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江浙考公大军,比山东还卷?
2023-09-15 10:03

江浙考公大军,比山东还卷?

考公不分南北,全国同此凉热。

2023年公务员“省考季”相继落幕,根据中国青年网的报道,2023年省考国内总报名人数超过520万。

据统计,所有岗位的平均竞争比达到了57.16:1,其中热门岗位的最大竞争比达到了惊人的5517:1。

在全国各地总体扩招大势下,报考人数也屡创新高,竞争反而更加激烈。

这种现象也引发了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吐槽。

“我们的大学没有教会年轻人动手能力,毕业就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不要技术只需要磨嘴皮就行了。”曹德旺认为有些学校的教育不能与真正的市场需求相适应,考公出国成为了大家的“舒适圈”,多数人根本不会选择制造业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近五年来的报考数据统计,江苏和浙江的考公竞争比山东还要激烈,“考公”热潮已不分地域。

梳理山东、江苏、浙江三省近5年的省考数据发现,江苏“考公”热最突出。

每年的报考人数上,除2020年山东省考报名人数超出江苏之外,近五年期间,江苏省考的报名人数几乎年年位列三省第一。

再从岗位平均竞争比例和最热职位竞争比例来看,江苏和浙江远比山东要竞争激烈。

2020年浙江公务员考试招考人数为4831人,报名期间缴费确认考生为314662人,职位平均报考比例65:1,最热职位竞争比达到2713:1。

2021年,浙江省考不仅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最热职位竞争比例也直接飙升。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共有33万名考生报考,平均竞争比例是56:1。其中,录取比例超过80:1的有1132个,最热职位竞争比达到4125:1。

而山东2020年和2021年的平均职位竞争比例分别是49:1和48:1。

进入2022年,江苏省考的报考人数不降反升,且平均职位竞争比和最热职位竞争比位居三省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山东省因进行了机构调整导致计划招录人数锐减,导致平均竞争比骤增至79.98:1,在三省内排名第一。

即便如此,当年山东省考最热职位竞争比仅为1258∶1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明显低于同期浙江省的2216∶1。

在“考公”这件事上,江苏和浙江的狂热与内卷,都超过了山东。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江苏、浙江还是山东的报考人数中,都没有籍贯统计,因此不排除各地省考报名人群中有户籍不在本地的考生,但这个情况对各省来说都是一样的。

种种例证表明,江浙的年轻人的确越来越向往体制内了。

在江苏省2023年选调生录取名单中,在录取院校前3名中,南京大学以录取55人位居第一,浙江大学以38人位居第三。

从2017年到2019年,在浙江籍学生超一半的浙江大学,毕业生考取公务员的比例从4.17%到6.28%再到7.36%。

另一方面,在就业压力显著增强、职业选择极其有限的当下,江浙两省的“体制内”岗位,往往意味着高薪酬、多补助、强稳定、有晋升。

2021年10月,一篇名为《浙江的年轻人,越来越向往体制内》的热门文章中提到了众多细节:

做杭州市的公务员,底薪、公积金加上各种奖金津贴,一年全包在25万。远远超出了杭州的人均收入水平。

让近千人扎破头钻进殡仪馆应聘的台州江浙考公大军,比山东还卷?,事业编制工作的年收入能超过20万。

……

此外,除了公务员考试和选调生,江浙各地不少地区都在加大“人才引进”计划,优厚的待遇也成了年轻人向往体制的重要原因。

比如2021年杭州市余杭区招收的8名清北毕业生,就是通过“招聘党政机关储备人才”。

根据规划,当地先以事业编制解决身份问题,硕士生参照正科级薪酬水平享受绩效工资、福利待遇,博士则参照副处级。

被引进的“清北生”如不以事业编进入,还可以成为年薪制的政府雇员,博士学历的中级雇员约38万元、硕士约35万元,此外还有数万元的各项补贴等。

地处浙江仙霞岭山区的遂昌县也采用了同样的引才策略。

2022年浙江丽水市遂昌县引进人才入围体检人员名单显示,24个基层岗位吸引了4名博士和19名硕士,其中不乏上交、复旦、浙大这样的周边名校。

遂昌县除了可以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事业编、有机会选聘为中层正副职干部等机会外,还明确了十分诱人的补贴标准: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可享受75万元政策奖励(一次性房票补贴50万元;

