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折算比例(公务员考试百分比换算表)
2023-05-07 18:09

清朝官员退休工资每年是50两白银,换算成如今的人民币,值多少?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们的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心老年人的退休工资的问题。现在基本实现了全民社保,因此基本上每一个到达了退休年龄的公民都可以领到退休工资,只是因为工龄、缴费基数等原因的不同,他们的退休工资也不同。

但是在我国古代,可不是这种情况。拥有退休工资的人,在社会上是少数,他们都是朝廷官员,换句话说,就像是现在的公务员,只有这些人,才有退休工资的保障。据说,在清代,一个退休官员的工资是50两白银。那么这50两算多还是算少呢?换算到现在的货币水平,50两白银又价值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晓一下吧。

在不同的朝代,拥有退休工资的人群是不同的,有的朝代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退休工资,有的朝代是只有三品以上的大员才有退休工资。而在清朝,朝廷官员基本都有退休工资。也就是说,只要你入仕了,基本上你老年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那么在清代,退休官员的俸禄是多少呢?其实这个问题跟在职官员的俸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根据官员等级来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清代的官员,那么你在退休之前的官位等级越高,那你在退休之后的退休工资就越高。

但是我们这里说的退休工资,一般来讲是取得平均值。抛开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的官员退休俸禄不谈,取最代表中间水平的平均数,一个清代官员的退休工资一般就是50两白银一年。

50两白银一年的退休俸禄在清代是什么水平呢?应该说,这是退休官员的大多数水平,是比很多在职官员的俸禄还要高的水平。通过这个对比我们也能看出来,在清代,退休官员的生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舒服的。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为朝廷做了贡献,年老之后,朝廷也会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保障。

不过,这50两白银的数字,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没什么概念的。那么,把这50两白银换算到我们今天的货币使用水平,我们应该就能知道这个退休俸禄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人民币来换算,这50两白银一年的退休工资到底是多少人民币的呢?前些年,有人给出了一个答案,清代官员一年的退休工资大概是五万块钱。

在他的换算当中,按照清代中期的物价水平来说,一两白银大概能换到1000文铜钱,而1文铜钱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块钱人民币。在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支出基本上是不用白银的,因为白银的数额巨大,他们都用铜钱来进行生活支出。

按照铜钱来计算的话,一个家庭一个月大概会用到1000文的铜钱,其实跟我们现在一个家庭一个月支出1000块钱差不多。可能有人会说,一个家庭一个月只用1000块钱是不是不太现实呀。其实不是的,我们这里算的是人民生活的平均水平,有的人可能一个月不止用1000,但也有人一个月根本没有1000块钱可用。

那么以这个水平来说的话,一个清代官员一年的退休俸禄,换算到现在就是50000块钱。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太少了?确实,当时这个说法一出现,也有很多朋友提出了质疑,这个换算太直接了。

更多的人认为,白银和人民币是不能这样直接换算的,因为在现在,白银已经算作是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金属物品了,一般来讲不会贬值。但是在清代,白银只是一种货币,是普普通通的一般等价物,只能用于物品交易市场当中。所以,直接换算的方式,太片面了。

按照这群人的说法,经过换算,1两白银差不多能换算到现在的10000元人民币,这样的价值换算才是合理的。那么,清代官员一年50两白银的退休工资,大概就是50万人民币这么多。

以我们现在的物价水平来说,一年50万元的退休工资,是相当高的工资水平了,起码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的年轻人的工资。太可怕了,可以想象,清代官员的退休生活过得是多么安逸啊。

就这50两白银一年的退休工资,都让我们觉得他们的工资太高了,但没想到,他们其实还有更多收入。

这些清代官员,在退休之后,还有其他人缴纳的岁贡和一些求办事的贿赂。他们在退休之前,都是朝廷大臣,都有自己的人脉和资源。这些人脉资源,在退休之后,仍然握在他们手中,能够为他们创造出更多的收益。

