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吕布为什么杀董卓 吕布为什么杀了董卓根本原因是什么:02
2023-04-27 18:27

吕布为什么要杀董卓?

第一,吕布被更大的利益给收买了。

吕布这个人,可以说是唯利是图。当年他还是丁原麾下的主簿,就被董卓允诺的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的官职地位给收买了。司徒王允是深知这一点,于是他给吕布开出的条件,是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假节,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

仪比三司,可以享受三公的礼仪待遇,在地位上就相当于三公;

温侯,这是县侯的爵位,要知道在东汉,乡侯高于亭侯,县侯又高于乡侯。而董卓给吕布的都亭侯仅仅只是一个亭侯,地位上完全无法和县侯相比;

与王允同掌朝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后的朝廷就是吕布说了算的。

对唯利是图的吕布来说,此时他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自然会干掉董卓,去追求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力。

第二,董卓并没有给吕布太多的权力。

丁原被杀后,他麾下还有数万人的并州军。毋庸置疑,吕布自然是想掌控这支军队的,但董卓并没有如他所愿,因为董卓让他担任骑都尉,专门负责董卓的安全。至于吕布想要掌握的并州军,自然是由其他人负责接管。

也就是说投靠董卓后的吕布,地位是比之前高很多,但还是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吕布所能调动的人马也没多少,时间一长吕布自然会对董卓不满。

第三,董卓和吕布的矛盾日益突出。

刚开始董卓对吕布的确是关怀备至,可随着董卓逐渐掌握并州军后,吕布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所以也就变成专职保镖。

董卓这个人,性格凶残暴躁,稍有些不如意的就会对身边人又打又骂。而作为董卓的贴身保镖,吕布后来不仅经常被骂,甚至还差点被董卓扔出的兵器给杀*。

作为三国时期的第一武将,吕布也有自己的高傲,哪受得了天天被骂,还得被打?在加上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 吕布又兵败虎牢关,导致董卓不得不迁都长安,这自然也会引起董卓对吕布的不满。

就这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卓和吕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痛下杀手也只是时间问题。

第四,吕布给董卓戴了绿帽子。

《三国演义》中说,吕布是因为貂蝉而下定决心诛杀董卓,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在历史上压根就没有貂蝉这个人,貂蝉是后世艺术加工杜撰出来的虚拟人物。

但吕布会和董卓反目成仇,有很大的一个原因还真的是因为女人。毕竟作为董卓的贴身保镖,吕布是可以自由进出董卓的宫殿。久而久之,吕布就跟董卓的一个侍妾好上了,没多久还睡到一块去了。

吕布刚开始可能是十分兴奋,可兴奋过后他也会担心,万一这件事情被董卓知道了那该怎么办。毕竟对任何一位男人来说,绿帽子都是不能忍受的。正好王允找上门来,没多久吕布就倒向王允阵营,最终诛杀了董卓。

究其原因,吕布之所以会选择诛杀义父董卓,实际上就是为了利益。对于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来说,所谓的忠诚,是根本不存在的,他所看重的,就是谁能给的利益更多。

吕布为什么要杀*董卓?是谁出的计策?这个计策叫什么?

吕布因为与董卓的婢女貂蝉有染怕董卓知道,所以杀了董卓,是王允出的计策,这个计策叫做连环计。

王允获悉董卓与他的心腹吕布之间存在很深的矛盾,便秘密召见吕布。正好吕布也有反董卓之意。于是,王允便把诛杀董卓的**全部告诉吕布,并委他作内应。

起初,吕布碍于自己是董卓的义子,不便在内部亲自下手。王允对吕布说:“你姓吕,奸贼姓董,父子只是名义上的,并非骨肉亲情,况且董卓现在已是众叛亲离,你难道还认贼作父吗?你当他为父亲,平时他待你是儿子吗?”吕布与董卓婢女私通,怕董卓发现报复,于是便答应下来。

这年四月,正当王允等人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正逢天子大病初愈。朝廷百官在未央宫**,恭祝天子龙体安康。

事前,吕布派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心腹亲兵,穿上宫廷侍卫的服装,潜伏在宫殿侧门两边。当董卓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侧门外时,立即遭到潜伏在门后的李肃等人的突然袭击。董卓急呼吕布,吕布手捧圣旨,大呼:“奉旨杀贼!”董卓在绝望中被吕布所杀,并且株连三族。

吕布的经历:

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吕布在虎牢关前大战刘备、关羽、张飞,而后败走,王允用貂蝉先后**董卓、吕布,施连环计使得吕布杀掉董卓。

而后被李傕郭汜击败退走长安,与陈宫、张邈等趁曹操攻打徐州陶谦时攻占濮阳,被曹操击败后去依附徐州的刘备,又趁刘备与袁术交战时袭取了徐州,最终刘备与曹操联合攻打吕布,吕布遭部下叛变兵败被抓,向刘备求情不成被杀。

吕布为什么杀董卓?