生活津贴5万元/年,可享受5年)。全日制本科生可享受45万元政策奖励(一次性房票补贴30万元;生活津贴3万元/年,可享受5年)。

要知道,根据安居客统计的数据显示,遂昌县房价在1万3左右。

也就是说,一名博士生的房票补贴可帮其承担38平方米房款。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在疫情和经济环境的双重夹击下,考一个稳定的编制,成为当今年轻人的首选。

通过对近几年省考数据的梳理,从江苏到浙江,再到山东,各省考公大军内卷似乎已成趋势,而且江浙甚至更盛。

吊诡的是,几乎每年山东都会无故“躺枪”,成为大家口中的“最卷公考大省”。

一方面,山东人考公,有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熏陶下,潜移默化中,山东人已经习惯了体制内谋个一官半职,或者去国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

这其实无可厚非。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同地域的人群,有的热衷考公,成为公务员;有的则更具冒险精神,喜欢创业,成为民营企业家;各有各的选择。

山东人热衷考公,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自身民营企业不发达,山东学子在家乡就业选择的机会少,这一点才是最应该引起山东重视并改进的问题根本。

相较于其他三个经济强省,山东的优势产业主要分布在石化、炼油、钢铁等领域,属于典型的传统行业。

错失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新经济增长乏力的山东,高薪酬的工作职位供给不足,而这些又恰恰是吸纳优质人才就业的重要“容器”。

因此,对于山东来说,在稳固自身钢铁炼化等传统工业基础之后,需要拿出更大的魄力和行动力来支持集成电路、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实现大的突破,形成一定量级的产业集群。

尤其是要争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抢占下一个高地。一方面要加大芯片、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半导体材料设备等关键产业链的招引培育,另一方面更要下大力气培育本土的下一代消费级智能终端企业,简单说就是手机电脑之后的爆款智能终端,比如智能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等。

这才是山东真正搞活经济、吸引年轻人回流的关键所在。

一个好消息是,年轻人对山东的好感正在逐渐提升。

2021届中国高校毕业生省份留存率,山东排名全国第二,为82.85%,比2020年提升两位。

去年9月,齐鲁人才网发布数据显示,2022届驻鲁高校毕业生中,留在山东省内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为87.37%;流向省外就业的占比为12.63%。

这一点,在人口迁徙数据上也有所体现。

百度实时迁徙地图显示,2023开年以来,山东连续3个月位居全国人口热门迁入地第三,仅次于广东和江苏。

不仅如此,山东在开始大规模的“下血本”招揽高层次人才。

今年2月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山东发布《2023年度山东省博士后招聘简章》,这不仅是招聘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引才经费最高的一次。

根据规划,今年山东共招聘优秀青年博士3500人,且多集中在技术、基础研究领域。2023年博士后支持经费达到17.6亿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增幅超过20%,创历史新高。

此外,还设立山东省博士后科学基金114信息网MIP移动站,集中资源支持博士后开展创新研究。2023年设立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岗位300个,较去年增加近一倍,入选博士后每年可享受不少于30万元综合薪酬待遇以及总计10万-2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并获颁“山东惠才卡”。

可以说,以山东的经济、财政实力,今年能开出如此条件,可见诚意十足。

不过,相比于长三角和粤港澳,山东对年轻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高,仍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显示,山东的人口迁徙呈现出“省内跨城出行热度高”的特点。

比如,在济南和青岛的主要人口迁入来源地中,来自省内的人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且多为都市圈和城市群成员。

其中,济南的人口迁入主要来源地中,省内人口占76.62%,德州、泰安、淄博占比最高。

青岛的人口迁入主要来源地中,省内人口占67.86%,潍坊、烟台、济南的占比最高。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如侵犯您的权益或不适传播,请邮件通知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0评