尤其是一些朝廷重臣退休之后,有下级官员逢年过节给他们进贡大量财宝,还有一些人求他们办事,大量的贿赂就进了他们的口袋。所以,可以想象一下,这些人退休之后,拿到的工资,也只会多,不会少,他们的生活可滋润多了。

但即便生活水平已经如此之好了,清代的贪污腐败之风仍然没有断绝。人们的工资水平高了,收受贿赂反而还更多了。以至于,到了清朝后期,整个朝廷的贪污腐败都形成了风气,朝廷的风尚被败坏了,整个政府被灭亡将会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木木山高#

今天才知道,沿海地区的公务员待遇也挺好啊。

没有任何领导职务的话,七七八八工资奖金全部加起来基本20万左右,公积金一年大概8-9万,折算下来大概一共28万左右。

当地房价4万多,好点的地段6w多,一般都有公租房,双职工的话,工作几年,存点钱买个小面积的没问题。

这样的收入其实还可以了。

最近咨询职业选择的人比较多,主要问题集中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收入低的体系内(事业、公务、国企)单位与民企私企如何选择?一个是,事业(公务、国企)单位的工资低,为什么很少有人跳槽到私企?

回答这样的问题,有6个“公式”:

第一,选择体系内与体系外的职业,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模式。关键是看你要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比如,你进入体系内工作,衡量你的人生的指标很多,收入只是其中一个指标,还有事业心、成就感、荣誉感、奉献精神,等等,只比“职位高低、多钱钱少”是不全面的。你看这么多正能量的影片、新闻、宣传、典型、荣誉、评比,难道没有体会?很多指标并不是量化的。如果去了体系外(私企、民企、外企、自由职业),似乎只有一个衡量指标:那就是量化的财富数值。

第二,体系内的收入未必比体系外的少。很多人莫名其妙地认为:体系内的收入远远低于体系外。这是非常片面化的认知“误区”。从宏观数据上看,2021年体系内的社平工资几乎等于体系外的2倍。有些人偏偏拿少量高薪行业和高薪民企的高收入来“贬低”体系内的收入水平,这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以偏概全的。如果从体系内跳槽到当地体系外,基本的换算公式为1:3,没有3倍的现金收益,不值得轻易跳槽。

第三,稳定现金流+额外变动收益。从这次疫情的深远影响可以立竿见影地看出:不管形势怎么变,体系内的工资和奖金几乎不会降,每月的现金流非常稳定,用那个老词“旱涝保收”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私企呢?就连知名大厂也开始批量裁员了吧。体系内的人为什么很少有跳槽到私企的?根源就是三类人:一类是有能力、有副业的人,拿着稳定的现金流,利用清闲时间去获取其他的变动收益;一类人是有能力、没副业的人,钻研业务,走专家成长之路;一类人是没能力、没副业的人,他们也不敢跳槽去私企。

第四,长尾效应+人生大账。体系内的人明白“长尾效应”:每月的现金流可以持续到60岁退休,源远流长。退休之后,养老金的替代率高达90%,退休前工资一万,退休后八九千。如果活到90岁,还有30年的长尾效应。如果算人生大账的话,谁最终跑赢了人生马拉松?

第五,综合福利+折合实惠。体系内的时间弹性大,节约的时间不仅仅是成本,更是收益。如果算时薪,体系内的优质单位跑赢高薪民企。如果说时间是投入成本,谁的投资回报率高一目了然。体系内的一辈子安稳带来的心理福利,单位的补贴、慰问、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等等隐形福利难道不是实惠?单位照顾你的生老病死,难道不是一种收益?

