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笔下文学下载(笔下文学下载不了)
2023-04-21 23:52

#荐书# 川端康成笔下的物哀之美

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我未曾看见,但知道了一位文学作家,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为我们讲述了很多个凄美的故事,以日本特有的物哀之美呈现出来。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川端康成的名字并不陌生,学生时代就已经在课本中学习过他的散文,并且关于他的人生经历也有过了解,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作品也被世界所孰知。而这一年是川端康成公版年,各大出版社卯足了劲为我们呈现出了川端康成作品的辉煌,让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全面的阅读。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为盛名的作品,很多人是从这部作品开始阅读的,与其说《雪国》是将一个故事,不如说是描述一段景色,纯白色的世界,一望无际,天地之间似乎只有这纯白色的气息。这是一场唯美的邂逅,是一个关于爱恋的故事,然而我总觉得我更多的关注是在雪景这里,或许雪国呈现出了一个银色世界的美丽。这是一个关于几个人的爱情纠葛,不过读完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情感波动,然而你却沉浸在其中,是那种特别细腻的共鸣,是的,好像整个故事都很平淡,你却感觉到淡淡的忧伤,川端看成没有写愁,却字字都是愁。我们在感受这份情感的时候,也在体会这份哀愁。

川端康成的另一部代表作《伊豆的舞女》是我喜欢的,特有那种日本小清新的感觉,关于爱情是懵懂的,带着羞涩之感,尤其是女主人公的样子,身为舞女,游走在生活的边缘,却有着最真诚的感觉。对于这部作品我是先看的电影,可能先入为主的感觉,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是影视版的两个人,那个巅峰颜值时期的他们完美的将故事呈现出来。而在阅读原著小说的时候你会体会到川端康成的文字之美。

《千羽鹤》是一段段扭曲的爱情,或许我们总是在不同的事情爱上不同的人,在某一时刻精神和肉体都会奉献给那个人,而爱情呢,在相处的过程中去发现,你爱上了那个人,而后又爱上了另一个人,然而你知道在这些关系中,你的爱情似乎很可笑,你逃脱不了自己良心的指责,而选择了逃避,逃避可耻,但有用,是的你是这样想的。小说的主人公经历着不同的女人,但作者对他们接触的内容却没有过多的描述,仿佛只是认识,只是相处过,却不知在何时有了这样深的情感,而你依旧会沉浸在作者那些细腻的描写之中,那些哀愁,我们感同身受。

后浪的这版川端康成在众多版本中脱颖而出,更多的是它的小巧精致,可以随身携带,让你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去阅读一个故事,一本书。川端康成被誉为东方的美学大师,并且其作品深刻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对物哀之美的喜欢。《雪国》、《古都》、《千羽鹤》让他获得了最高的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也让他的作品被更多的孰知。读川端康成的作品,品读东方的韵味之美。读川端康成的小说,很多时候你不会觉得这是一本小说,更多的是一本日记,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或者是散乱的记忆。《古都》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虽然大部分剧情是围绕着两姐妹讲起,但给你印象最深的依旧是那座城,一座城,一份记忆,在很久以后你依然记得那里的一草一木,连同一些无法抹去的记忆。

很多故事我们不应该带着道德的眼光去看待,更多的是世俗吧,世俗的眼光才能不被看成另类。相对于前三本《美丽与哀愁》这部作品的受众少了很多,若不是这次公版,恐怕我也未必有机会看这本书,对于多数读者来说,这本书或许并不如《雪国》或《千羽鹤》,但它依旧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在开始阅读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就是一个中年出轨男人的故事,一个三十一岁有着妻室的男人与十六岁的少女相爱,最后抛弃她的故事,至少在一开始我们厌烦这样的男人的,或许对于作品中人物的完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男主人公初登场已经五十五岁,心血来潮的想要去京都听新年的钟声,而那个女人在那里,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见那个人的呢?是否是带着悔意和愧疚之情呢?我想最开始是没有的吧。而关于复仇,关于同性之恋,作者依旧用着细腻的笔触在描写着。这美丽与哀愁的主题贯穿整个小说。

《川端康成》的作品或许故事单独拿出来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情节,而是在讲述着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描写会让你体会那深深地哀愁。《舞姬》我曾一度以为是《伊豆的舞女》的另一个译本,然而这却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如果说《伊豆的舞女》让你对爱情有着向往,那么《舞姬》则是对婚姻的厌倦。嫁给自己不爱的人,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供养着整个家,女主人公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了维持这个加的生活上,然而自己的丈夫,吃着软饭的男人没有感激,并且变本加厉的从女主人公这里掠夺。没有爱情,麻木的生活或者带来的只有厌倦,或许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吧,即使不是这样的厌倦,也会有别的厌倦吧。

好[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高手下山:开局九封婚书全文在线阅读,TXT下载-笔下文学

其实,生活比笔下的文字,更真实精彩,而笔下的文学有所美化.

