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锦州公务员待遇(锦州公务员年终奖)
2023-05-13 18:14

晚上下班后,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非常开心,我闺蜜的孩子考上卷烟厂了!

这真是一件天大喜事。闺蜜两口子在八线小城,住着六十几平的旧房子,两口子每月加一起工资才四五千元。

这样的工资,想给儿子在二三线城市买房子,是很难的。

幸亏这回她儿子大刚争气,终于考上了国企。大刚毕业后从去年到今年,考了好几次公务员都失败了,光是在沈阳参加培训班的费用就花了三万五。

前两个月我问闺蜜,大刚在忙啥?她说,在锦州一个培训班当老师呢,每个月4000多。

大刚念的是辽宁科技学院的自动化专业,在校期间考了一个初中教师资格证,做了多手准备。一旦毕业不好找工作,就去当老师。

谁知,七八月份教培机构整顿,这份工作干不了了,大刚只好到沈阳去找事做。

结果正赶上各大公司企业招聘,不限制应届往届生。听说营口卷烟厂招人,大刚就立刻报了名,通过了笔试面试、体检、政审,最终被录用了。

看来参加的那个考公的培训班还是管用啊,至少面试的时候临危不乱,淡定从容,获得了主考官的好感。

听说卷烟厂待遇很好,年薪18万。即使刚入职的时候工资只有几千块,但干上两三年就能挣1万多了。

从此房子、老婆都不用愁了。凡是考上的孩子都是一表人才,本科以上学历,实在是没得挑,找对象也好找。

网上传说很多985 、211的毕业生都纷纷报考卷烟厂了,我闺蜜的儿子只是普通二本毕业,已经很划算了。

闺蜜开心,我也非常开心,男孩子找工作是件大事啊。

@莹盈飞雪

看来,不管做什么都要锲而不舍。

每年大学毕业生都有很多,就业很难,但只要你认真地去学、去考试,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闺蜜的儿子大刚是去年6月底毕业的,从去年年初开始,参加公务员省考、国考很多次,都没考上。但是他不气馁,不断学习完善自己,这回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穷人家的孩子,真的没想太多,只要挣得多,能在社会上立足就好。

#心晴计划# #找工作# #微头条日签#

日本投降时,国共两党在东北没有多少军队,出现权力真空,各地县村被维持会和土匪占据。

八路军和新四军先进入东北,国共两党军队在山海关一带激战。

共产党军队"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开始转入农村,国民党军队占领锦州,沈阳和长春等大中城市。

国共两党军队基本上以松花江为界,北边是共产党军队,南边是国民党军队(临江地区仍有共产党军队)。

在松花江以北的共产党军队,主要任务是剿匪,土改和征兵。

本家一个大爷和县工作组关糸不错,主动要求回村子招兵。大爷人员很好,号召力强,一帮发小都跟着参加了八路军。

县工作组长看大爷组织能力强,就任命他为区长(相当于后来的乡长)。

大爷一个大字不识,凭一腔热血为党工作,后来在县人事局长任上去逝。

关麟征自1949年到香港后,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集会活动,不会见新闻记者,也不在报刊上发表任何言论。

20世纪50年代初,顾孟余等组织“第三势力”,多次托人找他参加都被拒绝。当时,在香港居住着一大批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许多和他都是老朋友,但关麟征从不主动联系。台湾的一些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有好多次到香港来,邀请他聚餐联欢,以表师生之谊,他都婉言谢绝。

关麟征过着隐士式的生活,作息极有规律,每日早睡早起,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平日里以读书、写字、教育子女为乐。在香港定居的漫长岁月中,关麟征虽“无官一身轻”,但早年的辉煌经历,总是让他时不时卷入到一些对时政的评论中。

在台湾有一个传闻,蒋介石逃到台湾以后,命令军政界人事检讨在大陆军事失败的教训,有一位曾经是关麟征部下的将军慷慨发言说:“……戡乱一开始,军事上未用关麟征,以致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大陆即告全部沦陷……”

还有人附和说:“若当年派关麟征去东北,则林彪死无葬身之地矣!”说得当时主持会议的陈诚满脸通红,连忙要岔开话题,没想到在场的关麟征老部下刘玉章又抛出了一桩隐事。

1946年,任黄埔军校校长的关麟征曾经以视察干部教育的身份莅临东北。某报的一位记者在访问关将军时问:“最初上级曾令将军到东北主持军事,如果真的是您来主持,您将以何种决策对付林彪?”