1、原本吕布是丁原的手下,与董卓形成了对比。董卓发迹在凉州,自然是有属于自己的嫡系军队。吕布于董卓属于不同的军团,吕布肯定会受到威胁,由此来说,吕布不得不杀*董卓。

2、董卓脾气不好,虽然吕布是董卓的义子,但是董卓对吕布并不好,这让吕布开始出现了忌惮,毕竟董卓对吕布有不信任的表现。此时的吕布已经有了杀*董卓的心。

3、吕布只有匹夫之勇,没有大将之才,董卓看到了吕布这一点,所有根本没有重用吕布,也就是说,吕布在这时候仕途不顺,对董卓心生不满。杀董卓,吕布的仕途才能迎来转机。

《三国演义中》吕布杀董卓的原因

在三国演义中,虚构了一位历史人物,她就是貂蝉,貂蝉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允作为貂蝉的养父,想要让貂蝉去诱惑董卓,为的就是挑拨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

貂蝉游离于吕布和董卓两个男人之间,引起父子二人相互猜疑,美人计将二人迷惑离间,双方获得的信息不对等而不断误会,最后让父子反目成仇。

而吕布喜欢貂蝉,看到貂蝉与董卓共度夜晚,最终和董卓反目,被王允说服,加入反董卓大军,将董卓诛杀。

吕布为何要杀掉董卓呢?

公元192年4月23日的凌晨,东汉末年权倾朝野的董卓乘车前往长乐宫参加**的庆祝会,当车队行驶到北掖门的时候,并州人李肃带着几名亲兵前去刺杀董卓,董卓急忙呼唤义子吕布,结果吕布以奉旨讨贼的名义当场杀*。

这桩刺杀事件便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王允用计诛董卓,在三国演义和电视剧的渲染下,很多人都认为是王允派貂蝉用美人计迷惑吕布,让其帮助王允诛杀吕布,但是真实历史并不是这样的,貂蝉这个人是否存在都难以确定,而董卓之*则和并州人和凉州人之间的“地域歧视”有很大的关系。

在东汉末年的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地域势力的崛起让人们对乡*之谊十分看重,紧随而来的则是对外乡人的歧视和矛盾。

董卓的凉州兵和丁原的并州兵就是比较知名的地域势力,这两个集团在汉灵帝*后同时被被何进邀请入京诛杀宦官,而吕布当时就在并州军中任职,后来董卓得知吕布骁勇,便挑拨吕布和丁原的关系,导致吕布后来杀*了丁原并投靠董卓,并州军被董卓成功吞并。

但是并州军的加入虽然使董卓兵力大增,但是不久后却出现了一系列矛盾,为董卓之*埋下了伏笔。

董卓手下的西凉军大多都是凉州地区的汉羌子弟,凉州兵在当时各方地域势力中是比较团结并且非常排外的,并州兵加入之后,董卓的嫡系凉州兵对他们十分敌视,双方经常因此爆发矛盾。

当时凉州兵们认为他们是胜利者,并且是董卓的嫡系部队,地位理应在并州兵之上,而并州兵则很多都不甘心加入西凉军,只因为吕布投靠董卓才被迫加入西凉军的,双方从一起共事之初,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敌对状态。

吕布当时虽然和董卓关系密切,又被董卓收为义子,但是他毕竟不是凉州人,而是并州五原人,因此也深受地域歧视之苦,西凉军的凉州籍将领都非常看不起吕布,经常对他冷嘲热讽。

董卓虽然很欣赏吕布的骁勇,但是凉州兵毕竟是他的嫡系部队,所以董卓始终还是站在凉州兵这一方的,董卓性格本来就疑心重,对于吕布他则是一面重用一面敲打,有时还因为醉酒用刀剑刺向吕布,在那段时间吕布还曾和董卓的婢女有染,吕布生怕董卓得知此事而整日惶恐不安。