英国报姐 中英文化自由撰稿人 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

可怕!印尼27岁警察性骚扰高官夫人被枪杀,竟牵出警界最严重丑闻

张建中长篇小说《宿仇》出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建中,继前不久推出了长篇小说《打浦桥》、散文集《余杭忧伤》、古诗点评《凡夫楼诗话》之后,日前又已推出他的新作——长篇小说《宿仇》。它是作者以往一部长篇小说《宿怨》的姐妹篇。以往的长篇小说《宿怨》部分章节曾在《新民晚报》上连载一月余。如果说《宿怨》描写的是上海老弄堂两个底层妇女的悲剧性命运,那么《宿仇》描写的则是老弄堂另一类强势型的妇女。面对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性格独特的这位妇女,深知了权力的重要性。她以极大的智谋和忍耐力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终于获取了一个里弄干部的宝贵权力,从而改变了她整个家族的命运和前途,一洗往日之耻。小说的内容是凝重的;小说的语言在平实中带有古典小说和民间口语的韵味;小说的结构也与一般长篇小说不同,在整篇故事的每两章之间都穿插了一篇似乎与小说没有关联的散文,它们既为小说中的故事、人物、环境作了有益的烘托和补充,又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不同文本带来的愉悦。

张建中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总是以描写上海底层居民的生活和命运为主。令人意外的是,在快餐文化铺天盖地、纯文学日益淡化的今天,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网络和媒体、自媒体,以及坊间竟会出现了一股不大不小的传播张建中作品的热潮。他的小说《半本<红楼梦>》和已收在《余杭忧伤》散文集中专门寻访《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故乡全椒的长篇散文《全椒寂寥》被行家制作成电子文本在网络上流传;他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散文《喜欢暮春》已由专家翻译成沪语,由著名国家一级播音员陈全娣(晨音)朗诵,赢得一片赞赏;甚至他在十几年之前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专辑——介绍他的中短篇小说集《青砖上的凹痕》的节目录音也在坊间传播。录音中,著名播音员金话筒得主陆澄还全文配乐朗诵了他的代表作《青砖上的凹痕》;文学评论家李文亮还写了专文《张建中笔下的平民世界》,介绍了张建中一系列的小说和散文,获得了许多读者的关注。几乎与此同时,他的散文《喜欢暮春》还被作为范文收进了百度教科书成了“考题”之一。

据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日前张建中的长篇小说《宿仇》的出版,应该是文坛上值得注意的一件幸事。

另即将出版的好消息传出后,喜欢张建中作品的读者纷至沓来,要预订此书。世界顶级媒体喜马拉雅有声读物视频制作公司也有意向购买此版权,独家播发长篇小说《宿仇》。

(记者/唐闻)

作家们笔下的暴躁文学

虽然词不太好听,但完美诠释了心中的情绪[抠鼻]

平时宅家看书的话,我更偏爱文学作品。

读文学作品的好处很多,不仅提升写作水平,积累写作素材,以及提升自身的修养,还能在平时的聊天中提供话题。

可能也正是大家看到了文学作品的优秀,以及重要性,常常有宝妈要我推荐给孩子们读的文学作品。

在我看来,给孩子读首先得语言文字纯粹有力量,不要那种停留在表面的所谓的优美的描写,文学应该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能把美好传达到孩子们的心里。

其次是真实美好的情感或是深邃的思考,孩子应该接触人类高尚的情感和思想,那一定是美好真实的,并能贴近儿童心理和生活。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故事要吸引孩子,以及给孩子提供正能量的三观。

在故事里表达出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孩子积极乐观勇敢向上的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作家,要莫过于“童话大王”郑渊洁了,现在的人都亲切的称他为“郑爷爷”。

在2011年联合国评出的世界十大图书中,他笔下的《皮皮鲁总动员》与闻名世界的《哈利·波特》并列全球第四名。

在他笔下的文学形象数不胜数,如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每一个都是为人们所熟悉的。

很多人的童年,包括我在内,都是读着或者看着他的作品长大的,像《舒克和贝塔》更是不知道看过多少遍。

包括刘昊然、谢娜等明星也是他作品的读者。

我今天也要推荐这套《郑渊洁温暖亲子绘本》给大家!