关麟征当时回答说:“我将从一开始就集中优势兵力,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略,惟的是彻底歼灭林彪羽毛未丰的有生力量,林彪窜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

后来东北局势恶化,关麟征又因公莅临,那位记者又问:“目前局势困难,将军将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关麟征又回答说:“现仍有十数个装备优良的军,应立即放弃消极的守点现状。如即行调整部署集结兵力,以平津葫芦岛为后方,以锦州为前进据点,进可以攻,退可以守,随后相机反攻,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这场小插曲后来给驻守金门的胡琏知道了,不久后,他因事前往香港,专门去拜访了关麟征。席间,两人再一次谈起了东北战事。胡琏问:“雨公,如果你当年去东北,将采取什么样做法?”

关麟征自负地回答说:“我的办法很简单,第一,选一位善战的将军,任他为兵团司令官,给他3个精锐的军,明确指定他的任务就是活捉林彪。第二,对于伪满的20万军队,我不管中央的政策如何,一律给他们以地方保安部队的番号,让其为我们所用。以东北之富饶,他们会自给自足,待打完仗后再作善后安排。"

胡琏听了大为钦服,嗟叹不已,认为蒋介石当初没有派关麟征去东北,实在是用人上的一大失误。

关麟征的学生、著名小说家张梦还也曾回忆说,他有一次去关麟征家里聚会,偶然谈到了解放战争,关麟征长叹一声,说:“我的校长(蒋介石)虽然领导过北伐和抗战,其实他不大会打仗的……”

1975年4月蒋介石病逝,台湾举行了大规模的葬礼。关麟征虽然后期不再受蒋介石重视,但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他还是很悲痛。他起初并没有打算前去吊唁,但蒋经国连发多份函电邀请,还派来了专机,于是他这才同夫人一起飞赴台湾,参加葬礼。

抵达台湾的当天,以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黄杰为首的故友同学数百人来机场迎接。关麟征与黄杰私交深厚,两人相见后感慨万千,抱头痛哭。

关麟征曾经当过一段时期的黄埔军校校长,当时毕业的各期学生许多成了军政两届高官,都纷纷前去拜访他。由于人数众多,以至于他不得不分批会见。

蒋介石的丧事完毕后,蒋经国挽留关麟征在台湾任职,许以高官厚禄,还要送他一座别墅。但关麟征婉言谢绝,仍回香港过隐居生活。

关麟征虽然身居海外,但他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有浓厚的感情。他从香港《大公报》、《文汇报》上看到大陆的经济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感到非常高兴。他想念童年时代嬉戏过的户县苍游河,怀念在西安居住过的二府街。

1979年,关麟征在大陆的胞妹关梧枝前往香港探亲,向他介绍大陆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情况,他听得兴致勃勃,喜形于色,从早上直谈到了晚上。关夫人对关梧枝说:“几十年没见你大哥这么高兴过。”

关梧枝劝关麟征为祖国统一作点贡献,他欣然点头,说:“我是炎黄子孙,也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啊!”

1979年底,当关麟征得知留居故乡的妹妹当选为省政协委员时,在给大陆友人的信中写道:“梧枝妹谬获拔擢,尚望兄多多指教,使无负政府和人民之所托,是为至盼!”

1980年8月1日,关麟征因病抢救无效,最终病逝于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终年75岁。

关麟征逝世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大报纸都登载了他逝世的消息和简历。徐向前专程向他在香港的家属发去了唁电:“噩耗传来,至为悲恸,黄埔同窗,怀念不已,特此致唁,诸希节哀。”

