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新二战风云(十大苏联架空小说)
2023-04-21 18:57

真是妙不可言

鬼鬼日记

战争中的糊涂账 .二战风云

是模型吗?其实这是1943年美军B-25轰炸机在新几内亚袭击日军机场的实况照片。

但是镜头中的B-25轰炸机,还有日军机场内的“飞燕”战斗机,都让人产生了错觉,好像是几个玩具一样。

#二战风云#

1942年德军发动了“蓝色方案”计划,将南方集团军群分为两个集团,意图攻占刻赤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以及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同时期,苏联的新编制坦克军也出现在苏联军队的作战序列中。1942年4月成立在莫斯科军区的第10坦克军装备了两个营,共计60辆玛蒂尔达,而同样在此成立的第11坦克军则装备了88辆玛蒂尔达(总共181辆坦克),其被编入第五坦克集团军。

除此之外,苏联还在1942年9-11月间组建了第五机械化军,该军是在此时期全部装备英制坦克的唯一大型机械化单位,全部为瓦伦丁轻型坦克和玛蒂尔达步兵坦克。1942年12月该军迎来首战,但在1943年2月曼施坦因发动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中,苏联第五机械化军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部队减员超过50%,大量的英国玛蒂尔达步兵坦克被摧毁。

1943年,随着苏联坦克生产的逐渐恢复,部分玛蒂尔达从前线撤了下来,新型的T-34/85已经用更好的性能接替了他们的位置。但是由于苏联不具备英国坦克的生产经验,1944年1月,苏联红军仍旧拥有各型玛蒂尔达共314辆。到了,1944年6月只有48辆玛蒂尔达状态良好,超过200辆在修理厂里维修。

尽管玛蒂尔达坦克后期问题重重,但是玛蒂尔达坦克的到来,及时地补充了苏联红军的损失,并且使得苏联红军能够撑过1941——1942年的艰难时刻,为苏联坦克工业的恢复博得了宝贵的时间,更为抗击纳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二战风云#

#二战风云#

【这款横扫华北战场的坦克,在美国人面前却像个乞丐】

说到二战时期的坦克,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虎式与T34的巅峰对决,不过你知道不知道,在遥远的东方,穷得叮当响的日本人开发了一款“乞丐坦克”,这便是俗名小豆坦克的“94式战车”。

“94式战车”于1935年正式服役,从外观上看非常的迷你。空重只有3.2吨,早期型号也仅仅装备了一门6.5毫米机枪,没错,这是一个连炮都没有的“坦克”。本来日本人也没打算拿他作主战坦克,仅仅想用其充当指挥车,然而在侵华战争开始之后,他们却发现中国军队居然拿这个王八壳没办法,因为彼时中国积贫积弱,根本就没有应对装甲单位的的手段,哪怕94式战车的装甲厚度仅为10毫米上下——仅有虎式坦克装甲厚度的十分之一,中国军队也只能用“一人换一车”的惨烈手段去尝试击毁这样的乞丐战车。

正因如此,这一款坦克在战争初期长驱直入,那张臭名昭著的照片“日军攻陷南京光华门”中的坦克就是这一型号。不过欺负一下积贫积弱的国民政府还可以,等对上美国人,日本的王八壳就倒了大霉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94式第一次杠上了美国坦克,结果就连美军坦克中最菜的M3斯图亚特上装备的重机枪都能轻易打爆她,更不用说美军的坦克炮了。最终,心灰意冷的日本人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再派出他们的“坦克部队”,这一型号也永远沉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二战##苏德战争#1940年8月9日,德军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签发了一份“建设东方”的绝密命令,这是一份什么样的密令,对苏德战争有什么影响呢?