这套书是根据大师郑渊洁的经典作品改编而来的,其作品质量毋容置疑,立意、画风、能带给孩子的教育影响都是非常优秀的!

它通过每页的精美图画展示及生动有趣的经典故事,传播积极向上的“郑”能量,希望给孩子以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自信。

这样一套高品质的图书,说它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简直就是孩子们的福音。

不仅如此,购买此书后,还有着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孩子们:一对《父与子》的糖模玩偶(数量有限,赠完即止)、一个创意涂鸦本。

糖模涂色玩偶:是根据《父与子》中羊爸爸和小猪儿子的形象制作而成,采用环保糖胶材质,可以随心所欲作画。

创意涂鸦本:让孩子天马行空地去想象。

不管是绘画、涂鸦,还是简单的字句,都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随意表达,保留童心。

这个一套是8册绘本,讲述了7个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故事,而每一个都是单纯、温暖的好故事。

不仅故事本身温暖,还能打动人心,让人发自内心地喜欢,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看了都会有所收获。

这也是为什么这套绘本叫“温暖亲子绘本”的原因。

每个故事都源于我们的生活,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能够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这些故事选材新颖,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无论时间怎么变换,都能大浪淘沙流传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zui爱。

这套绘本中有着实际的教育意义,但这种教育并不刻意、不教条;

而是通过奇幻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童话情节,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思考力与想象力,做到情感启蒙。

如果想从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接受艺术熏陶、丰富想象力、感受爱与温暖、滋养心灵,引导他们一生良好性格的养成,那么这套书真的要读一读!

关键这么棒的绘本,价格也很划算,市场价是299元,团购价只要69元哦~

这可是礼盒装的,很划算呀~

莫言笔下写的也许就是你的母亲,文学作品具有社会行

良豪996

现在,基本上都认可莫言说的是纪实,没伪造,是档案,没有人去翻他的案呀!但是莫言在参军前只是局限于高密乡那一块巴掌大地方生活,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参与的也只是个人体会罢了。唯一不理解的是,再有恨,再有怨,总不能把妈妈一点生存隐私给抖出来呀!若干年后还在作品序言上,特意注上献给母亲。这哪里是人还天天讲人性啊!

1992年,《白鹿原》初稿完成,人民文学的两位编辑来西安取稿。他们觉得审稿对象是陕西作协副主席,一定会好好款待他们。可是他们失望了,陈忠实家徒四壁,唯一与时代接轨还是几个空啤酒瓶。

贾平凹是中国乡土文学创作的重镇。路遥笔下的陕北,陈忠实笔下的关中,贾平凹笔下的陕南,三个人的文学世界构成了一个省的文学地理。每当身边有人这样夸奖他的时候,陈忠实都会感到特别尴尬。路遥和贾平凹都出版过中长篇小说,可是他的作品全是短篇小说。

1986年,陈忠实已经44岁,人已到中年,可是他活得不甘心,他写了几十年小说,没有一部硬气的作品。路遥为了写《平凡的世界》,亲自跟着工人下矿井。这个事刺激了陈忠实,他决心写一本属于自己的长篇小说。

“我要创作一本死了之后,可以放在棺材里垫头作枕的书。”

陈忠实有时间就搜集关中历史资料,没事就去陪老人家聊天,了解那些失传的故事,将它们一一记录在案。他经常去县里的档案馆借阅白鹿原等地方县志,花了整整两年时间,他才将写作的资料搜集完成。

1988年,陈忠实对妻子说:“明天我就会回老家安心创造,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你,我知道我这样做对不住你,望你能体谅我。”

陈忠实的家庭收入里面,短篇小说的稿费占比很重。他为了写《白鹿原》,不得不忍痛放弃这项收入,妻子只能在家养鸡补贴家用。他住在老屋写作,隔段时间回家背馒头。有时妻子想他了,会主动给他送吃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年年翻篇,陈忠实的日子越来越难熬,家里的情况也不好过。他用四年时间才写完白鹿原初稿,因为70岁的母亲生病住院,他只能一边改稿,一边照顾母亲,联系编辑进行初稿审核。