黄埔同学会也敬上了挽联:“一生英名垂青史,盖代功勋永留芳。”关麟征出殡之日,黄埔军校各期同学及亲友数百人为他送行。

90后女孩从小失去双臂,靠双脚考上大学,如今成千万粉丝网红

1993年10月的一天下午,杨莉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在村子里玩耍

他们来到了村里的变压器旁边,当时变压器安置得非常低

杨莉非常好奇,走到了变压器旁

妈妈做好了晚饭,准备叫女儿吃饭时,却发现女儿不见了

和丈夫外出寻找了半天,才在变压器旁发现了晕倒的女儿

他们连忙将女儿送到了当地的医院,当时由于时间太长

病情过于危急,当地医院不愿意接受杨莉

后来杨莉又被送到了上海的医院抢救

这样一来二去耽误了10多个小时,杨莉的双臂已经感染严重

为了保住杨莉的生命,医生对杨莉的双臂进行了高位截肢

就这样不到4岁的杨莉失去了双臂,当时天真无邪的小杨莉

还意识不到失去双臂后未来所要面临的一切

没了手,就用脚玩东玩西,父母则不离不弃,贴心地照顾着她

及时发现引导小杨莉扬长补短不放弃任何希望

手把脚的教孩子,经过一年多的调养,杨莉的身体渐渐康复

为了适应没有手臂的生活

这个才5岁的小女孩不得不学习用双脚生活

她尝试用脚指头夹东西,吃力地练习了3个多月的时间

才勉强能把东西夹起来

刚有点成果,杨莉的母亲又开始训练她用脚吃饭、刷牙、洗脸

那时,杨莉的双脚反复地抽筋

但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在母亲的鞭策下并没有放弃

终于,她的双脚变得非常灵活

也逐渐过上了几乎和健全人一样的生活

6岁时,杨莉到了上学的年纪,虽然失去双臂

但是父母还是希望能让女儿上学,靠知识改变命运

就这样,父母想将各种办法劝说当地学校的领导

最终才为杨莉谋得了一个上学的机会

上学后,对于杨莉最难得不是去上学的路上

也不是如何写字,最难的则是上厕所,刚开始的时候

母亲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到学校帮助女儿上厕所

天天如此,就在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杨莉读完了小学

进入初中后,已经渐渐懂事的杨莉

也陷入了失去双臂的自卑之中

现实中,也经常会有同学议论她

那段时间里,杨莉非常痛苦,母亲发现了她的心事

便努力地开导她,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

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刻苦努力的学习

从小学到高中,杨莉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尤其是到了高三,每天都要做大量的习题

杨莉因为一直抬着脚写字,眼睛、脖子都特别累

并且胳膊上戴的假肢也磨得肩膀特别疼

2007年,杨莉考出了541分的成绩,比去年提高16分

虽然这还不是她最满意的成绩,但她终于如愿以偿

被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

她考上大学的消息让所有人佩服,安徽省残联曾高度评价她

杨莉同学是我省残疾人的楷模,她面对挫折,自强不息

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取得了优异成绩,走进大学校门 她的事迹感人

大学学习期间,杨莉依然获得了学校的帮助和认可

但随着大四毕业求职季的到来

生活还是向她展示了残酷的一面

杨莉求职四处碰壁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在面试后礼貌地让她回去等消息

但回去后就再无消息

有时,不死心的杨莉也会打电话给公司人事

询问招聘进度,但得到的回复常常是

公司的这个职位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毕业的钟声响起,但杨莉的工作毫无着落

自小好强的她不愿意成为父母的负担

只要有一丝可能,无论工作是否“体面”

她都愿意努力一试。为了生存,她当过超市的导购员

后来杨莉又在家周边找到了一份当文员的工作

主要帮一些领导写发言稿,平时在电脑旁工作

她都是用脚敲键盘,打字速度和正常人用手打字差不了多少

但即便是这样,她的工资还是要比健全同事低上不少

下班后,杨莉还尝试了做兼职工作,她到市场里卖蜂蜜

但生意却一直不好

很多人担心蜂蜜的质量,很多人也就是怀着好奇心

其实并不是要买蜂蜜

生活在屡屡受挫的杨莉一度对这个社会充满了恐惧

迷茫的日子里,短视频给了她重燃生活的希望

2016年,这是一个短视频行业萌发的一年

杨莉在某手平台上注册了账号,开始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的视频收获了大量的点赞和关注

