开小差的情况。还有一些剩下的部队大多数留到地方上工作了,就地开辟根据地,帮助军区组建地方武装。

种种原因导致最后的中野损失过半。此时的刘邓大军出发时士气高昂的12万将士最后只剩7万多人,到了1948年2月撤出了大别山,但是损失不代表着失败,刘邓大军的行动,有力地改变了全国战场的局势。中野在南方的坚持,调动了很多国民党军的行动。

到1947年底,全国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几个月反攻消灭蒋军54个旅和100个保安团,共75万人。

所以,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确是雄才大略的手笔,刘邓部付出的牺牲最大,但却取得了可观的战略价值。

三国二十四名将到底应该怎么排?

第24名、第23名:姜维、邓艾

三国后期,猛将凋零。诸如马超、赵云那样绝世猛将很少。姜维和邓艾是文武双全的战将,两人单挑六十回合不分胜负。诸葛亮打天水时,赵云跟姜维交过手,数回合之后,赵云对姜维的招式“暗自称奇”。但此时赵云已年过六旬,赵云再年轻二十岁,足矣吊打姜维。

第22名、第21名:颜良、文丑

不得不说,颜良和文丑的排名太靠后,甚至排在了他们手下败将徐晃、张辽后面。虽然颜良和文丑做了关羽的绿叶,但这绿叶当得也有点太冤了。颜良一招秒吕布旧将宋宪、魏续,20回合打败徐晃。文丑就更厉害了,60回合不分伯仲赵云,一箭射翻张辽,10回合击败徐晃。

第20名:张绣

张绣算是一方诸侯,他《三国演义》里的武艺表现并不多,没有太多的战绩,还不如把这个位置让给关兴。也有说法,张绣是武学宗师童渊的徒弟,赵云的师兄。

第19名魏延、第18名周泰

魏延是蜀汉后期的顶梁大将,但在《三国演义》里他的武艺非常一般,排名19名都算高了。魏延被庞德轻松击退,除了斩了一个非常没有名气的冷苞之外,没什么可说的了。周泰是孙权的贴身护卫,职责跟许褚类似。周泰多次救孙权于混战之中,单挑战绩不多。

第17名:甘宁

“锦帆贼”甘宁,是东吴武将里仅次于孙策和太史慈的猛将。甘宁跟其他武将硬战的记录不多,他擅长秒掉末流武将。例如一刀砍翻蔡中、闯入大阵秒掉朱光。另外,甘宁的“百骑劫曹营”也非常精彩。

第16名庞德、第15名徐晃

庞德排第16名是很委屈的,庞德有实力冲进前十,而徐晃的位置算是相对不错。曹老板收庞德时,许褚跟庞德大阵50回合不分胜负。襄樊之战时,庞德跟关羽鏖战100回合。当然此时关羽已过了巅峰年龄。徐晃曾跟许褚鏖战50回合不分胜负。

第14名张辽、第13名张郃

张辽、张郃是曹魏的“五子良将”,带兵作战很厉害。但《三国演义》把他们两位削弱得很多。张郃面对蜀汉五虎将都是手下败将,他曾30回合败给了赵云,20回合败给马超。张辽的武艺跟张郃很接近,官渡之战时,张辽跟张郃鏖战50回合不分胜败。

第12名夏侯惇、第11名夏侯渊

夏侯惇和夏侯渊是曹老板的心腹大将,也是曹魏“内姓武将”中的翘楚。夏侯两兄弟排在这个位置有点高了,庞德一个人应该可以打他们两个。夏侯惇的战绩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没有被关羽斩了,硬抗了关羽十五回合。定军山之战,夏侯渊跟黄忠大战20回合不分胜负。后来被蜀军偷袭,心慌意乱,被黄忠所斩。

第10名太史慈、第9名孙策

太史慈和孙策代表了东吴武将战斗力的天花板。总体来说,他们两位排在这个位置还算合理。太史慈跟孙策的之间的单挑很精彩,两人鏖战一百五十回合不分胜败。两人把兵器都扔了,滚落马下撕打,就差咬人了。因为他们俩的这场大战,还引出来一个难以定位的人物:曲阿小将。

第8名许褚、第3名:典韦

许褚出场时,跟典韦打了一整天,两人从早晨打到傍晚都没分出胜负。那为什么典韦排第三,许褚反而排第八?其实典韦排第三是虚高的。许褚的上限就是200回合不分伯仲马超,典韦的上限估计也就是这样了。典韦不会比马超更厉害。

第7名:黄忠

老将黄忠,出场时就已白发苍苍。但是黄忠以年迈之躯,跟正值壮年的关羽大战三场,甚至还略占上风。黄忠跟关羽的三场大战里,他的刀法丝毫不比关羽差,如果算上黄忠的箭法,关羽必败无疑。我们不禁想象,壮年黄忠,能否单挑吕布?

