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荀攸奇策(荀攸奇策火攻)
2023-04-21 22:55

曹操阵营的军事谋臣中,如郭嘉程昱之流,郭嘉是心理按摩师,极会煽动鼓劲,几乎没有献上实质性的计策;程昱更像武将,偶尔出谋划策,最擅长在刀口上舔血;真正给曹操规划战略战术的谋臣,只有三位——荀彧、荀攸、贾诩。

荀攸,生于157年,卒于214年。他是荀彧的侄子,却比荀彧大6岁。这位小叔叔,不仅为人伟美,且头脑眼光高于众人,年纪轻轻掌握最牛家族——颍川荀氏。跟着曹操的人没有开上帝视角,他们所看到的是曹操被袁绍压得死死的,一直处于挨打的被动状态,信念不坚定,逃散的人很多。荀彧就是在这时候拒绝了袁绍的招募,转投到曹操这里来,此人真是开过上帝视角的,预判能力非常强大。因小叔提携,看起来蠢牛木马的荀攸,当上了曹氏集团的高层。

荀氏叔侄投奔,如同雪中送炭。曹操麾下武将众多,但文臣集团极度缺乏,荀彧荀攸正好补上,荀彧智谋不低,但他的定位是曹操集团的合伙人,不仅仅在战略上出谋划策,还要担任后勤支援及人才推荐主管。真正为曹操出谋划策的只有荀攸,也不能排除叔侄私下商讨过,共同出策,取长补短,总结后由荀攸去上报曹操。

活捉吕布,官渡之战中白马胜利,彻底平定河北,荀攸都是主功。荀攸的功劳大,但嘴巴特别严,做人低调。

低调到什么程度呢?

曹操评论说,荀攸低调得像个傻子。

“荀攸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荀攸看上去老实巴交,做事一向是狠辣决绝,看准了一个目标,不到不罢休。董卓专政时,动辄杀人,一言不合,在朝堂上挥刀劈人那是常见的事。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等人商量刺杀董卓,还没开始执行,被发觉之后,何颙、荀攸入狱,何颙忧惧自杀,在暗无天日的大牢里,荀攸除了忍受严刑拷打以外,他更多的时候,面壁反思,才悟了一个道理——只有紧紧闭住嘴,才能活下去。他运气不差,董卓天怒人怨,被刺身亡,荀攸得以免罪。

荀攸胆大,在官渡之战中,连续起了三次大作用。

一,在白马胜利之后,曹操和荀攸领600骑兵,遭遇袁绍5000多追兵。别人都是怕,只有荀攸和曹操认为正是歼敌好时机,故意放弃辎重,引诱敌军争抢,然后突然发起攻击,斩颜良,大破袁军。

二,许攸投奔曹操时,献计偷袭乌巢。大家都怀疑,因为许攸这哥们不怎么靠谱,刚来曹营都比比划划,这条计是不是坑,不好说。只有荀攸和贾诩劝曹操,偷袭乌巢这计可以,得干。

三,乌巢偷袭得手,张郃和高览在曹营阵前投降,曹操还没回来,大营里只有荀攸和曹洪留守,曹洪不敢接受张郃和高览的投降。荀攸说:“张郃的计谋不被袁绍采用,一怒之下前来投奔,您怀疑他什么呢?”曹洪这才接受了张郃等的投降。如果张郃和高览的投降不被接受,袁军就不会崩溃。相持下去,曹操和袁绍之间,结果还未可知。

曹操在白马坡有一个漂亮的袭击战,纵使文丑不是关羽所杀,但关羽能够冲阵斩杀号称“勇冠三军”的颜良,非常厉害,然而关羽能有这样的机会,成就武圣的盛名,还是靠荀攸把他一手捧起来的。

官渡之战,曹操本欲先下手占据黎阳等有利地形,但是敌我实力相差太大,曹操和袁绍初一交手,曹操军便溃败而走。

袁绍军攻下黎阳后,进而攻下白马津,并由此渡过黄河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延津则因为有于禁的坚守而使得曹操免于全线溃败。荀攸便以此设计,假装由延津进兵进攻袁绍军后方,别遣由张辽、关羽率领的轻骑袭击白马坡的颜良,一招声东击西,令颜良死于关羽之手。

杀掉颜良之后,曹操放弃白马、延津全线撤退,袁绍又派遣文丑率领骑兵前来追击。因为敌强我弱,众将都建议曹操退守营垒,荀攸则建议曹操,就将所押运的辎重丢在路上作为诱饵,趁袁绍军争抢战利品的时候,发动袭击,又让敌将文丑命陨当场!

颜良、文丑都是当时袁绍麾下赫赫有名的大将,结果都死于荀攸的算计之下。明明袁绍的实力要比曹操强很多,但荀攸就是能凭借自己出色的计策让袁绍损兵折将。

曹操虽在赤壁之败后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但郭嘉在官渡之战前提出“十胜十败”后,并没有在这场事关曹操生死存亡的大战里,为曹操献上一个可行策略。而荀攸前前后后为曹操克敌制胜出了不少奇谋,所以曹操上表汉献帝赞赏荀攸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可惜的是,荀攸所著作的“十二奇策”未能流传下来。

越是乱世,就越需要有能力的人来匡扶社稷,而颜回、宁武子明明能力极强,却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选择了隐退。所以,同样是“大智若愚”,曹操认为荀攸的境界,远远超过了颜回、宁武子二人。

#我要上头条#

#头条历史#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荀攸做事谋略计划深邃周密,跟随曹操征伐,常常是运筹帷幄,身边的人和亲人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曹操称赞他:“外表愚钝但是内富智慧,外表胆怯实勇敢,外表看是弱小实则内心无比强大。不刻意表述自己的功劳。有他智力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做到这样外表愚钝的很少。荀攸出奇策十二,只有钟繇最为了解。钟繇撰写这奇策未完就逝世了,所以这些奇策未能得以载于世。荀攸随曹操征伐孙权,死于征途中,曹操痛哭流涕。

