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硕复旦金融的,去年毕业,在投行拿大几十万的年薪,他说自己之前眼界太小了,还是年轻,现在要去考公务员了,还细数了身边各路朋友的心路历程,并郑重得出结论:宇宙尽头就是编。
他考公的原因和逻辑如下:
首先,职业天花板
他预计了一下,在自己没有什么强大背景资源的情况下,投行干到40岁,工资加上自己投资收益,能到1000万已经顶了天了(还是在最理想状态下)
但是40岁,1000万,在上海,能干点啥?
要么是偏远郊区的一套房,要么是市区无学区的二手房(同时背上每月两三万的房贷,并且不敢在职业上出任何差错),其实也啥都没有,相当于还是一个普通市民。
同时,这几年yq影响下,银行自己都过的各种艰难,因此产生诸多不确定性。
But,如果考上了编,随着时间增加,各种隐性福利是接踵而来的,同时生活幸福感也大大提升。
哎,又让我回忆起回国后考编那段心酸的心路历程。
纪检监察组组长被立案审查,典型的灯下黑,确实比较讽刺,本职工作就是反腐败,结果自己却先经受不住诱惑倒下了。像金融系统的纪检监察组组长一般来说都是公务员身份,但是拿的国企高管的年薪,确实是肥差,居然还不知足,只能说罪有应得。
财政部:金融企业要过紧日子!中金公司90后员工妻子晒老公月入8万,引发热议,仅一周时间,财政部积极回应:金融企业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积极优化内部收入分配结构。有网友问,这是要降薪吗?
实话实说,一个19年入职的硕士,工作才三年时间,年薪达到99万,中金公司人均年薪超百万,这已是工薪阶层的天花板了。不少国企总经理、董事长,也达不到年薪百万。
互联网大厂腾讯、阿里、蚂蚁金服等,员工平均月薪3万左右,按16薪酬制,程序员平均年薪50万元。论校招学历背景,名校生进腾讯简历要刷掉80%;烧脑子和加班辛苦程度,互联网与证券公司不相上下。
医生入职门槛较高,进入三甲医院一般要硕士以上,还要规培三年,培养一名主治医师,起码要十一年,前期投入较大,30岁才能拿工资,月入二三万,但成长性更好。
近日财政部通知要求金融企业:一是收入分配要加大向一线、基层员工倾斜力度。二是对高管人员、对风险有影响的员工,基本薪酬不高于薪酬总额的35%,绩效工资的40%以上实行延期支付,且期限不少于三年。三是金融企业员工的收入工资化、工资货币化、发放透明化。
金融企业降薪大势所趋。今年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公务员和老师均有所降薪,最高的年降幅达10万。金融企业不能一家独大而置身事外,也要过紧日子,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