陈忠实花了八个月时间修改,写完之后,他从小板凳上坐起来,斜倚在破旧的沙发上,老泪纵横。晚上,他走到灞河的河堤,在河堤的尽头坐下抽烟,凛冽的西北风呼呼作响,他却浑然不觉,已经整整六年了。

当代文学的编辑来陈忠实家里取稿时,编辑们起初觉得这是一件好差事,陈忠实是作协的副主席,肯定会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他们来到陈家后,有的只是满眼失望。

编辑洪清波曾经说:““一个作协副主席,家里的状况可以诠释一句成语:家徒四壁。我吃饭的时候,只记得房间墙角里散乱堆了一些空啤酒瓶,这是我看到老陈家唯一能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标志物。当时全国人民都不富裕,但像老陈家这种情况的还是令人唏嘘。”

陈忠实把编辑送到火车站后,在家忐忑的等待着编辑的出版结果。妻子曾问他:“要是不能出版咋办吗?”

陈忠实苦笑着说:“要是不行,我以后就在家里陪你一起养鸡,不让你一个人受苦。”

第二天一早,陈忠实接到邮政送来电报,他在家里大吼一声,吓了妻子一跳,原来他的文章审稿提前通过了。两位编辑在火车上连夜看完《白鹿原》初稿,立刻给出版社发电报,这本开天辟地的书,必须签约。

1993年,《白鹿原》准备出版,《当代》杂志的常务副主编何启治问跟陈忠实:“你想选择稿费还是版税呢?”

陈忠实以前的稿费是千字30元,他压根就知道版税是什么,老实巴交的说:“您说选什么我就选什么。”

何启治听编辑说了陈忠实的家庭情况,觉得他为人忠厚老实,想尽量多给他一些稿费。何启治主动帮陈忠实修改了合同,按照10%的版税和他结算,这样他就能多拿几千块,家里条件一定能有所改善。

1993年,《白鹿原》正式出版,这部史诗巨作反响剧烈,文学界对其评价很高。白鹿原描绘一个时代,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史诗,范曾先生曾说:陈忠实先生所写的白鹿原,一代奇书是也。

1995年,《白鹿原》参加矛盾文学界,主办方肯定《白鹿原》的文学价值,但是对陈忠实提出一个要求,让他在评奖前删除其中关于田小娥的四万字。

陈忠实很无奈,书中的每个人物,每个场景都是他一笔笔勾勒出来,他真的舍不得。可是他不想自己的作品明珠蒙尘,于是忍痛将那些大尺度描写一一删除,整整四万多字消失的悄无声息,此书二审时被评委通过。

1997年,《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陈忠实非常开心,六年苦熬,终获认可,可是他心里有一些惋惜。《白鹿原》如今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须”系列文学推荐读物,此书销售早已超过200多万册。

正如陈忠实说过:“我和当代所有作家一样,也是想通过自己的笔画出这个民族的灵魂。我以前的某些中短篇小说也是这种目的,但我的体验限制了这些中短篇小说的深度。此次《白鹿原》一书的写作意图也是这样。”这就是卷首里引用的巴尔扎克那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一部《白鹿原》,半部近代史。《白鹿原》多次被搬上荧屏,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多种形式展现。那些看过的人,他们都说原著才是最精彩的,最让人感同身受,最真实的看到白鹿原的一景一幕。

如今为了纪念陈忠实先生,《白鹿原》无删减版再版。如果您想领略渭河平原的雄浑激荡和原汁原味的西北文化的人性本能。那这本1993年初稿无删减版是最好的选择。

平安时代文学作品中女性眼中的“婚恋”——以《更级日记》《蜻蛉日记》为角度

平安时代是日本“国风”文化最终形成期,它上接东亚大陆文化氛围浓郁的奈良时代,下启武士阶层抬头、地方庄园领主主宰政治的镰仓时代,这都使得这一时期文化呈现绚烂多彩特色。

同时,平安时代中后期以来,日本贵族社会进入高度成熟期,涌现了如《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一系列“王朝文学”著作,与稍于此后,由僧侣(男性作者)写作的《徒然草》《方丈记》等“世风文学”相比,前者更突显其旖旎曼妙的风采。