公元212年,曹操让人给荀彧送了一个食盒。荀彧打开看到食盒是空的,然后道:“看来我与主公已经是殊途陌路了!”随后,荀彧将自己毕生献策的书信都烧掉后,服下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随着这一切结束的还有,荀彧对曹操21年的鼎力辅佐,以及21年两人彼此依靠的戎马岁月。那空无一物的食盒,是曹操在告诉荀彧,在未来的魏国,已经没有你的位置了。

 

公元163年,荀彧出生于颍川荀氏,是当地很有名望的世家大族。颍川的世家大族是东汉末年一个极其重要的群体,他们当中的名士或是著书立说,或是封侯拜相,在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荀彧便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东汉末年,董卓进京,群雄割据,荀彧遵从叔父荀爽的临终托付,带着族人投奔明主。

 

后来,荀彧投在了有着“四世三公”名望的袁绍门下,虽然袁绍对其礼遇有加,但他发现,袁绍为人优柔寡断,喜欢任用小人,不是个做大事的人,他要找的是个能够拯救大汉天下的英主。

 

公元191年,荀彧投奔了曹操,却不想两人一见如故,而且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匡扶汉室。

 

当时曹操作为大汉之臣,看到关东诸军都喊着要讨伐董卓,但却无一人行动。于是曹操指责他们:“大失天下之望,我为诸军感到羞耻。”说完就独自带着五千兵马去和董卓死磕,还差点把命搭上。

 

因此,曹操在当时被看做是东汉的重臣,荀彧也对曹操的义举感到敬佩,他认为,非曹操不能统一群雄匡扶汉室。荀彧的到来,给曹操集团制定了一个发展规划,建立兖州为中心的根据地,逐步统一北方。

 

曹操也在荀彧的建议下,巩固在兖州的统治,大兴屯田,招兵买马,广纳贤士。并于建安元年(196年),将流离失所的汉献帝接到道颍川治下的许都,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荀彧除了在治理国家,作战战略上协助曹操外,他还担任曹操集团的HR,帮曹操打造了曹军集团大半个文官团队,如钟繇、陈群、华歆、司马懿、杜畿、郭嘉等,都得到过荀彧的推举。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荀彧的老乡兼好友郭嘉,更是让曹操称赞道:“能够成就我宏图大业的人,一定是郭嘉。”而郭嘉也是同样的惺惺相惜,对曹操大加赞赏道:“这才是我真正的主公。”此后,郭嘉作为曹操智囊团的主要谋士,屡献奇策,功勋卓著。直到去世多年之后,仍是让曹操非常怀念。

 

因此,荀彧在与曹操共事的21年里,成为了颍川人士的领军人物。任尚书令,被封为万岁亭侯,处理中央日常行政,世称“荀令君”。

 

曹操手下的另一位谋士荀攸,比荀彧大6岁,论关系却是荀彧的侄子,也是一个政治谋略的天才。因参与刺杀董卓,险些丧命,后来也接受曹操的邀请,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十分欣赏荀攸,曾对荀彧等人说:“公达(荀攸字),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在擒吕布、火烧乌巢、消灭袁绍诸子的多次军事行动中,荀攸都立下汗马功劳。

 

因此,曹操常说:“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无论是荀彧劝说曹操择善从之,还是荀攸建议曹操锄奸去恶,曹操都对他们的建议言听计从。

 

在暗流涌动的许都,各种利益斗争与意识形态不断变化和冲突下,曹操与荀彧多年的情谊被撕裂,也让荀彧在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中走向了悲剧。

 

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因为不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事做派,对其各种挑衅,最终被曹操以“图谋不轨”、“谤讪朝廷”等多项罪名处死。

 

孔融之死,让荀彧也感到不安。他似乎觉察随着曹操手中权利的增加,大汉皇帝俨然成了摆设,曹操也显示出了取而代之的意思。

 

于是,荀彧给曹操上了一份奏章,荀彧提出,教化和征伐应当并举,更应该服从于礼法。言下之意,就是暗示曹操应该加强大汉天子的神圣威严,天下应该在大汉皇帝的统治之下,众臣皆是大汉之臣。

 

紧接着,在212年,曹操的心腹董昭等人劝说曹操称魏公,加九锡。这很明显,就是要篡位的先兆。

 

在问及荀彧的意思是,荀彧很义正言辞道:“不行,曹公当初兴兵的初衷是为了匡扶汉室,应该保持对汉室的忠诚,秉承礼法,如今之事,是不应该有的”。

 

曹操听到荀彧的话后,心情很郁闷。虽然此时的东汉已是行将就木,但荀彧是君子,是大汉的忠臣,在道德的约束下,最终和曹操愈行愈远。

 

在随军南征的途中,荀彧病倒,曹操就命他留在寿春养病。不久之后,在前线带兵征战的曹操最终让人给他送了一个食盒,这是曹操最后一次给荀彧赏赐。

 

荀彧打开后,看到食盒是空的,很快他就明白了,这时曹操在告诫自己,在未来的魏国,已经没有荀彧的位置了。最后取来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后汉书》中的记载,《三国志》中记载荀彧是忧愤而死的。可不管是那个记载,荀彧都可能是在和曹操的关系破裂后死亡的,他放弃俯拾即是的荣华富贵,选择为理想和道德殉道。

 

荀彧带着遗憾离开了,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或许他始终没有踏出荀彧生前最不愿看到的那一步,也忘不了荀彧的夙愿吧。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