而并州人王允的出现则让吕布对董卓起了杀心,王允以同乡之谊积极拉拢吕布,于是董卓便甘愿担任王允的棋子,和手下的并州兵一起诛杀董卓。

董卓被吕布等人诛杀之后,彻底激化了凉州兵与并州兵的矛盾,董卓的部将李傕杀光了军中的并州兵,并听从凉州人贾诩的计策,和郭汜一起收集旧部,很快便有十余万人前来追随他,从中也能看出凉州兵的团结,后来李傕率军成功攻陷了长安,把吕布赶了出去,并杀*王允为董卓报仇。

吕布为什么杀了董卓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司徒王允联合吕布利用董卓松懈之机,一举杀掉董卓。王允想杀董卓是很容易理解的,他和他所代表的士大夫集团早就对董卓的倒行逆施不满,处心积虑,一直在等待机会铲除董卓。而吕布和董卓的情况却和王允截然不同。吕布和董卓“誓为父子”,在董卓的一手栽培下已经成为中郎将、都亭侯,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听从王允的摆布而放弃大好的前程吗?难道真的是因为董卓“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及“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这么两件事情就和董卓反目成仇进而把董卓杀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吕布投靠了董卓以后,和董卓的关系如何?自己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怎样?为什么吕布最后把董卓杀了?现在就让我们来进行逐一分析。

一.吕布和董卓的关系

首先是吕布和董卓的关系问题。在这一点上,正史、野史上倒是非常一致:关系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后汉书�6�1吕布传》说:“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由此观之,好象确实不错。不过,在史料记载中还有一段记载容易被忽略。《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等正史都同时都记载:

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一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另外,在《太平御览》卷五五注引《典略》更加提到“董卓虽亲爱吕布,然时醉则骂,以刀剑击之,不中而后止。”

这个记载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董卓有误在前、吕布怀恨在后,纯属个人恩冤。但笔者认为:恰恰是这个资料的事实证明: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转变,不象平时理解的那么密切,董卓此举有一定的目的,不应该单纯地理解为董卓“性刚而褊”。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这是时人对吕布的一致看法,而且此时的吕布手下还拥有张辽等一干丁原旧部,这就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董卓对吕布“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并且“誓为父子”,明显带有很强的政治意图:安抚和利用这个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小集团为自己卖命。等到董卓地位巩固、外部威胁减少以后,对吕布的态度有所改变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另外,吕布在后来投靠袁绍寄人篱下的时候还会发生“将士钞掠”的情况,说明吕布对部下的管制不严,极有可能此时已经发生过类似事件,引起了董卓的不满,加之其他的矛盾,导致董卓“拔手戟掷布”,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此推测之一。

吕布在董卓手下做过什么,史料不详。但有两条很明显:

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

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这段记载在《三国志�6�1吕布传》、《后汉书�6�1吕布传》和《资治通鉴》中都可以看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吕布已经从“飞将”变成了董卓的保镖。而此时的吕布显然手下还有众多并州兵马,驰骋疆场才是吕布的特长,董卓的行为是什么意图呢?有人认为是对吕布的一种信任,笔者认为不尽然:与其说这是对吕布的信任,还不如说这是董卓加强对吕布控制的一种手段。实际上变相的削弱了吕布和自己部下的联系,以便直接加强对并州兵士的控制(关于并州军队和董卓的嫡系---凉州军队的矛盾,下面会提及)。把吕布限制在自己的身边,就等于把整个并州军队牢牢的抓在手里。此推测二。

从以上的两个推测分析,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其实属于相互利用,在这种前提的影响下,两人的关系随时会因为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也就注定这种关系是非常的不稳固的。

二.吕布及手下的发展

以上分析了第一个问题: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如果说这种推测还有些证据不足的话,我们可以通过第二个问题:吕布个人和以前丁原手下的一班并州官兵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更加清楚地进行判断。从史料分析,吕布和其手下的并州官兵在董卓的阵营中是非常受排挤的,而且矛盾比较激烈。方诗铭先生对此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证:

尽管董卓极力拉拢吕布,“誓为父子”,但并、凉两支军 事力量之间,仍存在矛盾,甚至处于敌对状态。《后汉书�6�1董卓 传》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董)卓遣将胡轸、 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 轸、布败走。”李贤注引《九州春秋》说:“(董)卓以东郡太守 胡轸为大督,吕布为骑督。(胡)轸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 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吕)布等恶之,宣言相警云‘贼 至’,军众大乱奔走。”胡轸字文才(《三国志�6�1吴志�6�1孙坚传》 注引《英雄记》),属于所谓“凉州大人”(《三国志�6�1魏志�6�1董 卓传》注引《九州春秋》),在凉州军中具有崇高地位。在这次 战争中,胡轸为“大督”,位置在担任“骑督”的吕布之上,是 全军统帅。由于胡轸和吕布的“不相能”,尤其是胡轸对并州军 的敌视,“要当斩一青绶”,所谓“青绶”指吕布。《后汉书�6�1 吕布传》说:“(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续汉书�6�1百官志》 说骑都尉是比二千石的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因此,胡轸所说的“青绶”当然即是吕布。这更引起吕布等人的仇恨,从而导致全军不战自溃。这是并、凉军事力量相互矛盾和敌视的典型事例。。。。。。吕布对董卓的暗中不满,以及内心的“益不自安”,对并、凉两支军事力量之间的矛盾来说,更起了直接激化的作用。 从方先生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董卓手下同吕布的矛盾和敌视情绪,虽然不能直接归咎于董卓的指使,但其手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了吕布及其一干并州兵士对董卓的态度,双方的矛盾也会不断加剧。另外从《三国志�6�1董卓传》中“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的记载分析,董卓对吕布是不怎么放心的,所以把吕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身边,根本不让吕布有在外独立屯兵的机会。

三.吕布和董卓的较量

那么,既然矛盾和敌视都存在,董卓为什么还要继续使用吕布呢?笔者认为这是董卓的判断出了问题:没有预见到吕布会有如此大的反应。而造成董卓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董卓对吕布这个武夫不了解,在他看来,吕布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赐予的,吕布乃一介武夫,政治头脑又差,就算对自己有什么不满,都不会闹到刀兵相间的地步。而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信任的司徒王允一直对自己心怀不满(见拙作“《煮酒侃三国》之掩卷而泣叹王允)。司徒王允的出现,使得这个原本就已经是一触即发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最后吕布联合王允杀掉了董卓的结果,这才是董卓最大的失策。

王允原本就和吕布是同乡,平时关系就比较密切。《三国志�6�1吕布传》中载:“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对于吕布的处境,王允应该是看的比较清楚的,所以他才能成功地说服吕布。而吕布因为受到董卓及其手下的双重压制,心情郁闷,投诉无门,找到王允这个能够代表朝廷士大夫势力的实力派人物,自然满心欢喜,并通过与王允的谈话了解到朝廷官员对董卓的不满,摸清了王允的态度,自然也就不吐不快,最后同王允形成了一个同盟,终于干掉了董卓。当然,吕布倒没有王允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操,他所担心的只是自己的生存,不过这时候他还是想到了和董卓的表面关系,所以吕布才假惺惺地问王允:“奈如父子何!”明明都已经想好了结果,还要装上一装。当时王允也是很给他面子:“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不暇,何谓父子?”给了吕布一个下台阶,还把问题的本质说了出来,吕布就更加不会犹豫了。从后来董卓*时《后汉书�6�1董卓传》中“驰赍赦书,以令宫陛内外。士卒皆称万岁,**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衔肆“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一次杀董卓也的确是造福于民,有功于社稷,值得大书一笔,吕布立了大功,虽然他没有那么高的政治觉悟,也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吕布为什么杀董卓?

董卓性情极为暴躁,一次,吕布不知因何事惹怒了董卓,董卓二话不说,竟然抄起手戟向吕布扔去。

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吕布因为骁武被并州牧丁原授骑都尉、河内主簿等职。杀*丁原后,成为董卓的义子,授中郎将。受到董卓猜疑,在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迁奋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温县侯。旋即被董卓旧部击败,便逃离长安。先投袁术,被袁术拒绝。改投袁绍,被袁绍猜忌。于是去依附张杨。

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联络而进入兖州,占据濮阳,与曹操血战两年,曾使曹操数战不利,但最终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时而和好,时而相互攻伐。期间,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与纪灵的争斗。

以吕布为中心的并州军事集团,是一支具有特殊战斗力的军事力量,在东汉末年的战争年代,他们曾成为拥有强劲武装的割据势力,扮演过重要角色。但是,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弱点,加以一贯被人利用,又必然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终于为曹操所消灭。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