对于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人们已经很熟悉了,但为了完成这个宏大的作战计划,德军事先也是做了周密的筹划,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内部命令“建设东方”绝密命令,就是德军为蒙蔽苏军专门制订的欺骗行动。

1940年6月法国战役结束后,当前线德军包括古德里安都在为进攻英伦三岛作准备时,希特勒却秘密安排大本营参谋军官们抓紧拟订侵苏方案,7月19日,约德尔受希特勒赏识晋升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升为二级上将。他在制订打击英国的“海狮计划”的同时,也按照希特勒的意图拟订了一份为进攻苏联作准备的绝密计划。

1940年8月9日,约德尔的“建设东方”绝密计划下发部队,要求前线德军必须隐蔽地利用与苏联西部边境接壤的领土,成立和训练新的兵团,建筑营房和靶场,修筑公铁运输道路,以及建立战时通信线路等。

为了掩人耳目,德军还采取公开和不公开的方式主动与苏军接触,一方面派出侦察飞机经常错误地误入苏联国境,然后以失误为借口公开道歉和照会苏联,实际上就是对苏联境内兵力部署和地形地貌进行侦察;另一方面,把往边境调动部队说成是部队换防和拉练训练,以此麻痹苏军的注意力。

当德军在紧锣密鼓落实“建设东方”密令的同时,在第18集团军参谋长马克斯草似进攻苏联计划的基础上,保卢斯接手这项工作,并在1940年11月到12月初对计划在措森进行了大规模的战役演习,并对计划可行性加以修改完善,希特勒于1940年12月18日,正式签署第21号作战指令,以“巴巴罗萨”为代号下达进攻准备。

可以说,“建设东方”命令对蒙蔽苏军起到了很好的麻痹作用。既利用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牵制作用,又利用了斯大林不想暂时与德军交恶的时机,甚至当德军侦察飞机不断到边境过界时,斯大林还专门下令不准边境士兵开枪,这种妥协和息事宁人的做法,为战争打响后苏军遭受重大损失埋下了伏笔。#我要上头条##二战风云#

#二战风云#1944年的意大利其实挺点背的,从1月份开始盟军就加大了打击力度,不停狂轰滥炸,折腾得意大利人面条都吃不消停。

好不容易熬到三月份,盟军火力没减,那头维苏威火山又爆发了,从3月13日的蠢蠢欲动,到3月18日岩浆溢出,摧毁掉那不勒斯附近不少村子,连美军的飞机都损坏了不少。

看着溢出的岩浆,那帮无聊到蛋疼的美国陆军宪兵终于决定出去浪,在3月18日当天拍摄了下面这张照片。

这群哥们儿冲到满是熔岩和火焰的山坡,用树枝插起面包片,准备DIY一份著名的熔岩吐司。当然,作为一个团结友爱的队伍,他们也非常乐于分享,请注意右侧第三名士兵,他怀里抱着足足三大条面包,估计够一个班的人吃了......

最后还是要感慨一下鹰酱的后勤确实嚣张,那些面包成色很好(起码比苏联红军的黑面包强),而且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三大条出去烧烤,还真是壕无人性......

#二战风云#

“喀秋莎”威力强大,只可惜装备太晚,战前只生产了7辆!

 

“喀秋莎”火箭炮以恐怖的区域杀伤能力而著称,对正在集结或重组的敌军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且机动性很高,打了就撤,敌军炮兵难以反制,是一款非常强大的炮兵武器。苏军一个“喀秋莎”火箭炮连对德军步兵集结点一次齐射就造成了严重的伤亡,直接导致德军放弃进攻行动。

 

然而,这样强大的武器却未能在战争初期发挥作用,主要原因就是产量太低了,直到1941年6月21日才下令批量生产,而第二天战争就爆发了。战前一共只生产了7辆“喀秋莎”,5辆在研究所,2辆在工厂,还尚未列装部队。直到7月份,“喀秋莎”才首次投入作战。

#老照片#1943 年夏天,一连串盟军P-38F“闪电”战斗机在北非突尼斯格隆巴利亚附近巡逻,像不像一串绿色的蚂蚱?[大笑]

这种重型双引擎截击机在寒冷的西欧战场上表现一般,高空性能不足故障频发,却在温暖的太平洋战场和地中海地区上大放异彩,诞生了许多空战王牌。

它最著名的战绩是1943年4月18日,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上空击毙了旧日本海军联合舰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沉重打击了日本军队和国民的士气。

当时盟军截获了日本海军密电,掌握了山本五十六出行的飞机型号、护航阵容、到达时间和相关地点等详细信息。

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海军部长“干掉山本”,于是4月18日清晨18架全副武装,加挂副油箱拥有超长航程的P-38战斗机从瓜岛机场起飞,经过漫长的690多公里超低空静默飞行到达指定空域上空(16架到达),静候日军到来。

