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都指几岁?
1、总角指幼年泛称。
2、垂髫指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3、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5、弱冠指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扩展资料:
1、总角: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 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2、垂髫: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3、及笄: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4、弱冠: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年龄 百度百科_岁数
十几岁到底叫豆蔻还是及笄?
古代把十八岁的女子称作“二九”。
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称作豆蔻。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有些年龄称谓是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扩展资料:
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参考资料:年龄称谓百度百科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 01
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年华,其中的豆蔻是年龄称谓,专指女子,是十三四岁。这个词语出自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13岁,古时期人们通常会用一些代称表示自己的年龄,例如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15岁,加冠指男子20岁。而豆蔻出自杜牧的《赠别》的诗句中,形容十三岁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头上的豆蔻花。豆蔻是一种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厚,果实状似葡萄,种子像石榴子,**,有辛辣香气,可入药,豆蔻一般科一长到一丈高,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主要有: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 《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7、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8、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9、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10、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豆蔻是多少岁?
01
十三四岁
“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龄为十三四岁。“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龄为十三四岁。“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古代年岁的别称:
不满周岁——襁褓;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