这些作品以女性笔触素描朝廷贵族的日常与爱情,她们笔下的名媛交际色彩的“访婚”充满浪漫,贵族男女和歌往来,颇有一种“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期待与幽婉,另读者们不由得心向往之。

然而与这些“物语物”不同,翻开《更级日记》和《蜻蛉日记》等“日记物”,呈现在眼前的日常变得琐碎,剥去浪漫的薄纱,平安女性对婚恋所持的“无常观”跃入眼帘。

本文即试图由日记物入手,浅析平安时代婚恋实况。

《更级日记》的作者菅原孝标女是菅原道真的六世孙,其姨母便是创作了《蜻蛉日记》的藤原道纲母。

曾显赫一时的家族已随着平安朝的繁华渐退一同走向衰微,这为其以女性视角观察“世事变迁”,慨叹“诸事无常”打下基础,使其能够在“日记”中对“男女之事”呈现更冷静的思考,还原访婚制下较为真实的女性思考。

作为其晚年自传,《更级日记》回忆了作者四十余年人生种种。

菅原孝标女在其十岁时随父亲到上总赴任,在僻壤穷乡听继母讲述《源氏物语》,遂对其深感兴趣。

作者在10-20岁年纪中初步感受人生变故,此时她亲自接触到《源氏物语》,也许圆了儿时的憧憬。

然而世事多艰,菅原孝标女33岁时嫁给“丑男”橘俊通,终令其遗憾感叹:“这世上没有光源氏那种男人,也没有薰大将在宇治金屋藏娇那种恋情,我真傻。”

婚后第二年,她再度回内亲王身边当女官,此时与贵公子源资通邂逅,体验了一段《源氏物语》中“名媛”交际,但终以失恋收场,回归平淡无奇的主妇生活。

《更级日记》中,作者在世事变迁中剥去其对平安王朝绮丽的“名媛交际”的向往面纱,呈现出现代人对爱情与婚恋的理解,从《更级日记》这部平凡主妇所写的平凡幸福作品可以看出下层贵族女性满足于正常门第婚姻的日常。

于此相对,《蜻蛉日记》的作者藤原道纲母在其作品中曾写下“藻盐火后生,妒火中烧空里腾,烟斜雾又横”的和歌,以烧海盐时产生烟雾的现象类比作者因嫉妒而怒火中烧使得兼家不得不离开的样子。

由此可知,《蜻蛉日记》作者尤其自身情况和人生际遇,对宫廷婚恋生活则更呈现一种思考。

《蜻蛉日记》是藤原道纲母的婚姻生活记录。

“女人命苦如蜉蝣”就是她的哀叹。因为一直都在寻找情感的寄托,所以,藤原道纲母的情绪也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脆弱状态。而婚后生活出现的落差,对于藤原道纲母来说,是一种无尽的折磨。直到出走离家,求佛无果,才终于在大起大落后放下执着,渐趋平和。

这种人生的智慧,是《蜻蛉日记》的精华所在。它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观察平安时代的婚姻,其以“一夫一妻制”为主,辅以近代欧洲式的“情妇制”(即访婚制)。正妻注重身分、家世、教养、政治联姻等因素更多于两情相悦。

而“访婚”对象则可理解为“有条件的”自由恋爱,令贵族男女可破一破“男女大防”。

然而,在女性眼中这种充满“浪漫主义”的访婚背后则写满苍凉,特别通过读解《更级日记》,中下级贵族才女的“幽怨”跃然纸上。文字深处皆能读出作者对时代、对女儿身的某种惶恐。

更遑论,菅原孝标女的文字就像风中芦苇,水面泡沫,飘忽不定,无凭无依。她抛弃的并不是幻想,而是她内心深处最坚贞的信仰。

综上,通过解构“日记文学”与“物语文学”中贵族女性作者对婚恋的铺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其婚姻形态较为落后的实质,以“访婚”为载体的一夫多妻制,婚内由男性主宰维系级松散的男女关系和并无固定羁绊的家庭。

这在某些贵族女性笔下化作轻松烂漫的假名的另一方面,灯火阑珊处的她们也将不得不温顺地接受现状,“不嫉妒”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最终对“世事无常”产生共鸣,而身赴青灯古佛处。这才是平安时代王朝女性文学中颇具“浪漫色彩”婚恋的本质。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