第6名:张飞

张飞,排名第6实在太委屈。我认为张飞是仅次于吕布的猛将,应该排在第二位。纵观《三国演义》全书,只有张飞能正面单挑吕布。虎牢关下,张飞单挑吕布50回合,略占下风。小沛城前,张飞单挑吕布100回合,不分胜败。壮哉我猛张飞!

第5名:马超

前表吕布,后表马超。西凉锦马超位列第五有点委屈了,应该能进前三吧。马超擅长打硬战,他单挑许褚两百回合,单挑张飞三百回合。马超单挑张飞时,张飞的战斗力已有所下滑,毕竟他比马超大了十岁左右。总体来说,马超比赵云强点。

第4名:关羽

关羽排第四,也还差不多,稍微有点高。关羽战绩就斩颜良诛文丑,斩杀两位猛将,战绩非常抢眼。关羽30回合拿不下纪灵是他的污点,而张飞十回合就斩了纪灵。

第2名:赵云

赵云排第二名,有很多人支持,也有很多人反对。赵云的战绩是长坂坡之战,赵云单人匹马杀入曹军大阵,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夺得青釭剑,连挑曹将五十余员。赵云排名第二无可厚非,毕竟太无解。

第1名:吕布

吕布吕奉先,排名首位是没有争议的。吕布虎牢关下一人单挑关羽、张飞两位五虎将,后来跟曹操大战时,吕布一人单挑典韦、许褚、夏侯渊、夏侯惇、李典、乐进六位猛将,还能全身而退,毫发无损。

#雪中悍刀行#

王明寅是谁?他腰缠金黄软剑,皮肤黝黑。他是当年楚国守城大将王明阳的弟弟,襄樊十年鏖战,他没有参与,一心学武,成就了自己天下十一的美名。

像他这种纯粹的武学者,本无心世间这些争斗。只是回想那屠城守城,数十万亡灵,惨绝人寰,内心痛苦。他未去北椋寻仇,只是淡淡说了句,“不许徐家人再进襄樊。”

他不是简单说说,他说到做到。

徐凤年来了,他便来了...

可很快他又走了...再也回不来。

#唐河历史# #唐河头条# #唐河# 唐河县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充当南北政治军事势力之间的缓冲地区,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曾到过这里,同时也是所谓“荆襄九郡”这一重要历史地理地区的战略前沿。

周赧王十四年(公元前301年),齐、韩、魏三家联军在沘水(今唐河)大败楚军。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刘邦率军攻湖阳,据南阳,入武关,进军咸阳。

新莽地皇年间,刘秀起兵新野,攻占湖阳。

唐代,黄巢起义军与官兵鏖战唐州,威逼京都。

南宋名将岳飞及其部将王贵、张宪、董先多次在唐州大败金兵。绍定六年(1233年),宋将孟珙屯田唐州,以拒金兵。

明朝李自成农民军的大本营就驻扎在这里,还有左良玉的也曾在这里屯兵(今上屯镇就是当年左良玉屯兵地方,还有下屯村,地名由此而来,当年农民起义军占据唐河县城,左良玉驻扎在今上屯一代与起义军交战)、清朝时期洪秀全太平军及捻军屡次与官兵激战于唐白河流域(如今张清寨就是当年抵抗捻军的据点)。

古代荆襄、两湖地区经水运北上中原腹地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在襄阳出汉水沿唐白河而上,至双沟镇折入唐河北行四十余里,又西北约二十里,于邓家埠口出襄阳,入南阳府唐县境,经唐县(今唐河县)水路达赊旗店(今社旗县),转陆路经裕州(今方城)、叶县进入中原,此路称方城路;还有一条线路是于唐白河两河口沿白河上,经南阳水路达石桥镇, 转陆路经南召、鲁山。

唐河至今仍是通航河道,流经方城、社旗、唐河、新野4县,到湖北省襄阳县双沟镇与白河汇合,再流27km (称唐白河)到张家湾注入汉水,全长230.24km,其中在唐河县境内长度为103.2km。

明、清至建国初期,商船来往,络绎不绝,有“唐河舟楫直达襄 (阳)汉(口)”之说。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县境有源潭、城关、郭滩、 苍台等码头,以城关、源潭较大。直至 1970年以后,由于交通运输形式的变化,船只移至汉水,县境码头失去作用,逐渐消失。

唐河县城西依唐河,南距三夹河与唐河河口5km,北距桐河与唐河河口900m左右,古城址距唐河河岸650m。

徐州之战还没有开始,张自忠先杀了两人祭旗,一个是克扣士兵军饷的贪官,一个是自己的贴身卫士、手枪营营长孙二勇。

张自忠将军是在与士兵们闲谈中,得知有一个克扣士兵军饷的军需官,张自忠马上喝令将这名贪官枪毙:国难当头,竟敢中饱私囊,要此人何用!