第六,事业舞台+时代机遇。在公务、事业单位,干事创业的舞台空间难道比私企小?国企总资产高达680万亿,私企民企只有56万亿,不到十分之一。未来的国企必将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人才成长的空间和干事创业的空间难道不如私企大?可以说,体系内更能让人才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职场加油站##2021年终职场盘点#

坐标武汉,昨天我遭遇了裁员,2021年5月从杭州来汉后的入职第一家某软件公司,测试一枚,还差5个月就满两年了

2022年下半年公司陆陆续续的在裁员,每个BU都在缩减人员,跟我同一批进来的同小组同事6人,前前后后被裁了剩下2个,截止到到昨天裁员的潮水还是降到了我的头上,搞笑的是这段时间正在和其他同事一起准备公司组织的职级认证(部门推选的名单)。

12.5号下午被人事传呼到会议室,人事开门见山,直接说了公司裁员的计划,之前一丁点儿的通知都没有,好在公司说了会进行N+1的赔偿,再算上调休11.75天可以折算成工资进行补偿,并且表明解雇是出于公司业务战略、经济、大环境等因素做出的决定,而不是由于我个人原因,甚至表示知道我在公司这段时间的辛苦,加班到很晚,发展空间有限等说辞。并要求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进行裁员。

本人对此公司单方面裁员补偿的方案,我直接说出了不同意的态度,并表示公司属于是单方面的违规解雇,应该按照违规裁员的补偿2N的方案进行补偿,并且公司没有任何告知或者找员工提前谈等,没有给员工缓冲时间,打乱了个人的规划,加上我是从杭州世界500的公司,在杭远程面试3轮拿到offer后,才做出回武汉发展的重要决定。在汉的第一家公司就遭遇了裁员,对以后职业的发展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沟通过程中人事表示需要先向上请示,让我在会议室等待休息,不用去工位工作,也不要跟其他同事进行交流,她出会议室后就在可见范围内打了电话,我在此等待第二次的沟通,后续人事打完电话进来后继续打了感情牌,说了裁员是大环境所趋,公司也迫不得已,离开后个人会有更好的发展,拿她自己的轻身经历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目的就是让我同意协商一致办理裁员手续,并要自己主动提出离职申请,赔偿还是按照N+1+调休折算工资进行结算。

也许,在那一刻我也不想去争论了,或者被她说的动摇了,在加上对公司的失望,总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该有的回报,说了最后一个要求,除了以上赔偿,12月份的社保+公积金需要公司交齐,人事二次去电话申请结果很快就同意了

就此,我也就离开了在武汉的第一家公司,12.6号就被告知不用去公司了,也不用做任何交接,也忘记了赔偿方案签字的拍照

目前赔偿金还没到位,人事说3天内会邮寄给我,还不确定还有没有什么变数。

在日本当护士的小姐姐一个月上14天班可以赚到1万5!

一个月上了8个白班,6个夜班,加起来一个月上14天班,太幸福了。

税前359950日元,到手309670日元,换算成人民币15565元。他们这种工资条真的很清晰,税前多少工资,各种都是多少钱,扣了多少,都是扣得什么钱一目了然,不像我们单位,工资条还得找人事要,不要人家根本不会主动给你。

说实话这个工资确实不低了,关键是一个月才上14天班,一天就是一千多,在国内想都不敢想啊。但是也挺不容易的,一个人在日本,还要会日语,出来什么事周围都没有家人,不能只看到别人挣得多,也要看到别人的难处。

刚看到最新产假一栏表

这辈子享受不了

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们

除了国企正职

其实很多企业员工享受不了这么长假

例如广东178天,折算近6个月

当年享90天假时,朋友才享了60天左右[捂脸]

女性着实不容易

这也是为什么年年很多人考公务员

毕竟福利待遇好

#冬日生活打卡季#

#产假#

家里和亲戚一多半都是体制内。

简单来说,体制内的物质福利早就算不得好,到了过年也就是几百块钱的超市购物卡和一点点实物奖励。至于说食堂之类的,先不说很多工厂早就是中午管饭,就算是吃饭不花钱,普通人一个月能吃多少钱?1000左右差不多了吧?我倒真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福利。

但是,体制内的非物质性福利,确实比体制外好很多。最简单的例子,体制内的休假很严格,请假也方便一些。特别是等人到中年之后,要照顾老人孩子,体制内就很方便。如果你能跟领导关系再好些,搞个长期病假也很方便。放到体制外,这种人恐怕早就不知到被开除多少次了。

当下大多数地方的公务员能享受到的物质福利,按照市场价折算,一年能有个两三万都算多的。但是那些非物质性的福利,却又是钱难以衡量的。所以,真要是为了所谓的“福利”去考公务员,你最好先确定自己对物质性的东西没有太大需求,否则到最后可能会发现掉进了坑里。

鲁迅的月薪是360元,他今天的收入是多少?