很多网友纷纷私信她,鼓励她坚强面对生活

后来杨莉也打开了直播,每天和网友们分享自己的故事

她的积极和坚强影响了很多人

不到半年,粉丝数就突破了百万

2018年开始,杨莉辞去了文员的工作

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短视频创作之中

而这一年,短视频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

各大网红不断涌现,而杨莉则成为了某手最早的一批网红

眼看着自己的粉丝不断增加

杨莉也在朋友的建议下将线下售卖的商品搬到了线上

正式进入电商圈子

2018年5月,杨莉还参加了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

在梦想秀的舞台上,杨莉现场表演了如何提裤子的技能

看得出来,纵使失去了双臂

杨莉还是在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坚持自理

近几年,忙电商的杨莉在全国各地奔忙

大理、天津、锦州、大连

2023年开始,直播带货的崛起让杨莉尝到了甜头

如今已经拥有近1000万粉丝的杨莉

每场直播的销售额不可预估,年入千万也不是不可能

从小失去双臂的杨莉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实在过于励志了

1963年12月19日,毛泽东来到北京医院,向罗荣桓的遗体告别。告别仪式后,毛泽东悲痛异常,几天里夜不能寐,写成《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 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悼诗起句借用相传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自题像》诗句“记得当年草上飞”,书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荣桓与毛泽东的战斗生活和战友情谊: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英勇善战并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的罗荣桓屡次参加武装起义,纵横驰骋,飘忽不定,如同旧时被称为“草上飞”(“流寇”的代称)的造反者。

两人虽然同在“红军队里”,战友情深,罗荣桓还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很久,但是战斗频繁,工作紧张,每每不能相逢(每相违),两人相处在一起的日子还是太少了。诗句潜在的含义是今天回想起来,仍然感到痛惜和遗憾。从中可以窥见毛泽东对罗荣桓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罗荣桓长征后期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兼代理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解放战争中任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

悼诗颔联,毛泽东的思绪由长征之时飞越到解放战争时期:“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长征是伟大的,但是比较起来,长征中经历的一切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困难时日。

1948年攻打锦州之战能否取胜,才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解放战争进行到1948年下半年,已经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国的历史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

1948年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战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9月至11月,东北野战军组织了辽沈战役。战役开始前,敌军分别踞守在长春、沈阳、锦州等三个孤立的地区。

毛泽东的作战方针是先打锦州,切断敌军逃入山海关的通道,将其关在东北就地歼灭。但是,“东野”司令员林彪思想有顾虑,犹豫不决,尤其见国民党海运大批增援部队在葫芦岛登陆,林彪曾向中央军委建议放弃攻锦计划而回师先打长春。

罗荣桓当时是“东野”政委,他与林彪产生意见分歧。林彪在攻打锦州问题上一度发生动摇,后经罗荣桓劝说,才又定下攻打锦州的决心。悼诗这一联还是以诗的形式对罗荣桓历史贡献的肯定。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悼诗颈联首句“斥每闻欺大鸟”,用《庄子·逍遥游》斥嘲笑鲲鹏之典。斥即蓬间雀,在蓬蒿间飞,只能飞几尺高。斥讥笑鹏鸟飞得太高,认为自己在蓬蒿中飞翔,也是飞得最好了。毛泽东诗句意思是,往往听说蓬间雀欺侮大鸟。

“昆鸡常笑老鹰非”,昆鸡相传是一种黄白色的鸟,不能高飞,如同家鸡。诗句是借用俄国克雷洛夫寓言《鹰和鸡》,故事说鹰因为低飞而受到鸡的耻笑,鹰则答道: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

毛泽东于悼念叙往的情境中,凸显“斥 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两句诗。诗中袭用《逍遥游》的典意,“斥 ”“昆鸡”和“大鸟”“老鹰”两种渺小与崇高的对立形象,比喻人事的褒贬。悼诗借用这个故事,歌颂大鹏、苍鹰而贬斥斥 、昆鸡。这无疑是借鲲鹏和苍鹰的形象来颂扬罗荣桓的高尚品格。

对毛泽东运用《逍遥游》“斥 ”一典,解诗者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斥 ”是指林彪,悼诗的中心思想是作者赞扬罗荣桓执行正确路线,批判林彪执行错误路线;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斥 ”是泛指,悼诗的中心思想是歌颂罗荣桓的丰功伟绩,寄托作者的哀思与怀念。

后一种意见更具合理性,因为这是一首悼念战友罗荣桓的哀诗,其中过多去批判林彪与本诗主旨、与毛泽东当时的心境不符,那样会冲淡悲哀的情绪。

虽然林罗工作上有矛盾、情感上有隔阂,但还不是根本对立,更不是对抗,许多事物只是不同认识而已,毛泽东没必要褒一个贬一个;从当时(1963年前后)林彪的地位来说,他正得到毛泽东的信任和倚重。