上午9点43分,日机准时赴约送死。16架P-38如猛虎下山般扑了过来,很快就将山本五十六的一式陆攻座机打成筛子,将这个后期积极支持侵华战争、偷袭珍珠港的头号战犯送上西天。日军护航飞机也全部被击落。

在激烈的太平洋战场空战中,P-38以其火力强、速度快、装甲厚、航程远的优异表现让众多日本飞行员又惊又怕,获得了一个“双身恶魔”的外号。或许这个略显粗俗的外号,就是对它的最佳赞美吧。#二战风云#

#二战风云#战术上不能打,战略上必须打——关家垴战斗。

1940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对华北日寇发动百团大战,日军交通线,机场,补给受到了严重破坏,损失惨重。时任日军华北司令官多田骏恼羞成怒,下令要彻底铲除在华北的八路军总部,活捉前敌总指挥彭德怀。

10月份,日军冈崎大队进入抗日根据地腹地,区区500来人就敢孤军深入敌后,战斗力不可小觑。彭老总得知后,命令129师刘伯承及386旅陈庚,务必将这小股敌人就地消灭。

两军接触后,八路军迅速完成对其包围,冈崎大队在关家垴一带,借助有利地形构筑工事,易守难攻。

战斗打响,有绝对数量优势的八路军进攻并不顺利,日军居高临下,武器先进火力猛,空中还有飞机配合轰炸。八路军仅凭步枪以人海战术向前冲锋,伤亡惨重,386旅两个团打得失去战斗力,有的连队打的只剩几个人。更为不利的是,日军救援部队正在赶来,如不能迅速结束战斗,八路军会陷入反包围。

久攻不下,而敌人援军又越来越近,刘伯承和陈庚请示彭老总,先撤离战斗。

彭老总回复:

不行!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将这股日寇歼灭!

刘伯承陈庚急了:

我的彭老总,这不是在战斗,这是在送死,这样打下去,赔不起,我们就这点家底都会打光的,换个地方打,我们亲自把冈崎脑袋给您拧下来!

彭老总猛拍桌子,怒斥刘陈:

部队打没了还可以补充,不能打硬仗的部队留着也没用,你们也不看看,他们区区几百人就胆敢闯到我们根据地腹地,现在不就地消灭,放虎归山,以后日寇气焰更加嚣张,任何日军都会肆无忌惮地闯进来,根据地将永无宁日!

最终这场战斗血战两昼夜,八路军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虽未能全歼冈崎大队,但是给了日寇最有力的打击。

彭老总明知冈崎大队是块硬骨头,啃了,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当从这场战斗来看,是个赔本买卖。可是这场战斗必须打,往死打,不计代价打。

一是这场战斗打的是一个“势”,打击日寇势头,打出八路军气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自从八路军搞了百团大战,日寇立马反扑,推行“三光政策”,灭绝人性。扰得根据地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不打,如彭老总所说,根据地将永无宁日。

二是黄崖洞北兵工厂就在冈崎大队流窜地方附近,该兵工厂是八路军在华北最大的枪支弹药生产基地,对本来就缺少装备的八路军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遭到日寇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彭老总总结时说,关家垴战斗是失败的,但是从战略上来说,是值得的。

【诺门罕战役中的意大利飞机】关东军空袭塔木察格布拉克机场的时候,参战的轰炸机里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机型,就是来自意大利来的外援——菲亚特BR20双引擎重型轰炸机。

说起来这菲亚特BR20轰炸机还是全面抗战爆发时,日本因为自身军工产能不足,紧急从意大利进口的军火之一,当时一共购买了72架。这也是意大利在二战期间唯一的一款双引擎款重型轰炸机,在1936年投入使用以后,因为多次参加航空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因此在当时世界上颇有名气。日本也是被BR20双引擎重型轰炸机的名声所吸引,才决定花费宝贵的外汇购买。

然而实战中日本人才发现,航空竞赛和战争是不同的。BR20重型轰炸机在战斗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损失颇重。不过毕竟这玩意是花了巨额外汇购买回来的,所以日本人还是捏着鼻子用了一段时间。

有趣的是,抗战时期,中国也曾经缴获了一架在战斗中受伤而迫降的BR20重型轰炸机。这架BR20后来被改装成了运输机,在后方执行运输任务,一直用到了抗战结束,大量美援飞机涌入,才停止使用。#二战风云##正史也疯狂##学问分享官#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