鲁迅是中国当代伟大的作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被誉为“20世纪东亚文化版图上占据最大版图的作家”。

文学对鲁迅赞不绝口。时至今日,他的著作得到广泛支持。

鲁迅的文章充满了辛酸,但如果你仔细研究鲁迅,你会发现他的生活水平远超常人。

民国动荡时期,在北京工作的鲁迅一个月能领到360元。那么鲁迅今天的薪水是多少呢?

家破人亡影响鲁迅一生

鲁迅原名周树仁,祖父周福清是清朝同志,信威学士,任江西省晋西县刺史。

再加上鲁迅的父亲是个书生,所以鲁迅的童年是靠华服玉食过的。

然而,好景不长。

此后,周家的处境日益恶化,虽然家破人亡,但丝毫不影响鲁迅上学的能力。鲁迅的母亲路蕊是个心胸宽广的人,就算是卖珠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她还是要把儿子养大。

此后,鲁迅得以赴日留学。鲁迅在日本学习医学后,仅仅一年就辍学从事文学事业。

1909年,鲁迅在日本逗留三年后,决定回国发展,今年28岁。

与此同时,鲁迅留在家乡浙江,从事教育,照顾母亲。

正是在这一时期,鲁迅写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乡愁》。

鲁迅在北京工作

新旧碰撞,谁也逃不过时间的洪流,鲁迅也不例外。

1912年,清政府宣告结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思想不断碰撞。当时,鲁迅是由好友徐守尚介绍认识蔡元培的。

当时,蔡元培是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长。

于是,鲁迅离开浙江,到北京打工。按照今天的比喻,鲁迅当时是公务员。

起初,民国政府给鲁迅的月薪是60海里。

请理解,当时的民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老百姓处境艰难。一片海洋,相当于一个平民一个月的粮食。

因此,鲁迅能够在一个月内获得六十海。这被认为是当时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

然而,鲁迅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满意,在目睹了种种悲剧之后,他对社会改革非常失望。

那时,鲁迅整天闷闷不乐,全神贯注于学术研究。

后来,应蔡元培的邀请,鲁迅开始在北京大学担任讲师。

彼时,北大是一个思想的殿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流学者都在此任教。

事实上,当时鲁迅还不是北大的全职员工,而是在业余时间在北大讲学。

在北大,才华横溢的鲁迅受到学生们的欢迎,陈独秀等人对他十分推崇。

1917年,应蔡元培校长的要求,鲁迅设计了北京大学的校徽。

但是,鲁迅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去教育部上班。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鲁迅在教育部门的工资也涨到了360元。

当年360元多少钱?

事业稳定后,鲁迅带着母亲和妻子朱安忆。我住在我从北京收到和购买的院子里。

按照当时的价格,在北京三环买一个50多套的四合院大约需要5000元。

这么大的院子,月租只有20块钱,鲁迅工资的十分之一就可以住在院子里。

如果你想买断,鲁迅两年工资就能在市中心买一套豪宅。

那时的房价还没有今天那么高,但很少有人买得起四合院的房子。

除了鲁迅、陈独秀等著名学者外,当时工人的月薪最多为四元。.