这样解读颈联用典,对悼诗尾联“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意思就豁然贯通了。爱将辞世,毛泽东顿失膀臂,投笔问苍天:国家再遇到疑难问题,让我找谁去商量呢?罗荣桓的去世,使国家失去了栋梁之材,反映了毛泽东当时为失去一位好帮手而十分惋惜、无限悲痛的心情。

1947年12月,蒋介石成立华北“剿总”。被任命为总司令的傅作义并没有感到高兴,他对亲信说:“我们不能到北平去。”当时,华北中央军被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陈继承牢牢控制,傅作义这个总司令根本指挥不动。

虽然傅作义不愿意去北平,但是“剿总”就设在那里,最后他还是不得不带了参谋长等少数几个人到北平上任。

1948年1月,蒋介石被解放军在东北战场规模宏大的冬季攻势所震惊,电召傅作义到沈阳参加军事会议。与此同时,傅作义部的两个军(三十五军与暂三军)被吸引向保定方向南下,结果三十五军在涞水被解放军包围,其中一个师大部被歼,师长李铭鼎阵亡,军长鲁英麟兵败自杀。开完会回来的傅作义,得知这个惨败后,半天说不出话来。

2月,傅作义主持召开“华北剿总”的会议研究军事工作,会上傅作义提出他作为总司令有权使用整个部队,但副总司令陈继承坚决反对。

陈继承当时还兼任北平警备司令,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完全不将傅作义放在眼里,表示华北中央军的行动必须通过他来下达命令。陈继承的态度十分骄横跋扈,傅作义非常生气,两人争吵起来,最后这个会议不得不终止。

会后,气愤的傅作义向蒋介石发去辞职电报,蒋介石还需要利用绥远系的军事力量,因此极力挽留,傅作义连发数次,最后蒋介石打来电话说:“你如果能荐举一个和你一样的人才,可以接受辞呈。”

傅作义说:“陈继承可以,他已经掌握了军事、人事、警备、舆论等各方面,完全可以胜任有余。”

蒋介石为了缓和矛盾,不得不撤去了陈继承北平警备司令的兼职,并让傅作义推荐人选,傅作义推荐了十六军军长周体仁,就这样傅作义被蒋介石暂时安抚下来。

1948年7月,蒋介石给傅作义部扩四个军,并给了番号。傅作义虽然得到番号,但是很慎重,因为在1947年时,傅作义接受了蒋介石增加的两个军的番号,结果使绥远系部队35军和104军被分别调往河北和东北。

鉴于这个教训,傅作义决定四个军的番号不要了,同时作了如下的处置:除把原保定绥署孙连仲留下的部队一个师和一个旅扩编为110军,,由李世军任军长外,其余蒋介石所给的编制平均分给绥远系所属各军,各增一个补充师。这样一来,既避免蒋介石对傅作义生疑,又可防范蒋介石日后以兵力扩充为由,抽调绥远系部队去东北。

对于过分嚣张,完全不服从傅作义指挥的蒋军嫡系部队,傅作义则采取调离的方式,比如将青年军208师调驻唐山就是一例。在陈继承任北平警备司令时,该师只能由陈继承使用(以后蒋介石把208师扩编为87军)。208师的官兵思想顽固,如果留在北平将会是一颗定时炸弹,因此傅作义在辽沈战役打响后,趁蒋介石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华北之际,将该师调离。

1948年10月,解放军对锦州发起进攻,蒋介石慌忙飞到北平策划援锦,企图调用傅作义的主力去救援锦州。蒋介石还提出要傅作义把所有高级军官的家属移送福州,让福建作为傅作义的后方基地。

傅作义采取拖延和敷衍的策略,他表面派了华北“剿总”的副总司令宋肯堂到天津查看公路、港口情况,又派了国民党天津市市长杜建时查看援锦的道路,但实际上一直不派主力出击。

蒋介石到北平后,在华北“剿总”总部的小札堂,召集当时在北平的国民党军军以上的高级将领谈话。在讲话中,蒋介石显得非常悲观,参会将领一片愕然。

会后,傅作义问参谋长李世杰:“你看这个讲话怎样?”

李世杰直言说:“身为总统,怎能讲出这样的话,如此悲观,凡事寄希望于美国!”

傅作义也气愤地说:“我们就为这样的人,为几个家族而战吗?”