枪毙贪官,张自忠将军没有丝毫犹豫,然而枪毙他的手枪营营长孙二勇,张自忠将军流下了眼泪。

59军的老兵阮明刚记得出事的那一天,部队正跟随张自忠将军开往台儿庄,大雨倾盆,每个人头上、身上都水流如注,但是,战士们还在一路疾走,日军已经逼近了台儿庄,藤县保卫战已经打响,王铭章带领川军正在与日军殊死作战,中央军、桂军、川军向台儿庄飞快集结。

突然,传来了口令:停止前进!59军上万将士就这样静静的肃立雨中。

张自忠从队伍后面赶了上来,雨水像小溪一样顺着他的脸颊向下流淌,也一直流到了阮明刚的心里。

张自忠阴沉着脸,他口中的每一个字都像石头一样,砸在水花四溅的泥泞的路面上。他说:“昨天夜里宿营,有一个兄弟糟蹋了房东的姑娘,人家16岁的黄花闺女,如今全毁了。”

每个人都知道这下闯了大祸,张自忠最看重的就是军纪,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欺负百姓,他说过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杀一人如杀我父,辱一人如辱我母。”

张自忠目光如炬,他说:“这事谁干的?男子汉敢作敢当,有种就站出来认了。”

全体肃立,风声瑟瑟,无人应答。

张自忠的脸色非常冷,他说:“今晚宿营,以连为单位,谁的大腿有抓伤,就把谁给我揪过来。”顿了顿,张自忠大喊一声:“开拔。”

队伍又向台儿庄疾进。昨天晚上,那名房东家的闺女,抓伤了糟蹋她的那个士兵的大腿。当晚,干这事的人就被揪过来了,竟然是军部手枪营营长孙二勇。

孙二勇骁勇善战,异常忠诚,跟随张自忠多年。喜峰口战场上,他手挥大刀砍下了18颗鬼子的人头;七七事变中,他率队守卫南苑,手下伤亡殆尽,而他绝处逢生;张自忠任北平市长时,刺客刺杀张自忠,他用自己的胸脯挡住了射向张自忠的三颗枪弹,屹立不倒,把凶手吓软了。

然而,今天,孙二勇犯下的是天大的戒律。张自忠沉吟了足足有五分钟,然后下令:“杀!天未亮,雨未停,队伍又出发。

这支英雄的军队,少了孙二勇。阮明刚跟随张自忠将军驰援台儿庄,无日不在血战。突然,一天晚上,有人走到了张自忠将军的身边,面黄肌瘦,形容枯槁,头发蓬乱,衣衫褴褛,张自忠一看,居然是孙二勇。

孙二勇跪倒在张自忠面前:“军长,我归队了。”

张自忠阴沉着脸,对传令兵说:“给他换衣服,让他吃饭。”

突然又加重语气说:“关起来,听候处置。”

孙二勇能够回来,大家都非常高兴。敌我鏖战,旷日持久,伤亡惨重,当下正是用人之际。更何况,孙二勇是一员虎将。

孙二勇为什么能够不死?这事看起来很蹊跷。那天,行刑的士兵也许心中发慌,也许故意放孙二勇一马,也许孙二勇体力超常,那两枪只是把孙二勇打昏了。

59军开拔后,当地的老百姓将孙二勇抬回家中,进行医治。伤口快要痊愈时,人们都劝他赶快逃跑,可是孙二勇坚决要回到张自忠身边,就这样,他一路追到了台儿庄。

这时候,台儿庄战役已经接近尾声。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张自忠痛苦地思索了一夜,第二天仍然决定:杀孙二勇!

所有人都为孙二勇求情,张自忠不为所动,他只说:“我要的是一支铁军。”

军部设宴为孙二勇送行,而所谓的宴席,也就是几盘平时张自忠也吃不上的肉菜。众将向孙二勇劝酒,孙二勇来者不拒,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吃得浑身热血沸腾。

黎明,在刑场,孙二勇请求张自忠能够让他上阵杀敌,他解开自己的衣服,胸脯上后背上都是累累弹伤、刀伤。

张自忠让师长、团长们解开衣服,每个人身上都伤痕累累。张自忠也解开了自己的衣服,他的身上也是刀伤纵横。

孙二勇哭着说:“军长,下辈子还做你的兵。”

一声枪响,硬汉孙二勇倒下了。张自忠转身离去,脚步有些踉跄,他的眼中满是泪水。两天后,59军取得大捷。

这场大捷叫作临沂大捷,是张自忠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战例之一,是59军“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经典战例。

阮明刚说,59军刚从湖北襄樊出发的时候,张自忠就严明纪律,“谁也不能祸害百姓,谁祸害百姓就枪毙谁。”

张自忠还说了一句很粗的话:“要祸害,就祸害你姐你妹去,别害百姓了,百姓给你吃给你穿,就是你的再生爹娘。”

阮明刚还回忆,张自忠将军容貌威严,脸上有一颗痦子,他要求很严格,士兵们都有些怕他。他没事的时候,就摸着那颗痦子。正是这样的铁血将军,带出了一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铁军。#战争风云#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