除了教育部门的薪水,鲁迅还有多种兼职工作,包括讲课、写书、教学、设计封面。

如果这本书很受欢迎,版税也会很高。

当时,胡适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赚了6600元。

所以,鲁迅当时身兼数职,收入可观。作为那个时代的领袖,鲁迅、胡适等人可以算是社会上收入最高的人。

用今天的话来说,当时的鲁迅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买东西不需要看价格。

民国时代,贫富差距很大,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挣到鲁迅那样高的薪水。

那个时候,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个月只能挣16块钱,而且经常拖欠。

穷人就算想拿到几百块钱,就算不吃不喝,也赚不到一辈子。

那么以现在的价格,鲁迅的工资能换算成多少呢?

记录显示,1914年的民国,一片海可以买44磅大米。

以大米的价格计算,一大洋相当于150元人民币。因此,360块海,折合人民币5.4万元。

现在,如果月薪超过5万元,就已经算是高薪阶层了。

目前物价在上涨,但月入5万的人却超过了大部分人。

所以今天,鲁迅的薪水,让他吃不饱穿不愁。

另外,鲁迅的工作是属于制度的,他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金。

但鲁迅的成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在混乱的民国时期,鲁迅用他的话唤醒了几代人。他可以被称为他那个时代的英雄,值得被永远铭记。

弱弱地问一句,俄罗斯的年财政税收是多少?能支撑战争开销吗?俄乌战争干了半年多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现在,网友们非常为普京的财政收入担心。没有钱,神马都是浮云。

美国在2003年至2011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共花费7630亿美元,平均每年花销850亿美元;在2001年至202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共花费2.261万亿美元,平均每年花销1100亿美元。美帝财大气粗,2021年的军费开支是7780亿美元,1100亿,只相当于七分之一。对他们来说,虽然不是小菜一碟,但也还负担得起。

俄罗斯2021年的税收收入大约是3853亿美元,军费预算为650亿美元左右。按照美国伊拉克战争平均每年花销850亿美元来衡量,俄乌战争干了半年多了,俄罗斯至少已经花销了500亿美元。2022年的军费预算,马上就要用完了。广大网友担心,战争干到年底,俄罗斯的公务员,就无法按时发工资了。

其实,账不能这么算。俄乌战争,普京打得非常保守,俄罗斯玩的,是库存武器。飞机不怎么起飞,实力保存着!导弹不怎么发射,留着对付北约,实力也保存着。投入战场的坦克、装甲车、大炮等武器,都是老旧武器,正需要更新换代,不打仗也会淘汰去库存。用了,无需计算费用。

再者,部队需要演习,就像我们东海演习,同样需要花钱。普京把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当作一场特殊的军事演习,费用在当年军费预算中列支。

这样一算,大家就清楚了吧。开战半年,普京其实并没有花销多少银子,折算成美元,不会超过250亿美元。普京还有相当一部分武器,需要去库存。所以,广大网友们不必担心,战争再干两年,普京都能承受。乌克兰和西方,不要指望从战争经费上拖垮俄罗斯!

连续几个月,技术骨干老马绩效考核都“不合格”。人事经理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坚决要辞退老马。

老马入职公司9年了,月薪20000元。他一直以来都受器重,但是自从公司“空降”一名人事经理之后,他的“好日子”似乎就到头了。

人事经理一上任,就修订了绩效考核办法,其中一条显著变化,就是增加了“基层员工互评”,分值比例还占到了15分。

老马平常与人沟通交流不多,这一项明显吃亏。

第一个月的考核,老马的互评得分折算起来只有7分,整个绩效得分更是“全公司垫底”。

技术经理铁青着脸,开了一次部门会议,希望大家互评时对本部门的人都打满分,给别的部门的人尽量挑些毛病。

老马觉得这么做不厚道,还是坚持实事求是地评价。

没想到第二个月,老马的互评得分只得到了5分。

技术经理也一反常态,在领导评价栏中,打了老马一个“基本合格”。

于是,老马因综合评价“不合格”被通报批评,并要求部门重新给他安排岗位。

老马这个气啊,因为技术经理给部门所有人都打了满分,包括技术很差的小李。

紧接着,公司召开大会,要求各部门分别组织学习新的规章制度。

当天,技术经理拉了一个学习群,却没有拉老马入群。

老马认为人事经理故意针对他,一时气愤不已。

这时,小李用自己的手机,邀请他入了群,没想到技术经理马上就把他踢出去了。

老马去找技术经理,得到回答是:你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然而到了月底,老马再次绩效考评得分最低,又被综合评价为“不合格”。