10月25日深夜,傅作义叫来了亲信王克俊密谈,见面后,傅作义说:“现在左右没有别人,你有什么看法都可以直说。对于蒋介石,我们不能再盲目地信赖他了。”

傅作义和王克俊经过大半夜的交谈,最后定下了进行和谈的主张。傅作义说:“我是准备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的:第一,几年来,我不断对部属讲戡乱、剿共的话,而今天秘密地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他们的思想若不通,定会打死我;其次,这件事如果做得不好,泄露出去,蒋介石会以叛变罪处死我;再者,对面也会按照战犯来处死我。”

王克俊说:“我虽是个军内文人,但还深知‘士为知己者死’。我王克俊有一颗头,绝不辜负总司令的信任,不畏艰难险阻,定要不辱使命地去完成此事。”

傅作义说:“你的行动一定要注意安全。”

王克俊说:“只要无私,就可以无畏。我会相机行事的。”

就这样,在关键时刻,傅作义初步作出了和谈的决定。当然,傅作义的起义过程是很曲折的,他依然存在着幻想和不切实际的条件,最终让他彻底下定起义的决心,还是在解放军迅速入关,歼灭了他的大部分绥远系精锐及攻克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之后了。

绵延400里的关锦防线,最终,拖垮了大明帝国,孙承宗到底有没有想到这个结局?

在阉党肆虐的大明天启年间,孙承宗用自己太子老师的身份,抢下了4年的时间。

从天启元年到天启4年,东林党和阉党打的头破血流,而孙承宗,作为东林党人重要领袖,却无心参与争斗。

他看到了遥远的东北,努尔哈赤的后金已经成了气候,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辽东孤悬关外。这才是大明最可怕的敌人。

在帝师身份的加持下,孙承宗和魏忠贤达成默契。

孙承宗远赴辽东,不参与党争。作为回报,魏忠贤给了他4年宝贵时间。

再看看辽西走廊吧,南起山海关,北至锦州,东临大海,西抵燕山山脉。长达400里的修长道路,北京城最北边的门户。

后金想要入关,这是最近的路线。

第一站,孙承宗来到明长城最东边山海关,这座天下第一雄关,他很满意。只要没有人打开山海关,后金铁骑无法攻破。

第二站,他走出山海关,向北走了200里,看到一处军事要地。宁远。

这时候的宁远,只是不起眼的小城。孙承宗叹了一口气,开始修筑宁远。

这是一座神奇的“山字形”城池,城墙凹凸蜿蜒,据险而设,中间参差布置着大大小小碉楼堡垒哨塔箭楼。城墙用青砖筑成,坚固无比。

整个宁远城像是铁笼一般,令任何敌人都望而生畏。

第三站,孙承宗继续向北,他又走了200里,来到了锦州。

锦州以北,就是一马平川的东北平原,锦州以南,就是辽西走廊。

锦州的重要性,从明朝末年才开始出现。

在明朝之前,东北游牧民族真没有造成太大威胁。锦州这个天然门户,被孙承宗发现。

锦州城焕然一新,成了北方雄城,大明门户。

两城一关的格局初现,时间紧迫,孙承宗马不停蹄,开始进一步构想,他在两城一关中间,布置了数十座坚固的堡垒营寨。将两城一关连接在一起。

这才是真正的关锦防线。拥有大城9座,堡垒45座,全盛时兵力达到11万人。

时间已经到了天启4年。明朝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关锦防线横空出世。

第二件,东林党彻底崩溃,阉党独领朝纲。

孙承宗完成了自己得梦想,魏忠贤同样如此。

于是,明末两个最顶尖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魏忠贤的确是个人才),终于撕破脸。

天启5年,孙承宗被迫退休,回到了老家,魏忠贤不敢下黑手,只能让他全身而退。

孙承宗虽然走了,但他的关锦防线,让满清两代皇帝,头疼不已。越是头疼不已,越敬佩这个老头。

再许多年后,满清开始编制明史,将孙承宗单独立传。也是对孙承宗最高敬畏。

@浪荡骚年风流叟 后世有人说,关锦防线最终拖垮了明朝。

一些人算了一笔账,关锦防线一年需要花费400万两白银的费用,这是一笔恐怖的数字,明朝因此,增加财政负担。

军事投入的确是无底洞,所谓枪炮一响,黄金万两。

但明朝真的穷的一个关锦防线,就让明朝揭不开锅了?

另一个数字很讽刺,李自成攻陷北京,他发现,崇祯皇帝的国库,只有2000两白银。

他很奇怪,令手下人拷打官员,结果搜出7000万两白银。足够维护关锦防线10年了。

这还仅仅是北京城官员的财富,明朝各级地方呢?

孙承宗看到了后金威胁,看不到朝廷内部的威胁吗?

当然不是,孙承宗只能尽到自己最大的能力,不惜和魏忠贤和解,为明朝强行续命,不至于让明朝内外交困。

至于挽救明朝于水火,还是算了吧,尽人事听天命。

1638年,清军绕过关锦防线,进逼孙承宗老家高阳县,孙承宗举家殉国,年75岁。这是他对明朝最后的忠诚。

魏忠贤对于辽东战局的影响主要有三件事。一是罢了孙承宗,换上高第,尽撤关外据点,锦州、大小凌城等尽失。努尔哈赤趁机进攻,然而不肯放弃宁远的袁崇焕坚守孤城,力挫努尔哈赤。魏忠贤的“贡献”只能算一顿瞎折腾,“卖了个破绽”,“赚”努尔哈赤来吃了个憋。然而,觉华岛被屠,宁远之外的据点尽失,明军财力损失很大。魏忠贤轻易换帅,引发了防线危机,幸有袁崇焕坚守宁远,为他擦了屁股。

第二件事是宁锦之战期间支持袁崇焕等人对抗皇太极。当时袁崇焕以给魏忠贤修生祠等行动对他肉麻地上奏奉承,于是袁崇焕升到了辽东巡抚,“关内关外兵马悉听调度”,修复了锦州、大小凌河等防线,在宁锦之战中挫败皇太极。

三是拒绝袁崇焕与后金讲和的提议,并把袁崇焕撸了。皇太极要进攻朝鲜,袁崇焕要修复锦州和大小凌城,双方试图议和。袁崇焕提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被魏忠贤痛骂“假吊修款,设策太奇”,认为和后金议和,与蒙古、朝鲜订立的盟约将“因之涣散”!这方面有一定见识,然而想要用阎鸣泰、王之臣取代袁崇焕,则属于败招。

所以,魏忠贤在辽东局势上,勉强算功过相抵,也算有一定全局观的战争指导者,但是从辽东人事的处置看,他终究是一个把个人利益摆在国家利益之前的家伙,对大明来说不完全是好事。

之所以今天有人给魏忠贤辩护,主要应该是因为魏忠贤倒了之后,崇祯···在接下来明清战争中的表现还不如魏忠贤。这主要是因为在努尔哈赤死后,孙承宗为明君设计的堡垒推进的办法逐渐失效,皇太极终于找到了克制办法——围点打援!同时,黄太极避实击虚,通过攻打蒙古,绕道入关,袁崇焕成了替罪羊,被崇祯斩杀!

崇祯作为棋手,不合格的地方太多了!天启皇帝还懂得派锦衣卫不断的打探军情,严守九边,防止敌军入寇,而崇祯皇帝在军事上的作风则纯真得像是个傻子。

1947年4月,熊式辉听闻陈诚要来东北后,找来杜聿明说:“陈诚这个家伙现在穷极无聊, 又在出坏主意,据可靠消息说,他因为在关内指挥作战都失败了,想来东北出出风头,挽回面子。现在正在打我的主意。我走了,你也难以顶住他,我们要想法子对付这小鬼。”

熊式辉时任东北行辕主任,杜聿明是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两人都感觉到了危机。后来熊式辉派人一查得知陈诚已经派了些情报人员到东北,到处对人讲熊式辉、杜聿明二人的坏话,并向各方面搜集证据,企图借此打击熊、杜,而达到自己去东北的目的。

熊、杜二人为了自保,也就先发制人,宣称要整治吏治,惩办贪腐,并没收了东北中正大学教务长(以后任校长)余协中私人接收的纸厂,取消了沈阳代理警备司令彭璧生的职务,而以赵家骧兼代。总之,还是做了一些表面的工作,以图杜绝陈诚的借口。

可是奇怪得很,陈诚要出关的消息宣传了一阵之后,等到东北的解放军发动了夏季攻势,特别是围攻四平街前后,陈诚出关的消息却突然又沉寂下去了,直到四平街战事结束后,陈诚出关的消息才又开始传播开来。