人事经理把老马叫到办公室,告诉他:由于你两次月度绩效不合格,根据公司制度,视为不能胜任工作,现予辞退,给20万元补偿。

老马非常伤心,不是因为补偿少,而是这个“不胜任”的解雇理由,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耻辱。

突然,技术经理带着技术部的几名同事,闯进办公室。

技术经理质问人事经理,凭什么解雇老马?

人事经理把一本《规章制度汇编》扔了过去,傲然说道:“就凭这个,你们没学习吗?”

技术经理微微一笑,说道:“这套制度,你是公示过,还是培训过?”

人事经理一愣,朝着一个人说道:“小李,你们部门没集体学习过?”

小李走到人事经理身边,说:“怎么可能?我们部门有个集体学习群,把规章制度都公示过了,而且老马也在里面。”

“小李!”技术经理非常恼火,“老马什么时候在群里过?”

小李打开学习群,找了半天没找到老马的名字,气急败坏地对技术经理嚷道:“你把他踢出去也没用,规章制度在群里公示过了。”

然而,技术经理却淡淡地说道:“证据呢?”

老马在一旁傻看了好久,他不知道这些同事到底在争什么,为什么会为了他“在不在群里”而吵个不停。

但他看得出来,小李似乎是人事部“卧底”,而技术经理为了他在和人事经理冲突。

不知谁把老板也叫了过来。

人事经理抢先一步告状,说人事经理不讲原则,应该受到处理,而老马一定要解雇。

老板的目光扫了一眼老马,然后点了点头,对人事经理和小李说:“你们两个被开除了,马上去财务结工资,领双倍赔偿,滚蛋!”

@职言新语

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人意料,但也是意料之中:

1、老板通过这几个月,发现人事经理只会纸上谈兵,没事瞎折腾,把简洁有序的管理弄得混乱复杂,这种人不适应公司发展,一定要清理。

2、人事经理针对技术部的人立威,找错了对象,扎疼了老板的“左膀右臂”,绝大多数老板,看重的是有真本事苦干的,而不是耍嘴皮子扯淡的。

3、技术经理有意给老马打低分,一方面是对其未和部门保持一致的警告,另一方面是让他体会一下“职场”的复杂,太老实会吃亏。

那么,为什么人事经理和技术经理,要紧盯着老马“在不在微信群”争执呢?这里面大有玄机。

1、恶意打低员工的绩效分数,评定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然后以此折腾或者解雇员工,这是很多公司常用的套路,但是,这个“恶意”与否,很难判断,劳动者往往无计可施。

2、解雇员工的依据主要是公司的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除了内容合法,还需要经过员工大会或工会的讨论表决,并且要进行公示或送达给员工,如果没有这些流程,那就是无效的。

3、本例中,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公示或送达给老马本人,所以对老马是无效的。就算送达了,只要老马没签字,也不算。组织学习或培训,其实也是一种公示,但是技术经理故意通过微信群来公示,而且不让老马入群,这是在强调:制度没有送达给老马。

4、实际上,即使公司认定老马“不胜任”,也不能这时候解雇他,而是要经过培训调岗之后,再次被证明“不胜任”才可以,但是我们看到,技术经理没安排老马调岗,这也是在暗助老马。

总之,公司套路员工的办法很多,员工防守套路的思路也有不少,但很多时候,员工“单打”的力量很弱,如果能够“抱团”,会少受些针对。

当然,前提是,你的人品很赞,对公司、对别人也帮助的价值。

#职场##职场微头条##头条职场说#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