7月20日,陈诚来到沈阳,召开军事会议,并到铁岭向新六军“授勋”。陈诚的这次“授勋”已暗藏着与杜聿明之间的较量在内。

四平之战后,杜聿明曾呈请蒋介石发给守卫四平的71军军长陈明仁“青天白日勋章“,发给53军军长周福成等人“云麾勋章”,但却没有为新六军请勋。陈诚一到东北,就给新六军补发勋章,很明显就是一种拉拢。

自从陈诚到沈阳后,熊式辉认为对方势必来接替他的职务,于是他以退为进,一连向蒋介石写了七封亲笔信,要求辞职。蒋介石回信,一再加以”抚慰“,让熊式辉继续主持东北,声称决不更动东北人事云云。

熊式辉接到信后,非常高兴。不料没有高兴几天,到了8月初,陈诚就突然再到沈阳,接替熊式辉辉的行辕主任一职。陈诚为了大权独揽,请示蒋介石后,还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撤销。熊式辉卸职后到上海,愤怒地对人说:”我得到蒋介石的亲笔信后,正在准备整军经武,忽然他令陈诚来接我的事,给我泼了一头冷水。我历来认为蒋是一个权谋家,但未料到他这样对我。”

对于陈诚来东北,熊式辉极不看好,说:“陈诚是想在东北出风头打几个胜仗,在蒋介石面前挽回信用。可是东北的战局并不是陈诚所想的那么容易的。他一到东北就撤了陈明仁的职,把郑洞国架空,已使很多人寒心。我们等着瞧这小鬼的好戏吧!”

陈诚到东北后,大肆扩充部队,将东北原有的九个保安司令部、及十一个保安支队与交警总队等部队,扩编为新三军、新五军、新七军、新八军等四个军,把骑兵支队扩编为骑兵师(辖三个旅),又将青年军207师扩编为第六军,并从苏北调第四十九军王铁汉部到东北来,又调楚溪春为沈阳防守司令官。

到此,连同原在东北的新一军,新六军、第十三军、五十二军、五十三军、六十军、七十一军、九十三军等八个军,东北国军有十四个军及一个骑兵师。此外陈诚还增调了炮兵、战车等部队,有了这些兵力后,陈诚志得意满,声称要与解放军决战。

在扩军的同时,陈诚又着手排除异已,安插心腹,他先后撤换了辽宁省主席徐能,因四平之战升任第7兵团司令不久的陈明仁,五十二军长梁恺、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刘玉章及东北各保安支队队司令,全部改由陈诚的心腹接替。

当时曾有东北人对陈诚说:“总长将东北各保安支队司令撤换,有许多部队会叛逃的。”陈诚却说:“就让他去投,他今天投,明天我就缴他的枪。”口气倒是很大,可却是一个极大的败笔。

在陈诚到东北的前一个月,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因病请假,把职务交与郑洞国代理。陈诚到任后把保安司令长官部撤了后,把郑洞国调为行辕副主任,不过实权在另一副主任罗卓英手上,郑洞国等于挂名。

由于陈诚今天撤换这个,明天查办那个,大肆换用心腹,以致许多高级军政人员,包括东北人在内,对陈诚都深感不满,渐渐都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只等着看他出丑。

陈诚初到沈阳之日,正是解放军夏季攻势结束,秋季攻势未开始时,北宁路及中长路长春沈阳段还能通车。陈诚声称:过去东北国军战略上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把北宁路锦州到沈阳段以西地区的解放军彻底肃清,这样会把自已变成瓮中之鳖。因此,陈诚决心用很短的时间来占领这一地区,他构想以新六军、新一军、四十九军为主力,组成一个机动兵团,在北宁线以西和解放军进行一次主力决战。

不料,陈诚的构想还没有付诸实施,解放军于九月初发动了秋季攻势,五十天之内,歼灭国军近7万人。紧接着,十二月,东北解放军又发起了冬季攻势。

1948年元旦那天,陈诚发表“告东北军民书”说:“国军作战准备已完成,东北危险时期已过。”结果几天以后,新5军军部及第195、第43师共2万余人在公主屯被解放军全歼,军长陈林达及两个师长谢代蒸、留光天都当了俘虏。

公主屯之战,给了夸口的陈诚一个响亮的耳光,他在军事会议上说:“我决心同沈阳共存亡。”然而,背后他却在谋划如何从东北离开。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